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系储氢合金 压力-组成等温线 PCI 的测试方法

声明

本文是学习GB-T 29918-2023 稀土系储氢合金 压力-组成等温线 PCI 的测试方法.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5 方法2:电化学法

5.1 方法提要

以储氢合金作负极,烧结氢氧化亚镍作正极,氢氧化钾水溶液作电解液,组装开口三电极模拟电池
测试系统。通过测量系统电动势,计算储氢合金电极在一定放电容量下的平衡氢压,通过充/放电容量

计算电极的吸/放氢量,得出储氢合金中氢含量随氢气压力变化的关系曲线。

5.2 仪器设备

5.2.1 电子天平:分度值0.0001 g。

5.2.2 电压表:0.5级,直流;输入阻抗≥1 MQ。

5.2.3 电流表:0.5级,直流;输入阻抗≥1 MΩ。

5.2.4 粉末压制成型模具:规格尺寸φ15 mm 士2 mm。

5.2.5 小型压片机:最大压力40 MPa。

5.2.6 小型点焊机:焊点面积1 mm²~2 mm²。

5.2.7 水浴恒温槽:控温精度±0.5℃。

5.2.8 充/放电测试仪性能如下:

a) 直流电流范围:2 mA~1A;

b) 电流控制精度:±1 mA;

c) 直流电压范围:10 mV~5 V;

d) 电压控制精度:±5 mV。

5.3 试剂与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适用确认为分析纯及以上试剂和符合实验室 GB/T
6682 规定的三

级水。

5.3.1 羰基镍粉:符合GB/T7160 中 FNiT06 的要求。

5.3.2 泡沫镍:孔隙率≥96%,孔数100 PPI~110 PPI,面密度430 g/m²±25
g/m²,厚度1.6 mm 士

0.1 mm,长75 mm±5mm, 宽24 mm±2 mm。

5.3.3 金属镍带:电池级,厚度为0.1 mm±0.01 mm,宽度为4 mm±0.05 mm,
长度为150 mm 士 2 mm。

5.3.4 烧结氢氧化亚镍:片状,充/放电循环寿命不低于1000次。

5.3.5 汞 。

5.3.6 氧化汞。

5.3.7 隔膜:纤维尼龙,碱性电池用。

5.3.8 电解液:6 mol/L 氢氧化钾溶液。称取336 g
的氢氧化钾,溶解在适量纯水中定容至1 L,配制出

6 mol/L±0.05 mol/L氢氧化钾水溶液,密封储存备用。

5.3.9 耐碱瓶塞。

5.3.10 铂丝:符合 YS/T376 中 WLPt-1 的要求。

5.4 测试装置及说明

5.4.1 开口三电极模拟电池测试装置

图3为开口三电极模拟电池测试装置示意图。

GB/T 29918—2023

标引序号说明:

1——储氢合金工作电极;

2——烧结氢氧化亚镍辅助电极;

3——Hg/HgO 参比电极;

4——6 mol/L 氢氧化钾电解液。

3 开口三电极模拟电池测试装置示意图

5.4.2 测试装置说明

5.4.2.1
为便于储氢合金负极双面放电,提高放电效果,装置采用烧结氢氧化亚镍过量设计,采用两个
辅助电极设计,并与储氢合金负极平行放置。

5.4.2.2 正、负极区域用隔膜或多孔石英砂隔开。

5.4.2.3
参比电极与工作电极以鲁金毛细管连接,鲁金毛细管用来消除液接电势、溶液电阻及电阻超电
势,毛细管口与工作电极保持2 mm±0.5 mm 间距。

5.4.3 辅助电极

辅助电极为烧结氢氧化亚镍电极[Ni(OH)2/NiOOH]。
将烧结氢氧化亚镍电极片裁成(22.0 mm 士

0.5 mm)×(40.0 mm±0.5
mm),在烧结氢氧化亚镍电极片的短边中间处去掉部分氢氧化亚镍后漏出

金属网状物,在金属网状物上点焊连接金属镍带(5.3.3),引出连接点,制备出辅助电极。

5.4.4 参比电极

氧化汞(Hg/HgO) 电极,电解液为6 mol/L 氢氧化钾水溶液。

制作方法:将汞(5.3.5)置于参比电极用玻璃试管底部并用氧化汞(5.3.6)覆盖,用铂丝连接金属镍
带(5.3.3),将铂丝(5.3.10)端插入液体汞中,金属镍带(5.3.3)引出做为导线用。加入电解液浸泡。新制

