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中国芯之前,更重要的是...


4月底我在“得到”App听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一关注梁大神的公众号,就看到她的那篇著名的“一段关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往事”。作为前华为员工,当时我也是感慨万千,奋笔留言...

6月初我参加mini创业营复训,第一次现场听到梁大神的课,除了讲述她抖音vs微信、今日头条vs百度 的神见解之外,也讲到“国产芯片”那篇文章的始末。梁宁是那天早上起来没吃早饭、错过午饭差不多一气呵成的。她原以为这篇文章过于偏技术,大概不会有太多人看;去外面约朋友吃完饭回来,没想阅读量就过百万了。然后大量转载,据说PC和移动端阅读量合计上亿!

看过这篇文章的人,都为倪光南遗憾、都为当年国产芯片项目扼腕。但是,我这两天突然想起另外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这要从我的上一个东家说起。我在“威立雅水务”曾经负责过一个计费系统(ORACLE  CC&B)在亚太区本地化实施的项目。其间参与CC&B在威立雅日本合资公司落地的可行性研究,实施方是Oracle Japan。去东京之前发生了2011年3·11大地震,行程延误了半年,虽然说福岛核电站的事儿还有点儿渗人,但想想几千万人在东京都没事儿,后来还是坚持去了smiley_41.png。拜访日本期间,我就听说了关于日本通产省和IT产业发展的故事。

日本的通产省(相当于中国的发改委 + 工信部)在现代经济史上赫赫有名。“通产省神话”,说的就是日本通产省如何通过政府之手在不同时期实现日本的“贸易立国”、“重工业立国”、“技术立国”。通产省的秘诀就是选择目标产业,通过制度和资源倾斜帮助这些产业的“帝国企业”(三菱、三井、松下等公司)获得全球竞争优势。
   
政府主导的好处是集中优势资源“办大事儿”,坏处是决策出错后果难以挽回。

获得多次成功后,“通产省”终于犯下巨大错误,它对IT、互联网和硬件技术革命的方向发生误判,推出的第五代计算机计划、高清电视(HDTV)计划与国际主流方向偏离。

以我在日本的短暂观察,不仅是“通产省神话”落幕的问题,更大问题是IT生态过度封闭。我到访的2011年,日本IT业已经被迫回到国际主流技术轨道上。但这之前多年,日本有自己很封闭的程序开发工具体系,和国际接轨很少;加上日本白领大部分不懂英文(这也让我当时非常吃惊,一个日法合资公司里没人会说法文,只有极少数几个人会讲英文),IT产业发展落后就不奇怪了。

封闭的技术和封闭的生态,在重工业时代也许还有优势 —— 只要少数精英去美国研究技术和管理方法,带回本国本地化即可。但在IT和互联网时代,如果不能通过大量触点高频率与外部世界交流,是不可能赢得国际竞争的这些交流的内容包括:新技术、新工具、新商业模式、新创业方法论和新投资热点,甚至包括通过走向海外市场获得更大规模优势。

所以我做了个“白日噩梦”:如果2000年国产CPU做出来,由于高通、Intel等公司专利网的限制,肯定走的是一个封闭技术路线,配套的操作系统、软件应用、开发工具都要自己来做一套独立与外部世界的......这不就是日本在“失去的20年”里已经走过的老路吗?

说句大不敬的话,与其如此,不如今天。

中国人这20年的方法是用市场换技术,用“成本优势”积累出“技术优势”,高铁如此、大飞机也是如此。这也是我的另一个老东家“华为”之路(虽然离开了10年,我至今仍认为华为是中国最伟大的公司...)smiley_30.png

因此做“中国芯”之前,咱们得先想清楚,是否要再走日本的老路?政府是否能成功主导产业创新?封闭生态是否能提升大国竞争力?


观点有点儿奇葩,欢迎大家探讨smiley_83.png

本文参考文章,感谢梁宁大神和金羊毛工作坊。

一段关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往事 

林张之争,日本通产省神话终结给中国发改委带来的启示 


640?wx_fmt=jpeg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1y492vn3zyd9et3b06/article/details/8075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