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2: 1.1-1.2 组块化介绍&什么是组块?

week2: 1 Chunking—The Essentials

1.1 Introduction-to-Chunking

这一周,我们要来谈一谈组块(chunk),组块指的是存在于我们大脑中的一些小而紧凑的信息包。我们会讨论一下组块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大家如何利用这些组块加深自己对材料的理解与创造,以及组块是如何帮我们更好地应付考试的。我们也会讨论对于学习能力方面的一些误解,当大家使用低效的学习方法时,大家会误以为你们的学习是在浪费生命。我们会谈到那些不那么高效的学习方法,然后会告诉大家研究所推荐的让我们事半功倍的方法是什么。最后,我们要来讨论一下过度识记(overlearning),就是将信息牢牢地记在大脑中,而且这个方法有点像是在重复做无用功。这种无效的学习方法会把你搞晕,你可以通过反复研究,寻找更佳的途径,来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在这个视频里,我们要回答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组块,(chunk)?在你第一次见到一个全新的概念时,它有时看上去并没有什么意义,就像这堆乱糟糟的拼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组块化*是一种思维的跃进,根据意义将信息碎片拼接起来,而新的逻辑整体让组块更容易记忆,同时也可以让你更轻松地将组块整合到所学内容的大框架内。在不加理解或不关注上下文的情况下,单纯的死记硬背并不能帮助你理解其真正内涵,或者理解这个概念与你正在学习的其他概念之间的关联*。请看中间这个概念拼图就没有可以拼合的边缘,无法让它关联到其他的拼图碎片上。

我们之前谈到过工作记忆,也谈到过工作记忆的四个插槽,如何在前额叶皮质区域工作。前额叶皮质指的是你额头正后方的那个脑部区域,当你全神贯注在某件事上的时候,就好像你的脑子里有一只章鱼,这只注意力的章鱼会在必要时把它的触须穿过工作记忆的四个插槽,从而帮助你把可能分布于大脑不同区域里的信息给联系起来。
这里写图片描述
注意这和发散模式下的随机连接不一样,集中注意力从而将大脑的不同部分连接起来,并将不同的想法联系在一起,是专注模式下学习的重要部分,它也常常帮助组块的初始创建。有趣的是,在你很紧张的时候,你的注意力章鱼会失去一些连接能力,这也是在你生气、紧张、害怕的时候大脑似乎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所在。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说,组块就是通过使用或意义连接在一起的信息碎片,你可以把P,O和P三个字母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意义且容易记忆的组块,也就是单词POP,有点像把一个笨重的电脑文件压缩成ZIP文件,在这一个pop组块里,存在的是神经元的交响乐,而神经元们的声音也都相互协调。复杂的神经活动把简化而抽象的思想组块结合在一起,而这些思想,无论是缩写、灵感还是概念,都是大多数科学、文学和艺术的基础。举个例子,假如说你想学西班牙语,对于在说西班牙语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学西班牙语就和呼吸一样自然,你妈妈说“mama”,你也会跟着说一句“mama”。
这里写图片描述

1.2 What-is-a-chunk

你妈妈说“mama”,你也会跟着说一句“mama”,接着你的神经元就会发动形成一个闪烁的神经环路,这个环路可以巩固你意识里“妈妈”这个词与母亲的笑脸之间的联系,这个闪烁的神经环路就是一个记忆痕迹。当然这个记忆痕迹也会和其他很多相关的记忆痕迹连接起来。很多优秀的语言学习项目,比如我学俄罗斯语的国防语言学院,都是通过结构性的重复和强记练习,也就是用专注模式学习语言。同时运用和母语国家的人的自由交流,即用类似发散模式的方法,其目的就是让你铭记基础的词汇和搭配,这样你说新的语言也能像说母语那样自由和富有创造力了。事实上,在某个学术领域获得专业知识的第一步都是创建出概念组块,这种根据意义将信息碎片拼接起来的思维跃进。

神经组块的概念也可以运用于其他人类能够掌握的领域,如运动、音乐、舞蹈等,组块就是让多个神经元共同运作的网络,只有这样你才能平稳有效地进行思考和完成动作。专注的训练和重复*可以建立强的记忆痕迹,从而帮助你创建组块,专业的培养是一小步一小步的,这个过程中小的组块可以形成更大的组块,而且随着你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越来越深入,所有的专业知识都只是更有创造性的见解的铺路石。换句话说,仅通过联系和重复来创建组块,并不能使你得心应手、有创造力地应用所学内容,这一点后面还会再讲。组块化可以让大脑工作得更有效*,一旦你把某个想法、概念或动作组块化后,你就不再需要记住和这个想法、概念或动作有关的全部细节,你只需要知道最主要的那个概念就行了,也就是只需要记住组块。这就像清晨起床穿衣服,你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想法,像“我要穿衣服”,但细想你会发现这个简单想法的组块所包含的活动是非常复杂的,但细想你会发现这个简单想法的组块所包含的活动是非常复杂的,下节课我们会讲组块的形成。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e_pen/article/details/799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