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好,也可以坏

前段时间,我又重温了一次电影《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电影里面张三丰的形象让人觉得很是痛快,例如灭绝师太打了张三丰的弟子张翠山的太太,也就是张无忌的妈妈殷素素

,张三丰看到后,二话不说,猛扇了灭绝师太一通耳光,还扣留了她的倚天剑。
在这份痛快中,有偏执分裂的感觉,灭绝师太被刻画得很无理,是一个迫害者的形象。这个时候,来了一个全能神一般的超级高手,也就是张三丰,狠狠报复了她这个坏人,是会让人觉得爽

快。
电影中张三丰的形象,与金庸的小说不同,与中国经典故事中的圣人更是不同。金庸小说中的圣人,如郭靖和洪七公,面对“西毒”欧阳锋这种坏到底的狠角色,也是心慈手软和各种包容,

不知道你感觉怎么样,反正我是很难受。
我觉得在这份难受是因为看到坏人什么招数都使得出来,而好人,特别是圣人,却被牢牢限制住,似乎这里面暗含的意思是“好人,你就只能好;坏人,却可以可着劲坏”。比起这部电影,

我觉得好人必须且只能好的味儿,更像是停留在偏执分裂位,也可以说是更幼稚。
我看到吴伯凡老师在他的专栏《吴伯凡·认知方法论》中正在讲王阳明,说他有“古今第一完人”之称。
点击试读:吴伯凡·认知方法论 | “知行合一”的本质
在我看来,王阳明是非经典的中国圣人。因为经典的中国圣人,很容易看上去像是只有善行,至少常常是被我们刻画成这个样子,而王阳明是一个完整的圣人,他行善时不犹豫,玩阴谋诡计

时也干脆利落,在这方面他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听着就让人心情很爽快。
例如,王阳明在做江西巡抚时,当时江西有很多土匪,这些土匪很厉害,王阳明最初发动剿匪时,不是扑了个空就是中埋伏,原因很简单,官兵中有人和土匪勾结。
王阳明想出了一个对付这些内奸的方法。他突然发布命令,说要什么时候去剿匪,但却一直按兵不动,最后也没发出开战的消息。这是他虚发的消息,而在发消息前,他派人看着各级官吏,

当内奸去给土匪通风报信时,就被抓个正着。这些人王阳明一个都没杀,而是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再对他们的家庭成员表示了关心,最后这些官吏乖乖地做了双面间谍。
在剿匪时,王阳明对土匪进行了无情的智商碾压,他从来不与敌人正面交锋,也绝不按常理出牌,最后把土匪们都快折磨疯了。在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中,作者“当年明月”给王阳明做了

一段概括,说道:
公正地讲,在日常生活中,王巡抚确实是一个正直忠厚的老实人,可到了战场上,他就立马变得比最奸的奸商还奸,比最恶的恶霸还恶。
到了最后,土匪们熬不下去了,干脆一起来投降,王阳明先是笑纳,但等他们真的投降后,突然杀了其中几个人,因为他早就查清楚,玩投降是这些土匪们的常见策略,等一有机会他们就又

会造反当土匪。杀了这几个爱闹事的土匪首领后,这些土匪团伙也就基本瓦解了。
其实,我认为不能说王阳明是“一个正直忠厚的老实人”,因为他不止在剿匪时有充分的两面性,在政治斗争中他也不是“善茬”,几乎从来没落过下风,一直能将形势控制在自己手中。做

好人时毫不犹豫,下狠手时也干净利落,而所做一切,都可以促进善的一面,这就是将“好与坏”整合的一种至高境界吧。
而其实这种“你可以好,也可以坏”的整合,大人可以一开始就教给孩子。
这样的说法,也许让你听着会觉得难以接受,因为孩子难道不就该是天真无邪地单纯吗,教孩子可以适当干坏事,这怎么可以?
这当然可以,因为不只是王阳明会遇到土匪,孩子也会遇到坏人,如果让孩子任何时候都保持着天真无邪,那就伤害了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例如,孩子可能会面临性骚扰甚至性侵犯的时候,就非常需要这种自我保护的能力。我听到不少故事,当遭遇性骚扰的孩子向父母寻求帮助时,很多父母竟然好像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甚至好

像是不知道孩子也会遭遇性骚扰这样的事情似的。这些父母就是陷入了一种可怕的简单中。
现在有一些教孩子如何应对性骚扰的手册,上面说,你可以对这些想伤害你的大人撒谎,可以骗他们。我觉得这一点是有效的,因为孩子看起来太弱小,大人们会对孩子失去警惕心,孩子是