备的参比电极需要静置浸泡不少于24 h,可重复使用。

5.5 试 样

储氢合金粉,粒径≤0.150 mm。

GB/T 29918—2023

5.6 平行试验

称取两份试样(5.5)进行平行测定。

5.7 工作电极制备

5.7.1 称 量

准确称取试样(5.5)0.2000 g±0.0200g 精确至0 . 0001 g,
羰基镍粉(5.3.1)0.8000 g±0.0200 g

精确至0.0001 g, 在玛瑙研钵中混合均匀(混合时间不少于3 min)。

5.7.2 压 片

将混合后的样品(5.7.1)放入粉末压制成型模具(5.2.4)中,在20 MPa
的压力下保持3 min, 得 到

φ15 mm±2 mm、厚 度 1 mm±0.5mm
的负极圆片,再次称重,根据公式(7)计算出活性物质的有效质

量 m, 数值以克(g) 表示。

………………………… (7)

式中:

m₃— 负极圆片的质量,单位为克(g);

mi— 储氢合金粉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₂— 羰基镍粉的质量,单位为克(g)。

注:m; 在0.18 g~0.22g 范围内视为有效试样。

5.7.3 包覆泡沫镍

将泡沫镍(5.3.2)对折,将5.7.2中压制的负极圆片放在对折后的泡沫镍中间包覆,使用小型压片机
(5.2.5)在1 MPa 的压力下保持1 min,
保证泡沫镍紧密包覆住负极圆片,负极圆片周边应有2 mm~ 3 mm 的泡沫镍空边。

5.7.4 成 型

泡沫镍(5.7.3)一端点焊的金属镍带(5.3.3)作为负极极耳,图4为工作电极成型图。

储氢合金负极圆片

镍带极耳

泡沫镍

图 4 工作电极成型图

5.8 装 配

5.8.1 装电极

装电极步骤如下:

a) 将工作电极放置在测试装置(5.4.
1)图3中位置2,极片中心正对鲁金毛细管口,保持距离鲁金 毛细管2 mm±0.5
mm,将金属镍带极耳引出测试装置;

b) 将参比电极放置在测试装置(5.4.
1)图3中位置3,参比电极侧面小圆孔正对鲁金毛细管,引出

GB/T 29918—2023

参比电极的极耳;

c) 将两个辅助电极分别放置在测试装置(5.4.
1)图3中位置1,将正极极耳引出测试装置。

5.8.2 加电解液

向测试装置(5.4.1)中加入电解液(5.3.8)至测试装置(5.4.1)高度2/3处并超出工作电极(5.7.4)的

负极圆片、辅助电极(5.4.3)及参比电极(5.4.4)中侧面小圆孔。

5.8.3 固定极耳

将工作电极所在的测试装置(5.4.1)口与辅助电极所在的测试装置(5.4.1)口用耐碱瓶塞(5.3.9)堵

住并固定极耳。

5.8.4 建立测试系统

将工作电极(5.7.4)的极耳与充/放电测试仪(5.2.8)相应负极的电流和电位导线连接,辅助电极
(5.4.3)极耳与充/放电测试仪(5.2.8)相应的正极电流导线连接,参比电极与充/放电测试仪(5.2.8)的正

极电位线连接,将测试装置(5.4.1)放置于恒温水浴槽中。

5.9 测试步骤

5.9.1 活化

将测试系统(5.8.4)保持在40℃±0.5℃静置3 h, 设置充电电流密度65 mA ·g⁻¹
(稀土系超晶格

合金电流密度设置为75 mA ·g⁻¹), 充电6 .0 h; 搁置10 min;
设置放电电流密度65 mA ·g⁻¹ (稀土系

超晶格合金电流密度设置为75 mA ·g⁻’), 放电至相对于 Hg/HgO
参比电极的截止电位为一0.6 V; 搁

置时间为10 min;
充放电循环5个周期~10个周期,以储氢合金获得最大放电比容量 Cmax为准。

5.9.2 电量归零

将测试系统(5.8.4)恒流放电,设置放电电流12 mA(60mA ·g⁻’),
放电截止电位-0. 1 V。

5.9.3 恒流充电

搁置10 min; 设置充电电流12 mA(60mA ·g⁻¹), 充电时间为10 min; 搁置15
min; 重复以上充电

步骤,重复次数 N 根据材料的最大放电比容量Cma 采用公式(8)来计算。

(8)

式中:

N — 充电重复次数;

