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分体外诊断IVD】生化、免疫、血球、分子和POCT

一、体外诊断(IVD, in vitro diagnosis)包括: 

 在了解生化诊断和免疫诊断之前,我们先来看下体外诊断

体外诊断(IVD, in vitro diagnosis): 是指将血液、体液、组织等样本从人体中取出,使用体外检测试剂、仪器等对样本进行检测与校验,以便对疾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检测、后期观察、健康评价、遗传疾病预测等的过程

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is, IVD), 检验原理或检验方法的不同,主要包括临床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血液学诊断、微生物诊断、尿液诊断、凝血诊断等。

生化诊断在我国发展较早,为医院常规诊断检测项目,侧重于已经发生的疾病监测。

生化诊断:利用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对样本进行检测

代表技术:干化学技术、免疫比浊法

常见应用: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检测

免疫诊断

高端的化学发光已逐步替代酶联免疫成为我国主流的免疫诊断方法,侧重于已经感染的疾病监测

免疫诊断:应用免疫学技术,即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诊断病原体

主流技术:酶联免疫技术

新兴:化学发光技术

应用:肝炎病毒检测、艾滋病毒检测

其实现在生化和免疫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分家。甚至很多医院直接把生化免疫合并成一个生免组。

原因就是现在生化免疫的项目基上都在自动化仪器上完成,人工干预很少。加上现在很多厂商都喜欢推生化免疫流水线,通过轨道把这些仪器都串起来,实现一管血做全部血清学项目这个目的。

硬要分项目的话:

那无非就是用普通生化仪,做比色和透射比浊的项目就属于生化项目

免疫分析仪,做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散射比浊的项目就归到免疫
 

根据检测原理和方法,IVD 可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尿液诊断、凝血类诊断、血液学和流式细胞诊断等,其中前三类为IVD 主流应用。

根据中心法则和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分子诊断免疫诊断生化诊断分别对应了DNA 和RNA蛋白质代谢物三个层面;血液学和流式细胞则从细胞层面分析生命运行状况;微生物和尿液分别从病原体和人体代谢层次阐释人体健康状况。

IVD细分领域众多,根据使用环境和操作者的不同可分为临床实验室诊断即时诊断/床旁检测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 。而根据检测指标、标本、原理的不同,IVD市场的“三国”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

生化诊断起步较早,为临床最常见的传统检查,主要有测定酶类、脂类、蛋白和非蛋白氮类等几大类检测项目,其技术壁垒较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精密度高、重复性好、检测结果不受操作影响,是生化检测发展的方向。

免疫诊断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实现检测,其试剂种类多,目前的主流技术为酶联免疫和化学发光技术。其中化学发光技术自动化程度高,正逐步取代酶联免疫,而化学发光技术壁垒较高,仪器和试剂须配套使用,因此目前国内高端市场仍由外企占据。中低端市场和有仪器换新需求的医院或成为国内厂商的突破口。

规模大一点的医院一般会有生化组和免疫组。不同的组负责不同项目的测试。

生化项目:通过生化分析仪比色法来进行测试,测试原理为朗伯比尔定律,即不同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不同,不同浓度的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也不同。

免疫反应:测试方法很多,可以通过生化分析仪比浊法来测试,可以通过特定蛋白的散射比浊法测试,可以通过荧光免疫分析仪荧光激发的方法来测试,现在最主流的测试方法是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也是当下发展最快的体外诊断子领域,2019年化学发光市场份额首次超越生化检测,成为最大的IVD检测领域。国内的化学发光技术和产品在近几年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形成了以迈瑞,迈克,安图,新产业,亚辉龙为代表的优质化学发光企业。产品也从100速、200速、300速、180速、600速不断发展和进步。

除了生化和免疫组外,医院检验科还会设临检室、分子实验室和微生物实验室。经过疫情后,一般的二级及以上的医院都已经建成了分子实验室。相对生化、免疫、临检等常规实验室,分子和微生物实验室对实验室硬件、软件和管理流程的要求都要高很多。

二、【细分IVD】生化、免疫、血球、分子和POCT

【细分IVD】生化、免疫、血球、分子和POCT 分析测试百科网wiki版

2017年数据,数据比较早。 

IVD行业具体可分成五个子版块:生化诊断,免疫诊断,血球检测,分子诊断,以及POCT

  1.生化诊断

  主题词:开放走向封闭

  1.1 定义及分类

  生化产品由生化仪、生化试剂、校准品共同组成检测系统来使用,一般是放置在医院检验科、体检中心做常规生化检查。

系统分类 系统名称 说明 备注
封闭系统 AAA系统 系统各要素为同一品牌,完成系统集成后以检测系统形势注册,且该检测系统剧透溯源性 系统集成+溯源
开放系统 ABB系统 系统各要素非同一品牌,必须在完成系统集成后,在参考实验室和标准化实验室进行量值溯源 有条件的匹配系统
ABC系统 未形成系统,各要素为不同厂家生产,为不同品牌,独立注册、独立销售 无系统

