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起风了

区块链已经起风了!作为投资者一定要花时间研究。

比特币是区块链的开山祖师,以太坊开创了智能合约,瑞波专注国际汇兑,井通专注B端为项目搭链。我要说的是墨客,即moac。

Moac旨在提供一种可扩展且有弹性的区块链,支持基于分层结构的状态交易,数据访问,和控制流程。它创建了一个框架以允许用

户用高效的方式执行智能合约。它还提供了开发的体系结构,采用底层基础设施来快速简便地产生子区块链。它是一个区块链平台,可以为子区块链的架设提供必要的部件,为想法测试,私链部署,复杂任务处理和智能合同应用等提供解决方案。

墨客区块链(MOAC)通过对以太坊系统架构的革新能够同时解决区块链技术的三个痛点,并提供有效的跨链功能。具体的做法如下:
采用分层结构实现分片
将balance transfer和智能合约分开处理,底层以POW的方式处理所有的balance transfer和全局合约,解决全局一致性和双花的问题。DAPP的智能合约部署在上层,采用分片技术,通过POS或者PBFT的方式实现子片的数据一致性,提高系统TPS至100倍。
墨客的底层节点称为v-node,采用POW挖矿方式。
墨客引入智能合约服务(Smart Contract Server,scs)节点用于处理合约。
通过分层处理,合约在逻辑子链中执行,不会影响到正常用户的交易处理。
每个部署的DAPP合约可以自己选择所需的scs数量及共识方式,有自己的子链来保存状态。子链采用定期刷新的机制将自己状态的hash写入底层区块链,以实现一致性。
费用分担
DAPP的创建者必须支付子链中每个区块的费用,类似以每月支付水电账单的方式维持DAPP的持续运行。
DAPP的使用者可以采用直接调用的方式,不需要支付任何gas费用,对DAPP的应用发起调用。如果需要防止用户滥用,DAPP自己可以实现相应的处理方式。
这样,上层的共识协议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来获得随机数,而是纯粹处理智能合约的执行或者服务,对系统的要求非常低。普通的嵌入式系统甚至手机都可以参与。节点数量增加,然后通过分片的方式支持成千上万的DAPP运行;反过来,DAPP持续的支付费用可以支持更多的上层矿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正反馈的循环,使得墨客系统成为一个巨大的,适合DAPP的生态圈。

分片是指将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分成若干个子群体,这些子群体之间通过预定义的方法执行原来所有节点都要处理的工作,从而达到提高系统处理能力的结果。


以太坊目前的分片策略是在一个周期内,将所有的节点分成若干份,然后将合约分配给每个分片。当周期结束时,会重新分片。这里会有几个问题:

    1、需要一个全局的存储器来保存这个分片信息。

    2、这个周期通常比较长,如果节点数动态变化比较大的话,分片的信息会很容易过时。

    3、周期结束时,当前分片处理的合约必须重新分配到新的分片,造成不必要的切换资源操作。

    4、分片的共识方式与底层的共识一样,这样分片的功能必须等主网切换到POS才能采用。


墨客采用分层的办法来实现分片。

 

墨客的底层采用POW的方式保证所有的数据的一致性。分片处理的节点称为SCS,其特点包括:

    1、每个分片有自己的存储,就是子链。

    2、SCS可以有不同于底层的共识方式,比如pos,pbft。

    3、SCS的区块生成时间可以与底层不一致,比如可以采用快速的区块周期来进一步提高处理速度。

    4、SCS周期性的向底层flush结果,从而获得阶段性的全局一致性。


与以太坊分片方法不同,墨客分片采用合约驱动的模式。就是说一个合约对应于一个系统分片。合约创建时自动随机选择相应数量的节点形成一个分片来处理这个合约。这个合约的生存周期包括从创建到结束合约都在这个分片中实现。当然,中间如果需要,可以重新洗牌来选择新的分片节点。


墨客系统提供一个Pos分片实现。用户也可以实现自己的共识协议,作为SCS的一个插件。这样就形成了子链的概念。


合约的执行尽可能都在SCS端执行。V-node只处理支付交易和必要的合约调用。如此可以降低支付交易的gas量,进一步提高处理能力,而不会造成系统太大的负担。


整个系统的处理速度上去之后,会对v-node的要求更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的带宽,另一个是存储的容量。当然还有每个节点的GPU运算能力。随着光纤网络和5G网络的普及,带宽预计不会成为一个瓶颈。存储器的价格则更加不是问题。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因为有SCS可以参与挖矿,并不一定需要部署一个v-node,只要有信任的v-node可以连就可以。这样墨客系统会形成两个层次的挖矿节点:

1、大量运算能力强大、高网络带宽、大存储的v-node,执行POW,并提供SCS接入服务,维持整个网络必须的挖矿能力,这个数量在几千到一万。

2、海量cpu –based的SCS用于处理合约的执行。针对子链的共识多样性,这样的SCS节点甚至可以是手机等移动设备。SCS节点的数量可以不受限制。在目前的架构下,可以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SCS参与,而不会影响系统的性能。
区块链有很多概念,比如分叉链,侧链,子链,它们分别都是什么东西呢?


分叉链指的是基于同一个软件的,增减一些功能后单独部署的一个区块链。


侧链指的是与主链相平行的单独一个区块链,但是它和主链之间可以通过相互了解的协议互联。主链的货币可以通过在主链的可验证的锁定,在侧链获得对应的货币,反之亦可。作为主链的补充,侧链可以提供一些主链不能提供的功能。但是这个互联对共识机制有要求,而且侧链必须有与主链相当的算力才能保证侧链货币的安全性。要达到相当的算力,其实完全就成了另外一个单独的链。所以侧链概念出来后一直没有太多的应用。


子链指的是在主链的平台上派生出来的具有其他功能的区块链。这些子链不能单独存在,必须通过主链提供的基础设施才能运行,并且免费获得主链的全部用户。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以太坊上面的erc20 合约。这个合约可以看成是一个逻辑子链,但是这个子链的共识方式与主链一致。


 

由于墨客支持大量的子链而不会影响系统的总体性能,并且子链之间拥有良好的交互功能,因而墨客可以架构一个功能强大的立体结构。我们可以设想这么一些墨客的架构场景:

    1、墨客的底层POW挖矿系统提供一个可靠的全局一致的区块链

    2、快速处理智能合约并且能够随时更新SCS节点的PBFT子链

    3、支持快速处理的零知识证明子链

    4、由海量SCS节点(硬件盒子)构成的IPFS分布式文件系统子链

    5、多个面向专业应用的行业子链

    6、分布式子链token交易所

    7、多个连接外部区块链系统的跨链子链


通过各个子链之间灵活的交互功能,一个子链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子链提供的资源(比如IPFS),使得接入墨客系统的用户可以获得强大的分布式技术支持,从而使得在此基础上的构建应用变得非常简单,并且能够获得墨客系统的社区资源。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kunlunshi999/article/details/8067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