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卖简历成 58 降本增效的手段?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 1.18 分钟。

最近看到个信息,网易财经爆料称,「58 集团借招聘之名,收集学生的简历,并以高价卖给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再利用这些信息对学生进行电话和短信推销,58 集团从中获取返佣。」

921d553230f50b4f45a37f06e6b879c5.jpeg

之前在「下半年的 58,准备疯狂内卷?」一文里谈到说,58 老总姚劲波发了一封内部信,围绕「压缩成本」这块大谈特谈,诸如要把不赚钱的业务砍掉,对业务不负责的人员优化,甚至还提到 AI 大模型等等。总的来说,这封信的核心是贯彻所谓的「降本增效」。

结合网易财经爆料这件事来看,不免让人怀疑,难道 58 「降本增效」的手段是倒卖应届生简历?为了营收好看,可以不择手段?

其中比较典型的操作是,他们在新华英才招聘平台设置大量的虚假职位,以此来收集大量的简历。这个平台主要面向学生群体,是由新华网联合 58 集团旗下中华英才网共同打造的就业服务平台。

他们出售毕业生简历的形式也相对简单,一个是按群体数量,另一个则是通过匹配合作机构要求的画像类型,诸如学历,年龄院校等。这些简历也被划分三六九等,对应的售价也不同。

此外,他们还会在很多小程序或者公众号设置所谓的免费秋招训练营,给你免费指导怎么面试,甚至帮助你轻松进到各大厂之类的信息。

通过这些方式,进一步把你的个人信息套住,后续对你短信轰炸还是电话骚扰,则任由他们为所欲为了。

当大学生的求职信息和个人隐私被当作市场交易品,成为平台和机构之间互相牟利的工具时,你是否恍然大悟,原来频繁收到的各种课程推销和金融产品推荐短信电话,以及投递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都并非无缘无故。

你以为自己投出去的简历,是自己迈出求职的第一步,却在同一时间,成为某些机构拿到你隐私信息的一大步。

翻看了很多网络上大家的评价,无一例外,很多人都表示人生第一次在 58 上找工作,基本最终的归宿都是被坑骗。甚至一些曾在 58 内部工作的员工也透露,内部网站确实存在「目标客源」等信息。

耳边突然回荡起58 当初那个广为流传的口号:「58 同城,一个神奇的网站!」

现在我终于明白它神奇在哪了:或许只要能赚钱,它要多神奇就能有多神奇。

事实上,很多人对 58 的印象越来越差了。早些时候,58 多次被曝出存在招聘骗局、虚假招聘信息泛滥等问题,甚至央视也曾提到 58 同城是虚假房源「重灾区」之一。

基于此,它被贴上了「骗子聚集地」的标签,似乎也一点不委屈它,但奈何还是有很多后来者依旧在这上面踩坑啊。。。

当然了,其他平台也没好到哪去。

21 年的时候,315 晚会曾点名智联招聘、猎聘网等平台,存在应聘者简历信息泄露问题。

也就是说,早不是一家这么干了,恶劣现象屡见不鲜,比烂永无下限。

这就又引发大家对人隐私信息话题的讨论了。

我们都知道,个人隐私信息是一件非常需要重视的事情,但说句实话,在现在这种互联网环境下,说保护个人隐私信息显得有点可笑。

不是我们个人不保护,是很多时候你都不晓得咋泄漏出去的。唯一能做的,还是要自己平时多点谨慎。尤其在投递求职简历的过程中,应用一些实用的小技巧,减少信息泄漏的风险。

具体怎么做呢?这里提供以下几个我觉得还算实用的小技巧:

1. 选择信誉良好的平台:优先选择知名、信誉良好的招聘平台投递简历,这些平台相对会更注重用户隐私保护。

2. 限制隐私信息:在简历中,只提供必要的个人信息,如姓名、联系方式、教育经历、工作经验等。住址身份证等敏感信息尽量不要提供。

3. 注意虚假职位:提防那些提供虚高薪资却不合理的岗位,这些大概率就是诱饵,以此来吸引投递简历。

4. 了解隐私政策:在使用招聘平台时,查看其隐私政策,了解他们如何处理和保护你的个人信息。

5. 谨慎求职网站测试:小心那些声称提供免费职业测评、免费培训等的求职网站,很多情况下它们会在收集你的信息后进行推销活动。

6. 使用专用邮箱:为求职而创建一个专门的邮箱,用于接收招聘相关的邮件。这样可以避免个人邮箱被泄露。

7. 定期更新密码:如果在求职过程中使用了账户,定期更新密码,增加账户的安全性。

这些方法虽然不能完全消除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但可以帮助你降低风险,保护个人隐私。大家若有其他建议,可以评论区补充。

总之,还是那句话,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保护个人隐私有一定的难度,很多时候不是我们说保护就可以保护好的,我们改变不了外部环境,那只能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凡涉及隐私信息就多留个心眼开始。

若上述对你有帮助,建议大家右下角点「在看」或分享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尤其是刚入社会准备求职的年轻人,务必对这方面多加留心跟注意,一些烂到根的平台,再神奇也别看了。

推荐阅读:

AI 会替代程序员吗?他们说....

City Walk:新潮流时代下的穷游艺术?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googdev/article/details/132222265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