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和区块链入门——Web3历史和Web3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无用,今天跟大家聊下Web3历史和Web3什么。

Web3历史

Web3.0一词最初由英国计算机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著名的万维网之父)在1998年提出,但是他那个时候所说的Web3.0是自己所提出的语义网络,他认为语义网络是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主流方向。

不过我们现在所说的Web3.0跟当时伯纳斯-李所说的语义网络没有太大关系了,而是指的去中心化,数据主权,区块链这些事情。

在我们当代的Web3.0概念演进过程当中,有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Gavin Wood(中文名:林嘉文),熟悉区块链的小伙伴对这个名字应该并不陌生,他是以太坊的原创者之一(V神背后的男人),后来离开以太坊创建了著名的跨链项目Polkadot(波卡)网络,他在Web3.0的发展过程当中做出了非常的突出贡献。

发展到现在Web3.0这个事情已经遍地开花,已经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公司或某一个组织的事情了。

有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关于Web3.0的联合组织——Web3 Foundation(Web3基金会),Web3 Foundation已经吸引了非常多的极具影响力的机构和组织的加盟,其中包括Gavin Wood所主导的Polkadot网络,还包括加密币世界的巨头Coinbase以及其他很多很多有影响力的社区。

Web3是什么?

时至今日,Web3已经成为一个包络万象的术语,代表了一个新的,更好的互联网愿景。

Web3发展到现在关于Web3是什么,Web3应该具备什么内容这件事情,大家已经基本形成基本共识。

我们把它归结为3个方面:

  1. 数据所有权回归到个人:数据的所有权由原来平台,企业回归到了个人。
  2. 价值互联网:对社会经济形态,对互联网应用形态的影响已经发生了改变,如DeFi,NFT,Metaverse。
  3. 技术支撑:从技术角度来观察,支撑Web3的去中心化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区块链。

为了更好的理解Web3是什么,我们可以先来看下Web3相对于Web1和Web2的定义对比。

Web1:只读网络

Web2:读写网络

Web3:读、写、拥有(价值网络)。

按照目前的定义,概括来说,Web1是只读的网络,Web2是既能读,又能写的网络,Web3是既能读写,又能拥有网络信息产权的网络,也有很多人因此将Web3称为价值网络。

展开来看下从Web1到Web3的演进:

Web1.0 大概在1990~2004年,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主要是公司向用户提供内容,用户只是单纯的信息受众,用户之间的互动接近于零,个人业很少产生内容,我们叫它只读网络。

 

Web2.0时期开始于2004年,伴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出现,Web不再是只读的,而是演变为可读写。不再是单一的公司向用户提供内容,二是开始由平台来共享用户创造的内容,用户和用户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动。

不过虽然用户可以创造内容,但是用户并不拥有内容的所有权和从内容货币化中收益。

 

Web3.0就是为了解决用户拥有网络信息所有权的问题,信息从用户产出的那一刻,就确权给了用户。用户不在依存与各大平台注册的账号,用户通过生成自己的钱包就可以在Web3的各类应用中畅游,不同于Web2,比如你玩游戏账号被封了,或者游戏下线了,那么你在游戏中的虚拟的资产也就没有了,但是在Web3不会,你的就是你的,游戏下线了,公司倒闭了,虚拟资产还在你的钱包中,这就是Web3所强调的价值网络。

 

总结:

本篇我们主要介绍了Web3.0的历史和Web3.0是什么。

  1. Web3.0一词最初由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提出的语义网络,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Web3.0已经跟语义网络没有太多关系了。
  2. 当代Web3.0概念演进过程当中Polkadot网络创始人Gavin Wood做出了非常的突出的贡献,Web3.0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公司或某一个组织的事情了,Web3 Foundation是非常有影响力的Web3联合组织,已经吸引了非常多的极具影响力的机构和组织的加盟。
  3. Web3.0让用户的数据所有权回归给了个人,用户不仅可以对数据进行读和写,而且在数据由用户产出的那一刻,数据的所有权就确权给了用户(价值网络)。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hzhe/article/details/128205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