▲国内生化诊断市场70%是开放系统

生化系统厂家(封闭) 罗氏、雅培、贝克曼、西门子;国产迈瑞、科华、迪瑞
生化仪器厂家(开放) 日立、东芝;国产无
生化试剂厂家(开放) 迈克、美康、利德曼、九强、西陇科学

▲注:排序无先后

  1.2市场格局

  全球生化诊断市场半壁江山被罗氏和贝克曼·库尔特(丹纳赫)所占据,前四家占据85%的份额。

  我国生化诊断市场经过十几年的进口替代进程,国产品牌开疆拓土,包括利德曼、迈瑞、科华、美康、九强、迈克、中生、迪瑞等企业。

  2.临床免疫

  主题词:发光是主流

  2.1 定义及分类

  临床免疫诊断包括化学发光、酶联免疫、胶体金、生化中的免疫比浊和胶乳项目、特种蛋白仪等。狭义临床免疫通常指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分析仪系统是试剂、仪器和分析方法三位一体结合的产品

  目前市面上已经实现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按自动化程度分类,可分为半自动(板式发光 酶免)和全自动(管式发光)两类。

  2012年之前,国产品牌大多集中在半自动化板式发光产品领域,到2015年底,拿到化学发光注册证的国产厂家有50家,其中15家是全自动化管式发光,其余均为板式发光。

  未来随着成本下降,管式发光市场份额会逐渐增大。

内容 半自动 板式发光 全自动 管式发光
原理 类似ELISA,载体为96微孔板,显色底物改为发光底物 类似免疫比浊,载体为高分子微球,需要分离、洗脱未结合的抗原抗体
优势 成本低,按发光标准收费 重复性好;全自动
劣势 重复性差,需配置样本前处理仪器和荧光读数仪;需人工操作 成本高
厂家 安图、科美 新产业、迈克、迈瑞、安图

  化学发光主要用于诊断肿瘤、甲功、激素、传染病等项目。

  2.2 市场格局

  目前国内化学发光90%市场被进口厂家垄断,前4家占80%以上的份额。

  化学发光2014年仪器(管式发光)保有量约2万台,新增约5000台

  早期化学发光以板式为主,市场占有率前三的国产品牌分别是安图、科美和新波(被铂金埃尔默收购)。

  2011年新产业的Maglumi2000是真正意义的全自动管式化学发光仪,上市后迅速占领市场,目前是国产装机量最多,销售额最大的化学发光厂家,其装机数量在2014年已经赶超罗氏。

  2.3 主治功能:

  化学发光目前主要用于肿瘤、甲功、激素、传染病的检测。这些常规检测占整个市场金额的60%,占测试量份额的75%-80%。

  在中国,这些检测占据市场金额80%的份额,某些套餐的应用广度与国家特点相关,比如药物滥用和药物检测,在欧美使用较广,中国相对较少。

  3.血球市场

  主题词:较成熟

  3.1 简介

  国产品牌替代最成功的细分市场

  2015年血球中国市场约34亿元,2011-2015年平均增速11%。

  希森美康和迈瑞医疗两家独大,占据60%份额。尽管如此,依然有新进入的变革者挑战现有稳定格局。

  市场上新出现一些血球捆绑项目,比如全血CRP,仅此一个项目,预计会带来10亿市场空间。作为IVD重要细分市场,建议关注:嘉善嘉斯戴克(迈克生物控股)和帝迈(美康生物13.33%)。

  血球产品在临床普及度高,市场竞争格局稳定

  血细胞计数产品由血细胞分析仪、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组成。血细胞分析仪又叫血液细胞分析仪、血球仪器、血球计数仪等,是亿元临床检验应用非常广泛的仪器之一。

  血球分析仪通过电阻法对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进行分类,可以得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各细胞组分的比例等与血液有关的数据。

  20世纪60年代,血球计数是通过人工染色和计数实现的,操作复杂,效率低下,检测精度差,分析参数少,对从业人员要求高,种种劣势限制其在临床检验领域的应用。

  1958年库尔特采用电阻率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制出操作简便的血球计数仪。

   3.2 分类

  根据血球检测参数的不同分类

分类 原理 发展趋势
三分类 将白细胞分成三大类,小细胞群(淋巴细胞)、中间细胞群(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及单核细胞)、大细胞群(中性粒细胞) 下沉到基层,乡镇卫生院
五分类 将白细胞直接分为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医院广泛使用

