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交换机工作原理及配置实例

一.三层交换机技术

  • 使用三层交换机技术实现不同vlan之间通信
  • 三层交换=二层交换+三层转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三层交换机实现方式

2.1传统的MLS

  • 一次路由多次交换
  • 使用传统的MLS时,交换机将流中第一个数据包转发给第三层引擎,后者以软件交换的方式对数据包进行过处理,对数据流中的第一个包进行路由处理后,第三层引擎对硬件交换组织进行编程,使之为后续的数据包选择路由。这个过程被称为–一次路由多次交换,也就是说交换机的三层引擎只需要除了数据流中的第一个数据包,而后续的数据全部由硬件来执行转发。这样实现了三层交换的线速转发。

2.2基于CEF的MLS

  • 与传统MLS不同的是,CEF预先根据路由表学习路由信息后,直接存储在FIB(转发信息库)。REF预先根据ARP表生成邻接关系表,直接由硬件进行转发。传统MLS至少需要软件查询一次路由表,建立转发条目,才能使用硬件进行转发。
  • FIB(转发信息库)
  • 邻接关系表

2.3工作原理

  • 第三层交换工作在OSI七层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即网络层,是利用第三层协议中的IP包的包头信息来对后续数据业务流进行标记,具有同一标记的业务流的后续报文被交换到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从而打通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之间的一 条通路。这条通路经过第二层链路层。有了这条通路,三层交换机就没有必要每次将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拆包来判断路由,而是直接将数据包进行转发,将数据流进行交换。
  • 当一个三层数据包进入三层交换机以后,会查看路由表,即“一次路由”,查找出接口和下一跳,之后会找到下一跳的MAC地址,进行二层封装的变换,和三层设备即路由器的本质是一样的(三层的本质:是把一个子网的MAC迁移到另外一个子网,不同子网的MAC不可能会出现在同一个包的源目MAC上,把原有的二层封装去掉,封装上新的MAC地址,源是出接口的MAC地址,目的是下一跳的MAC地址,此时新的二层封装形成,数据包转发出设备),完成一次“路由器”的工作
  • 如果找不到下一跳的MAC地址,进行ARP洪范,再找不到就丢弃。在做二层封装的时候,因为有目标MAC的存在,所以也可以说是三层的目标IP最后会映射到目标MAC上,此时会形成一个目标IP和封装目标MAC的映射,而三层交换机具有二层交换机的功能,则此时就形成了三层到二层的一个映射,转发一定是要找到接口,通过IP找到MAC,通过MAC找到对应出接口,这就相当于形成了一个IP的MAC表,那么三层IP进来以后就直接会找到对应的出接口,数据包就不需要再查看数据表,只需要变换一次二层封装就可以了。

四.配置实例

1.拓补图,实现PC1和PC2之间数据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PC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三层交换机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连通性测试;PC1:ping192.168.4.1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总结

  • 三层交换机=二层交换+三层转发
  • 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
  • 路由器主要功能计算路由,三层交换机不可以
  • 三层交换机通过硬件来交换和路由选择数据包,简单来说三层交换就等于是二层交换加上三层转发
  • 每一个vlan的虚拟接口就是该网段的网关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fyb012811/article/details/131666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