Cmx—— 最大放电比容量。

5.9.4 恒流放电

设置放电电流12 mA(60mA ·g⁻¹), 放电时间为10 min, 放电后搁置15 min;
重复以上放电步

骤,重复次数与恒流充电(5.9.3)次数相同。

5.9.5 电位和容量

5.9.5.1 充电电位和容量

通过测试软件导出每个搁置周期的平衡电位和每个充电周期的容量,计算每个充电周期的累计容

GB/T 29918—2023

量。如:第一个充电周期容量记为 C, 第二个充电周期的容量记为 C₂ , 则第
一 个充电周期累计容量为

Ci, 第二个充电周期累计容量为 C₁+C₂,
依此类推直至达到试样的最大放电比容量 Cmax。

5.9.5.2 放电电位和容量

通过测试软件导出每个搁置周期的平衡电位和每个放电周期的容量,计算放电容量总和
Ca, 然 后

电周期累计放电剩余容量。如:第 一个放电周期容量记为 Ca, 第二个放电周其

个放电周期累计放电剩余容量为 Ca-Ca, 第二个放电周期累计放电剩余容

此类推。

数据处理

将获得的充电电位和容量(5.9.5. 1)、放电电位和容量(5.9.5.2)参照附录 A
进行换算,分别得出

吸/放氢过程的氢压和相应的吸氢量,绘制 PCI 曲线图,见图2。

5.9.7 特征参数取值

5.9.7.1 最大吸氢量

根据图

5.9.7.2

根据图

式料最大放电比容量 Cmax计算的吸氢量,用wmax表示。

于 5 0 %wmax时的氢气压力,用 Pu 表示。

四个 世后系数

2,吸/放氢平台的压力差,即 P 和 P 之 差 。 用H₁ 表示,见公式(9)。

P—— 吸氢平台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Pφ—— 放氢平台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5.9.7.4 斜率因子

根据图2,在放氢曲线上氢含量分别为75%wmx 和 2 5 %wmx
这两点之间的斜率,用 F

(10)。

………………………… (10)

式中:

Prs%— 放氢曲线上氢含量等于75%wmx 时的氢气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P25%— 放氢曲线上 :5%wmax 时的氢气压力,单位为兆帕(MF

5.10 精密度

5.10.1 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 试结果的测定值的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阳 复 性 限®

过 5 % , 重 复 性 限® 采用在40℃±0 . 5℃温度下测得的数据按照 GB/T 6379.2
的规定求

GB/T 29918—2023

得,结果如表3所示。

3 重复性限®

测试结果取值项目

重复性限(r)

最大吸氢量

0.03

放氢平台压力

0.01

斜率因子

0.34

滞后系数

0.07

5.10.2 再现性

在再现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差值不超过再现性限®,
超过再现性限® 的情况 不超过5%,再现性限®
采用在40℃±0.5℃温度下测得的数据按照GB/T 6379.2 的规定求得,结果

如表4所示。

4 再现性限®

测试结果取值项目

再现性限(R)

最大吸氢量

0.03

放氢平台压力

0.01

斜率因子

0.40

滞后系数

0.08

6 试验报告

测试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测试方法和本文件编号;

b) 样品名称;

c) 活化条件;

d) 氢气纯度;

e) 测试温度;

f) 压力-组成等温线;

g) 最大吸氢量、放氢平台压力、滞后系数、斜率因子;

h) 测试日期;

i) 测试人员;

j) 其他必要事项;

k) 可能影响结果的任何情况。

GB/T 29918—2023

附 录 A

(资料性)

电化学法 氢压和容量的换算

A. 1 氢压的换算

平衡电极电位E 的单位为 V (负极电位取负值,如一0.925 V), 氢压 P,
的单位为 MPa。

换算公式(40℃)如公式(A. 1) 所示:

PH₀=10-(Eq+0.9270)/0.0311- 1 … … … … … … … … … …(A. 1)

A.2 吸氢量的换算

充电过程金属氢化物的吸氢质量分数(w) 根据公式(A.2) 进行计算:

…(A.2)

式中:

吸氢质量分数;

F ——法拉第常数;

C;- 第 i 次充电容量,单位为毫安时每克(mAh/g);

MH——氢的相对原子质量。

放电过程金属氢化物的吸氢质量分数(w) 根据公式(A.3) 进行计算:

式中:

w — 吸氢质量分数;

— 法拉第常数;

Ca — 累计总放电容量,单位为毫安时每克(mAh/g);

Ca—— 第 i 次放电容量,单位为毫安时每克(mAh/g);

Mu—- 氢的相对原子质量。

延伸阅读

更多内容 可以 GB-T 29918-2023 稀土系储氢合金 压力-组成等温线 PCI 的测试方法. 进一步学习

联系我们

DB15-T 2458-2021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 抽样技术规范 内蒙古自治区.pdf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ecuritypaper/article/details/132922522
P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