可以利用他们的弱小,而成功地骗到大人。
不过,当孩子能骗其他大人时,几乎必然的也意味着,孩子有可能会骗父母,那么,做父母的是否能接受这一点呢?我曾多次听到一些大人对我说,他们家孩子常常撒谎,他们怎么教育,甚

至打骂孩子,都改变不了孩子撒谎的这个习惯。
我请这些大人举一些具体的例子,然后问他们,在这些例子中,如果你的孩子一开始就对你讲真话,你能接受吗?他们愣了一会儿说,接受不了。既然接受不了孩子说真话,那为什么要求孩

子还必须对自己讲真话呢?
健康的心智,是“我既可以A,也可以-A”,这意味着整合和灵活;相对分裂的心智,是“我只可以A,不可以-A”;而最有问题的心智,是“我既不可以A,也不可以-A”。当父母既接受不了

孩子撒谎,又接受不了孩子真诚时,就是将孩子逼入了“你既不可以A,也不可以-A”的矛盾中。这种矛盾,在心理学中叫做“双重束缚”,在很多严重的精神疾病中都可以看到。
双重束缚,是1956年英国心理学家葛雷格里·贝特森提出的关于精神分裂症病因的理论(Double Bind Theory)。他认为在人们互相沟通的时候,一个人同时在交流的不同层面,向另一个人

发出互相抵触的信息,而对方必须做出反应,但不论他如何反应,都会得到拒绝或否认,容易使人陷入两难的境地,精神分裂的症状就是这种痛苦的表达。后来这一说法在诸多领域都获得了

应用,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当一个要求里含有矛盾的信息,让对方做和不做都不对的时候,就是双重束缚了。
很多精神疾病的病人都有被双重束缚的经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常会有分裂的感觉,内心常处于冲突的状态,自我认识和对世界的认识也多是模糊、不清晰的,常常伴有情绪和思想的混乱。

被双重束缚的孩子最难受的是无望与发狂,被撕扯着,因为无论孩子怎样反应都是错的。
再说说真诚这件事。一直以来,我就是超级真诚的一个人,我在读金庸的《天龙八部》和《倚天屠龙记》时,就觉得段誉和张无忌身上的那份真诚,实在太像我了,即便面对很可怕的敌人时

,都做不到撒谎。
但是,为什么会怎样呢?我和我的咨询师探讨了这份真诚后,找到了一种可能的答案:这是和妈妈在相当程度上共生在一起,而在共生关系中,彼此要绝对真诚,否则共生关系就被破坏了。
后来,我自己不断思考自己的这份过度的真诚,我还想到了一种不那么舒服的答案:顺从。
我觉得这里面的意思是,你看我完全是坦坦荡荡的,我什么都可以袒露给你,你不用提防我,你不用害怕我,我绝对不会把我的攻击性施加在你身上。可是,我真的是那么坦荡那么无邪吗?

绝对不是。我一样有自恋、性和攻击性这些动力,我一样渴望金钱,但是我在相当长时间里把这些人性中复杂的东西屏蔽出了我的意识,而把这些最普通的人性压抑到了潜意识中,因此才可

以做到那样的坦荡。
例如,此前的课程中我说过,当我非常坦荡地和我的咨询师谈我的收入和名声时,我认为我就是在说客观事实而已,在我的分析师一再提醒下才意识到,其实我是在和他之间构建“谁高谁低

谁更厉害”的关系,但我完全把这种竞争意识给屏蔽掉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这种看似简单的人,却在潜意识中构建了无比复杂的迷宫,相反像王阳明这样在现实世界中无比复杂的人,却有最简单的心灵。
王阳明的境界太高,不过在现实中,我也见过几位知行合一的人,他们都是精英企业家,他们从来都是想干嘛就干嘛,绝不压抑,人生畅快至极,没有任何遗憾的事。同时,据我所知,他们

也没有干什么出格的坏事。
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做梦。这就是“真人无梦”,因为一直按照本心去活,所以没必要把心灵内容压抑到潜意识中了。本来,我认为这是开悟的人才会有,没想到企业家中也有人达

到了这种地步。
我想,“你可以好,也可以坏”这种表达其实还远远不够,更好的表达是“你可以展开你的任何一种人性”,它们本来就是超越了“好坏”的,这也是最好的整合。
今日得到
你可以好,也可以坏。做好人时毫不犹豫,下狠手时也干净利落,而所做一切都可以促进善的一面,这是将“好与坏”整合的一种至高境界。
健康的心智,是“我既可以A,也可以-A”,这意味着整合和灵活;相对分裂的心智,是“我只可以A,不可以-A”;而最有问题的心智,是“双重束缚”,也就是“我既不可以A,也不可以-A

”。
你可以展开你的任何一种人性,它们本来就是超越了“好坏”的,这也是最好的整合。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arrots_vegetables/article/details/8044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