Java中类和对象的学习

类的目的:

       抽取出一类事物共有的属性和行为,并用一定的语法格式来描述所抽象出的属性和行为。

抽象的关键是抓住事物的两个方面:属性和行为。

类体:1、变量的声明:用来存储属性的值(体现对象的属性)。 数据

           2、方法定义:方法可以对类中声明的变量进行操作,即给出算法(体现对象所具有的行为)。

类是具有相同数据结构(属性)和相同操作功能(行为)的对象的集合,对象的共性抽象为类,类的实例化就是对象。

可以一句话来总结出类和对象的区别:类是对象的模板,对象是类的实例。类只有通过对象才可以使用,而在开发之中应该先产生类,之后再产生对象。类不能直接使用,对象是可以直接使用的。


Java中定义类,使用关键字class完成。语法如下:

class 类名称 {
         属性 (变量) ;
         行为 (方法) ;
}
  • 1
  • 2
  • 3
  • 4

范例:定义一个Person类

class Person {     // 类名称首字母大写
    String name ;
    int age ;
    public void tell() {        // 没有static
          System.out.println("姓名:" + name + ",年龄:" + age) ;
         }
}
  

类定义完成之后,肯定无法直接使用。如果要使用,必须依靠对象,那么由于类属于引用数据类型,所以对象的产生格式(两种格式)如下:

(1)格式一:声明并实例化对象

类名称 对象名称 = new 类名称 () ;
  • 1

(2)格式二:先声明对象,然后实例化对象:

类名称 对象名称 = null ;
对象名称 = new 类名称 () ;
  • 1
  • 2

引用数据类型与基本数据类型最大的不同在于:引用数据类型需要内存的分配和使用。所以,关键字new的主要功能就是分配内存空间,也就是说,只要使用引用数据类型,就要使用关键字new来分配内存空间。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0434646/article/details/8099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