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入门-第二章-建立数据模型

2.1 概念模型

    表示概念模型最常用的模型就是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

2.1.1 基本概念:

    1. 实体:客观事物

    2. 属性:实体的属性

    3.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4. 实体集:实体的集合

    5. 码:能够唯一表示实体的属性或者属性组

2.1.2 E-R图的表示方法

    实体:矩形

    属性:椭圆

    联系:菱形

    

2.1.3 联系

对于实体A和实体B存在

   1.一对一联系(1:1)

   

    2.一对多联系(1:n)

    

    3.多对多联系(n:m)

    

多元联系:

联系的属性

自身联系:

2.2 E-R模型的设计方法

三条设计原则:

    1)相对原则:每个人对抽象过程的不同解释和理解,造成设计结果不唯一

    2)一致原则:抽象的结果应和要求保持一致

    3)简单原则:能作为属性对待的,尽量归为属性

设计步骤:

    1)确定局部范围,设计股部E-R模型

    2)集成局部E-R模型,初步形成全局E-R模型

    3)消除冗余,优化全局E-R模型

2.3 关系模型

几个基本概念:

    属性:每一列即为一个属性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就是域

    元组:每一行数据就是一个元组

    候选码(Key):能唯一标识关系中的各个元组,不唯一

    主码(Primary Key):候选码中的一个,唯一

    外部码(Foreign Key):需要与父键保持一致

    关系模式:关系名(属性名1,属性名2,...,属性名n)

关系具有以下六个基本性质:

    1.关系中每个分量值都是原子的,不可分割

    2.属性列是同质的,同一列的域相同

    3.不同的列可以出资同一个域

    4.列的次序可以相互交换

    5.行的顺序也可以相互交换

    6.一个关系中的任意两个元组不能相同

关系模式共有三类完整性约束:

    1.实体完整性

        (1)一个基本关系对应于概念模型中的一个实体集,或者对应于概念模型中的一个联系;

        (2)概念模型中的实体及联系都是可区分的,以候选码为唯一标识;

        (3)关系模型中,任一候选码都是唯一性标识(与概念模型中的候选码相对应);

        (4)主属性不能取空值。

    2.参照完整性

        R1中的属性A的外键,参照R2中的属性B,那么A必须保证

        (1)等于属性B中的某个值

        (2)取空值

    3.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

2.4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1.若联系R为1:1联系,则每个相关实体的码均可作为关系的候选码。在创建数据库表时,可以把任意一方的码,加入到另一方。

    2.若联系R为1:n联系,则关系的码为n端实体的码。在创建数据库表时,要把1端的码放到n端的表中。

    3.若联系R为n:m联系,则关系的码为相关实体码的集合。在创建数据库表时,要另外生成一张数据库表,把两端的码都放入。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1357569/article/details/80620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