  3.3 生化、免疫、血球比较

比较项目 生化 免疫 血球
仪器试剂比 3:7试剂占比中等 1:9试剂占比高利润主要来源于试剂 4:6试剂占比低利润来源不单靠试剂,仪器单价相对便宜,低端仪器也可做耗材,作为利润主要来源
检测项目延展性 理论上无上限,任何与临床血清学相关的可检靶分子都可以在生化免疫平台检测 局限性大。通过细胞大小、颗粒复杂程度等原理来定量不同组分的细胞,兼容扩展性差
厂家集中度 集中度低开放→封闭200家左右 集中度低封闭系统 集中度较高三分类属于开放系统五分类属于封闭系统,全国17家

  3.4 临床血球发展趋势

  血球技术与流式细胞仪基本原理一致,但流式细胞仪的性能要求更为精细,在实验室作为科研仪器广泛使用。已经有一些大型高端医院,把流式细胞仪用于临床,分析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来诊断血液疾病。血球检验会朝更自动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此外一些生化检测项目,如CRP、糖化血红蛋白等项目,这两年来已经与血球检测捆绑进行,一管血即可完成,不需要再单独用血清进行生化检测,仅CRP一个项目,预计能带来10亿的市场空间。

  4.分子诊断

  主题词:待发展

  4.1简介

  分子诊断作为近几年的追捧热点,但临床应用尚有局限

  分子诊断指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与疾病相关的结构蛋白质、酶、抗原抗体和各种免疫活性分子,以及编码这些分子的基因检测。

  根据检测技术的不同,可以分为核算杂交、PCR扩增、基因芯片、基因测序、质谱等。目前分子诊断已经广泛应用于传染病、血筛、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遗传病、产前诊断、组织分型等领域。

分类 内容
核酸杂交 具有互补碱基序列的DNA分子,可以通过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等,形成稳定的双链区,通过核素或者荧光来检测靶序列,由于核素污染,越来越多采用荧光标记,称为荧光原位杂交FISH
PCR扩增 PCR是模板DNA,引物和四种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发生酶促聚合反应,进行体外扩增,得到所需目的DNA,后通过凝胶电泳或者荧光定量的方式来定性或者定量靶基因。这是分子诊断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
基因芯片 一种杂交测序方法,在一块固相表面固定了序列已知的带荧光标记的靶核苷酸探针,当样本中有余基因芯片上核酸探针互补的核酸时,即发生配对,通过检测荧光可重组出靶核酸的序列。
基因测序 根据原理平台,分为一代、二代和三代测序,其各自优缺点如下表
基因测序 原理 分析方法 代表厂家及仪器 优势 劣势
一代测序 Sanger测序法 毛细血管电泳 ABI PRISM 准确率高 需要PCR,通量低,成本高
二代测序 边合成边测序 文库制备、PCR 罗氏ABI SoLiDLife Ion Torrent 通量高,成本低 需要PCR,读长短,准确率高
三代测序 单分子测序 芯片测序 Helicos Heliscope 无需PCR,通量高,成本低 准确率低,技术不成熟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二代测序,全球被Illumina和Life tech垄断,市面上基本无国产仪器。三代测序由于测序准确度的问题还未广泛推广应用,多在研究阶段,但由于其无需PCR,避免了在分子扩增过程中由于扩增偏好性产生的错误,且成本低,通量高,真正做到单分子测序,如能解决准确性和自动化的问题,在临床上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国内分子诊断应用最广是传染病,占整个分子诊断超过50%市场份额。产前筛查是另一块重要市场,占20%。伴随二胎政策放开,产筛未来会有较大增长空间。

  分子诊断中空间最大的是肿瘤早筛,但是目前在临床的应用处于早期,与肿瘤早筛的相关标志物成百上千,特异性是制约该应用的最大因素。

  分子诊断广泛应用于传染病、血筛等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分子诊断的认知和需求会越来越多,医疗卫生产业发展不再局限于诊疗,而是延伸到预防性医学。随着人类基因图谱的破译,分子诊断在个体化精准治疗甚至大消费方面也有广阔前景。

  分子诊断未来充满各种可能性,但要警惕精准诊疗的泡沫

  分子诊断作为一项前沿技术,对医学诊断有很大贡献。目前在我国分子诊断主要应用是传染病的检测,比如HPV、HBV、HCV、HIV等。在产前筛查应用也相对成熟,如华大基因,贝瑞和康等,胎儿外周血游离DNA检测已经逐渐替代羊水穿刺技术。

