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vo与kvc的实现原理

一、KVO (Key-Value Observing)

KVO 是 Objective-C 对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的实现。也是 Cocoa Binding 的基础。当被观察对象的某个属性发生更改时,观察者对象会获得通知。

有意思的是,你不需要给被观察的对象添加任何额外代码,就能使用 KVO 。这是怎么做到的?

二、 KVO内部实现原理

  • KVO是基于runtime机制实现的
  • 当某个类的属性对象第一次被观察时,系统就会在运行期动态地创建该类的一个派生类,在这个派生类中重写基类中任何被观察属性的setter 方法。派生类在被重写的setter方法内实现真正的通知机制
  • 如果原类为Person,那么生成的派生类名为NSKVONotifying_Person
  • 每个类对象中都有一个isa指针指向当前类,当一个类对象的第一次被观察,那么系统会偷偷将isa指针指向动态生成的派生类,从而在给被监控属性赋值时执行的是派生类的setter方法
  • 键值观察通知依赖于NSObject 的两个方法: willChangeValueForKey: 和 didChangevlueForKey:;在一个被观察属性发生改变之前, willChangeValueForKey:一定会被调用,这就 会记录旧的值。而当改变发生后,didChangeValueForKey:会被调用,继而 observeValueForKey:ofObject:change:context: 也会被调用。
  • 补充:KVO的这套实现机制中苹果还偷偷重写了class方法,让我们误认为还是使用的当前类,从而达到隐藏生成的派生类


三、附注: KVC底层实现原理(如下)

KVC运用了一个isa-swizzling技术. isa-swizzling就是类型混合指针机制, 将2个对象的isa指针互相调换, 就是俗称的黑魔法.
KVC主要通过isa-swizzling, 来实现其内部查找定位的. 默认的实现方法�由NSOject提供isa指针, 如其名称所指,(就是is a kind of的意思), 指向分发表对象的类. 该分发表实际上包含了指向实现类中的方法的指针, 和其它数据。

  • 具体主要分为三大步
  • 第一步:寻找该属性有没有setsetter方法?有,就直接赋值
  • 第二步:寻找有没有该属性带下划线的成员属性?有,就直接赋值
  • 第三步:寻找有没有该属性的成员属性?有,就直接赋值
  • 或者这么说
  • 1、首先搜索setKey:方法.(key指成员变量名, 首字母大写)
  • 2、上面的setter方法没找到, 如果类方法accessInstanceVariablesDirectly返回YES. 那么按 _key, _isKey,key, iskey的顺序搜索成员名.(NSKeyValueCodingCatogery中实现的类方法, 默认实现为返回YES)
  • 3、如果没有找到成员变量, 调用setValue:forUnderfinedKey:

比如说如下的一行KVC的代码:

  • 举个例子:


[object setValue:@ "13123"  forKey:@ "uuid" ];
 
就会被编译器处理成:
// 首先找到对应sel
SEL  sel = sel_get_  uuid ( "setValue:forKey:" );
// 根据object->isa找到sel对应的IMP实现指针
IMP method = objc_msg_lookup (object->isa,sel);
// 调用指针完成KVC赋值
method(object, sel, @ "13123" , @ "uuid" );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bug_delete/article/details/7957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