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密技术——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一、数据加密技术

        加密是指对数据进行编码变换,使其看起来毫无意义,但同时却仍可以保持其可恢复的形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被变换的数据称为明文,它可以是一段有意义的文字或者数据,变换后的数据称为密文。加密机制有助于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有助于识别信息的来源,它是最广泛使用的安全机制。

        传统加密算法主要包括代换加密和置换加密两种。代换加密的方法是,首先构造一个或多个密文字母表,然后用密文字母表中的字母或字母组来代替明文字母或字母组,各字母或字母组的相对位置不变,但其本身改变了;置换加密将明文中的字母重新排列,字母本身不变,但其位置改变了。传统加密算法具有设计简单的特点,曾经得到大量使用。但它们的一个主要弱点是,算法和密钥密切相关。攻击者可以根据字母的统计和语言学知识,相对容易破译密文,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密文分析。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结构代数、可计算性和计算复杂性理论等学科的研究,密码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出现,成为了现代密码学发展史中的两个重要里程碑。

二、对称加密

        对称加密算法也称为私钥加密算法,是指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或者虽然不同,但从其中的任意一个可以很容易地推导出另一个。其优点是具有很高的保密强度,但密钥的传输需要经过安全可靠的途径。对称加密算法有两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分组密码和序列密码。分组密码是在明文分组和密文分组上进行运算,序列密码是对明文和密文数据流按位或字节进行运算。

        对称加密是一种使用相同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的加密技术。在对称加密过程中,加密和解密所使用的密钥是相同的,如下图所示。

对称加密的基本步骤

  1. 明文数据(原始数据):需要进行加密的数据。

  2. 密钥生成:选择一个安全的密钥,长度通常为128位、192位或256位等。

  3. 加密算法:将明文数据和密钥作为输入,通过特定的加密算法生成密文数据(加密后的数据)。

  4. 密文数据传输: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安全地传输密文数据。

  5. 解密算法:接收方使用相同的密钥和相同的加密算法对密文数据进行解密。

  6. 解密:解密算法将密文数据和密钥作为输入,并还原出原始的明文数据。

对称加密的优点

  • 效率高:对称加密的加解密速度快,适用于大量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 实现简单:对称加密算法通常比非对称加密算法更容易实现和部署。
  • 适用性广泛:对称加密可以用于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隐私性。

对称加密的缺点

  • 密钥分发和管理: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事先共享相同的密钥,且密钥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非常重要。
  • 安全性限制:对称加密算法的安全性依赖于密钥的安全性,如果密钥泄露,可能会导致数据的机密性被破坏。
  • 双方通信:对称加密适用于两个相互信任的通信方,但如果需要实现多方通信,密钥的分发和管理将变得更加困难。

对称加密的适用场景:

  1. 数据传输保密性:对称加密可用于保护敏感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例如,当通过互联网或内部网络传输敏感数据时,对称加密可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解密和读取数据。

  2. 存储介质加密:对称加密可用于保护存储介质上的数据。例如,硬盘或移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可以使用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加密,以免遭到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泄露。

  3. 数据库加密:对称加密可用于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的加密。这样做可以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即使数据库被非法访问或备份文件被窃取,敏感数据也不会暴露。

  4. 身份验证和权限控制:对称加密可用于身份验证和权限控制的场景。例如,在登录过程中,可以使用对称加密算法来加密和验证用户提供的凭据信息,确保只有合法用户能够进行访问。

  5. 文件加密:对称加密可用于加密单个文件或文档。这对于需要在本地计算机上保护某些文件或文档的机密性非常有用,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解密和访问这些文件。

因其加密效率较高,适合对数据量较大的信息进行加密。

对称加密的常见算法

  1. 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对称加密算法,具有56位密钥长度。它已经被AES所取代,但在某些遗留系统中仍在使用。

  2. 3DES(Triple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使用三个独立的DES操作来加密数据,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它的密钥长度可以为56位或168位。

  3. 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是一种高级加密标准,目前被广泛认可和采用。它支持128位、192位和256位密钥长度,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性能。

  4. RC4(Rivest Cipher 4):是一种流密码,被广泛用于加密通信和保护数据的机密性。然而,由于某些安全性弱点,现在已经不推荐使用。

  5. Blowfish:是一种快速且高度安全的对称加密算法,可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它支持可变长度密钥,最长可达到448位。

  6. IDEA(International Data Encryption Algorithm):是一种块密码算法,常用于加密通信。它使用128位密钥,并以64位为单位处理数据。

扩展

3DES加解密的简略过程:

3DES(三重DES):两个56位的密钥K1、K2
                                加密: K1加密 -> K2解密 -> K1加密
                                解密: K1解密 -> K2加密 -> K1解密

三、非对称加密

        非对称加密(Asymmetric Encryption)是一种加密算法,使用两个不同但相关联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这两个密钥被称为公钥(Public Key)和私钥(Private Key)。

