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之前得有「跳槽资金」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 1.18 分钟。

最近看到了一个视频,是之前狂飙里的高启强扮演者张颂文在北电发表的演讲。原以为他会灌输一些坚持就能成功的人生鸡汤,谁想到他讲得内容却十分的务实。。

他没有高喊那些让人听了感动落泪的口号,也没有一味赘述生活有多残酷,我们有多迷茫。相反,他强调的重点是如何踏实地活下去。

其中最主要的两点,一个是注重身体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永远要谨记。在个体难以改变行业现状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从自己做起,关心自己的身体。

另一个是学会精打细算跟理财。将钱分成了几份,如交通、住房、饮食、社交、生活和学习。他强调:「学会理财,直接影响你在北京能待多久。」

当然,攒钱这件事,有两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是,攒点钱是为了让你随时可以「拍拍屁股走人」,迎接更好的机遇。不然你就得一直死守着眼前这份工作,而沉没成本会越来越大。很现实的一点是,超过 35 岁,基本没啥企业会要你。换言之,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转岗也会变得越来越难。

所以攒起来的一笔钱可以作为你的「跳槽资金」,可以成为你随时离职的底气。可以让你在应对突发状况时,不至于完全乱了方寸。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受访者说自己赚钱的同时也攒钱,然后攒起来的这笔钱称之为「Fuck You Money」。说的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另一看法是,会有人觉得只顾着攒钱,似乎会错过了当下这个年纪应该「放肆」的时光,还会留下很多遗憾。

如果你是后者这样的想法,那说明你对「攒钱」这个行为,本身就理解不到位。

请注意,现在都 2023 年了,不再是父母长辈那一代人,为了勤俭节约,什么都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时代了。

我们要对当下「攒钱」的方式做一个正向的理解。

第一,攒钱,不是要求过度节俭,而是强调要学会合理理财和生活,以确保自己的经济状况稳定和健康。

第二,虽然攒钱在理财范畴里面,但如果你对那些投资类玩意一窍不通,比如基金、股票啥的,别瞎碰。要知道,投资可是有风险的游戏,你万一玩坏了,铁定亏大发了。

更不要听别人胡说八道,比如劝你开店加盟,要你交钱然后就称为合伙人一起牛逼之类的,十有八九都是大忽悠。

你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支出限额,对应每一种消费支出,超过多少坚决不要,避免冲动,也避免被割韭菜。

另外,很多人工作之后反而花钱消费最后成月光族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他从小就被教育要勤俭节约,所以工作之后自己有工资了,就开始「叛逆」开始「报复性消费」,以此来填补小时候的空白。

这种现象很常见,之前疫情的时候,很多人被困在家里许久,放松之后,五一彻底疯狂出游了。

但你会发现,放纵之后又能如何呢?适当时候可以,但经常这么做,钱包顶不住吧?但这时候,各种金融产品开始现身了,给你信用卡,给你花呗,让你提前消费。

于是你不光成为月光族,还成为欠债一族。

另一方面,是现在很多消费理念,很多品牌商家也喜欢打着一个诸如「对自己好」的消费口号,告诉你买了才对得起自己之类的。说实话,都是营销。有些非理性的人,就容易成为这类消费大军的一员。

可事实上,只要你搬家一次,基本就知道你平时消费购买的东西,绝大多都没用。买了也是放在那吃灰摆烂。你会发现很多东西,真没必要买。

你会发现,年轻时候「寒酸」点算什么呢?被消费主义左右的人,其实更「寒酸」,对不对?

你如果能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又何必非要随波逐流,去受限于外界给你世俗标准呢?

扪心自问,你生活中的满足就一定是靠奢华的消费么?有时候能理性支配自己的金钱,能理智储蓄,其实是让自己更好的。年轻时的「节俭」,并不是对自己的亏欠,而是对未来的负责。

所以,真诚建议,尤其是很多刚毕业没多久进入职场开始上班赚钱的人,理智地管理自己的每一笔工资,每一笔钱,为你之后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老老实实攒钱,如果觉得自己意志力不够,可以选择一些强制的储蓄方式,存个几年都拿不出来的那种。

如果你是土豪富二代,上述内容你可以直接忽视,但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那还是上述内容,你多少能听进去一点。

可以说,在你有生之年,有一条铁律,那就是稳固的经济基础会是你我抵御风险和迎接挑战的最最最坚实的后盾。

推荐阅读:

要不要提前还房贷?

借助 AI 热度,两月变现 2k+,涨粉 1w+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googdev/article/details/13192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