  5.POCT

  属于检验的分类,非产品或项目

  市场份额分散,行业增速较快,技术日新月异

  POCT市场尚未成熟,各厂家市场份额较小,,整体处于量多质次的阶段

  由于检验平台方法差异较大,统一检测项目有多种方法,参考范围难以界定,测量结果准确度难以保证,行业也没有相关质量控制标准,将会较长时间保持混沌分散状态。参考POCT国际巨头Alere的发展历程,行业内并购整合是最高效的发展模式。

2013年10月10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http://www.sac.gov.cn)发布了《GB/T29790-2013 即时检测质量和能力的要求》国家标准,此标准于2014年2月1日正式实施。

5.1《GB/T29790-2013 即时检测质量和能力的要求》

bedsidetesting(床边检测)、near-patienttesting(病人身边检测)、physiciansofficetesting(医师诊所检验)、homeusetesting(家用检验)、extra-laboratorytesting(检验科外的检验)和decentralizedtesting(分散检验)、off-side,ancillaryandalternativesitetesting(非定点、辅助、变更点检测)、即时检验等,随着POCT领域的不断发展,这些名词都已不能概括POCT的含义。发展这一技术的初衷,综观它的诸多特性,最根本的是省去标本复杂预处理程序,在采样现场即刻进行分析,快速得到检验结果,所以它不仅是快而且是现场分析,这是其他检验方法无法实现的。虽然名称繁多,但都没能全面而正确的表述这一技术的内涵,导致我国POCT长时间无规范的中文译名。

此次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POCT名称国家标准,更是给了POCT全新、正确的名称——即时检测。此文的发布宣布了POCT名称之争尘埃落定,同时也对POCT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按原理和平台分类 简介
干化学 单层试纸、多层涂膜
免疫 胶体金+免疫层析/渗滤,荧光+免疫层析,免疫比浊
电化学 电流法、电位法、电阻法、酶电极
化学发光 小型化化学发光
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新技术 微流控、生物芯片等
按检测项目分类
临床生化 肝功能、肾功能、血气、离子
临床免疫 心脏标记物、药物检测
血液 血球、血凝
微生物 传染病、分子诊断
按应用场景
家用市场 血糖、血压、妊娠、毒品等产品
专业市场 医院检验科、临床实验室、急诊、ICU、手术室等
移动医疗场景 救灾、军事、医疗服务站、现场监督执法、食品安全控制等

  POCT作为一个相对门槛较低的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同时由于POCT市场难以应对其质量进行规范化,无相关行业标准,所以中国市场普遍呈现出量多质次的局面。

  5.2 POCT市场特点:

  1) 市场集中度低:POCT是IVD细分市场中较容易切入的市场之一,普遍规模较小。该领域的佼佼者是深圳国赛(特种蛋白)和南京基蛋(心肌标志物)

  2)行业无统一标准

  3) 国内检验科对POCT态度不一:

  ⊙二甲以上医疗机构由于资金雄厚,检验科设备多为进口品牌,常规检测为主,不需要POCT。临床科室使用POCT,会减少检验科的收入,因此限制POCT的广泛使用。

  ⊙对临床科室来说定量/半定量的POCT产品临床意义重大,而且用量很大。如能采取更合理的利益分成方式,比如由检验科集中管理仪器,临床科室外借,或将推动POCT的发展。

  ⊙二甲以下基层医院,检验科样本量少,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大型设备的实用性差,因此检验科通常使用POCT产品替代传统检验方法来诊断。由于检测量小,产品分散,这块市场通常不受国际厂家和国内一线品牌公司重视。

  这5个细分领域中,技术平台、销售渠道、市场格局、经营状况等差异较大。

POCT细分市场 科室 检测要求 主流产品 临床风险 代表厂家
血气、电解质 ICU、OR、麻醉科、检验科 定量 进口 极高 雅培、梅州康立、江苏奥迪康、南京普朗等
炎症 内科、儿科、ICU、检验科 定量/半定量 进口/国产 一般 广州万孚、深圳普门、南京基蛋、深圳瑞莱、北京库尔、深圳国赛、河北禾柏
心脏标志物 急诊、心内、ICU、检验科 定量/半定量 进口/国产 雅培、ALere、广州万孚、深圳普门、南京基蛋、深圳瑞莱、南京普朗、北京乐普等
传染病 手术、肛肠、急诊、检验科 定性 国产 一般 超过150个国产厂家
糖化血红蛋白 检验科、内分泌 定量 进口 一般 Bio-rad、Primus、Arkray、上海惠中(润达医疗)、江苏奥迪康

  国内上市POCT公司有三诺生物、鱼跃医疗、万孚生物、理邦仪器、乐普医疗等厂家,其他规模以上的未上市公司约20家,如南京基蛋(IPO披露)、武汉明德,深圳瑞莱,深圳国赛,深圳普门,北京热景,石家庄禾柏等。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henhuanqiangnihao/article/details/13438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