        公钥是可以公开分享的密钥,用于加密数据或验证数字签名。私钥是保密的,并且只有密钥的所有者可以使用它来解密数据或生成数字签名。

        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工作原理基于数学上的难题,例如大数分解、离散对数等。这些问题被认为在计算上是耗费巨大的,因此使得破解密钥变得非常困难。

        非对称加密算法也称为公钥加密算法,是指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完全不同,其中一个为公钥,另一个为私钥,并且不可能从任何一个推导出另一个。它的优点在于可以适应开放性的使用环境,可以实现数字签名与验证,其加解密过程如下图所示。

过程解释:

  1. 密钥生成阶段:

    • 接收方生成一对密钥:公钥和私钥。
    • 公钥可以公开给其他人使用,私钥必须保密。
  2. 加密阶段:

    • 发送方使用接收方的公钥对要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
    • 发送方只能使用公钥进行加密,无法解密被加密的数据。
  3. 传输阶段:

    • 加密后的数据通过不安全的通道传输给接收方。
  4. 解密阶段:

    • 接收方使用自己的私钥对加密的数据进行解密。
    • 只有接收方拥有私钥,可以解密被加密的数据。

非对称加解密的使用场景:

  1. 安全通信:非对称加密可用于保护敏感信息在不安全的网络上的传输。发送方使用接收方的公钥加密数据,而只有接收方持有私钥才能解密数据。这样可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2. 数字签名:非对称加密可用于生成和验证数字签名,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身份验证。发送方使用自己的私钥对数据进行签名,接收方使用发送方的公钥验证签名的真实性。

  3. 密钥交换:非对称加密可用于安全地交换对称密钥。发送方使用接收方的公钥加密对称密钥,接收方使用自己的私钥解密对称密钥。之后,发送方和接收方可以使用对称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数据,以提高效率。

  4. 身份验证:非对称加密可用于用户身份验证。用户可以通过生成一个密钥对,并将公钥存储在服务器上。当用户进行登录时,服务器使用用户的公钥加密一个随机挑战,用户使用私钥解密挑战并发送回服务器,以证明其拥有相应的私钥。

  5. 安全协议:非对称加密被广泛应用于安全协议,如SSL/TLS协议用于加密网站的传输层通信,SSH协议用于安全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以及PGP(Pretty Good Privacy)协议用于电子邮件和文件加密等。

非对称加解密的优点:

  1. 安全性:非对称加密算法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与对称加密算法不同,非对称加密使用一对相关联的密钥,即公钥和私钥。公钥用于加密数据,而私钥用于解密数据或生成数字签名。私钥保持机密,只有密钥的所有者可以解密数据或生成数字签名,从而保护了数据的机密性。

  2. 密钥交换:非对称加密算法可用于安全地交换对称密钥。在对称加密中,如果要在不安全的通信渠道上传输对称密钥,存在密钥泄露的风险。而非对称加密算法通过使用对方的公钥来加密对称密钥,可以安全地将对称密钥传输给通信方,从而避免了这个风险。

  3. 灵活性:非对称加密算法在密钥管理和分发方面更加灵活。由于公钥可以公开分享,使得密钥的分发更加便捷,适用于多方通信和复杂的网络环境。

非对称加解密的缺点:

  1. 计算复杂性:相比对称加解密算法,非对称加解密算法的计算复杂性更高。由于使用了大数运算和复杂的数学算法,非对称加解密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和时间。

  2. 处理速度较慢:由于计算复杂性的增加,非对称加解密的处理速度较慢。相对于对称加解密算法,在相同的硬件环境下,非对称加解密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加解密操作。

  3. 密钥长度较长:为了保证足够的安全性,非对称加解密所使用的密钥长度通常较长。长密钥长度会增加密钥的存储和传输的开销,对于资源受限的设备或网络通信中可能带来不便。

  4. 密钥管理困难:非对称加解密需要管理和保护两个相关联的密钥,即公钥和私钥。对于大规模应用或者复杂的网络环境,密钥的生成、分发、存储和撤销等管理过程相对较为复杂。

  5. 安全性依赖私钥保护:非对称加解密的安全性依赖于私钥的保护。如果私钥被泄露、遗失或者被破解,将会对系统的安全性产生重大威胁。

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

  1. RSA(Rivest-Shamir-Adleman):RSA是最常用的非对称加密算法之一。它基于大数分解的困难性问题,使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

  2. Diffie-Hellman 密钥交换: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算法用于在不安全的通信渠道上安全地交换对称密钥。它允许两个实体在不共享密钥的情况下协商出一个共享的密钥。

  3. 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ECC):ECC是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理论的非对称加密算法。相对于传统的非对称加密算法,ECC可以提供相同的安全性,但使用更短的密钥长度,因此在资源受限的设备上更加高效。

  4. DSA(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DSA是一种用于数字签名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它主要用于身份验证、数据完整性保护和防止抵赖。

  5. ECDSA(Elliptic Curve 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ECDSA是基于椭圆曲线的数字签名算法,与RSA和DSA相比,具有更短的密钥长度和更高的计算效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java_faep/article/details/132450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