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 基于老年人行为特征的社区步行环境优化研究——以哈尔滨市海城街社区为例...

导读

在全球老龄化和“健康中国”的背景下,构建老年友好城市是当前热点之一,而构建适老性的步行环境是社区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哈尔滨市海城街社区为例,采用资料搜集、现场勘察、问卷调研等方法,通过图表等可视化分析方法对社区内老年人日常行为方式和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老年人日常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以及探索老年人对于步行环境空间需求的规律。基于这些特征及规律,根据不同空间的特性对社区步行环境空间进行分类总结,针对社区现有的步行空间网络、步行空间路径及步行空间形态存在的问题,为老年宜居社区的步行环境设计提供策略,以期满足社区内老年人的日常行为需求及心理的需求,为今后老年人社区的构建提出可借鉴的建议,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和步行品质。

本文字数:6732字

阅读时间:21分钟

eb10004f67b52c1d802f864e4f59cbb6.jpeg

作者 | 郭嵘,贺易萌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老年人;日常行为特征;步行环境;社区;规划策略;哈尔滨

引  言

目前我国老龄化趋势日渐严峻,60岁以上人口比例约占18%,根据国家研究预测数据,到本世纪中叶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4.87亿,约占总人口的35%,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比例均将达到峰值,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老年群体比重持续增加,使得养老问题上升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研究表明居家养老是目前中国常见的养老模式,且更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1]。而社区养老是使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有机结合的过渡模式,但现阶段我国社区的养老服务体系尚未成熟,仍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因此,构建适老化的社区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而社区步行空间作为老年人日常活动使用最频繁的公共空间,其建成环境对老年人的身体活动和心理情绪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社区环境营建的过程中,应尤其关注老年群体的日常行为特征,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适老化的步行环境[2]

研究范围与方法

2.1 研究范围

本文以哈尔滨市海城街社区为研究范围,海城街社区位于哈尔滨市的中心地区,隶属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街道,东起海城街,西至耀景街,南邻马家沟河,北至西大直街(图1),占地面积为14.04公顷,辖区共有街路8条、庭院30个、楼宇40栋,单元140个。保护建筑有联发街64号,以及26栋“黄房子”保护街坊。海城街社区主要包含耀景小区、海城小区以及两个居住组团,其中前两者曾是哈铁路局家属区和省社科院家属区。

efdf1f306f26ff5b0b71c93379b13484.png

bc61c4e1a0f6a1ff47dc0e3745db41a1.png

图1 场地区位

图2 社区老年人年龄构成图

2.2 研究方法

2.2.1 调研方法

(1)实地调察法

通过身临其境地去海城街社区了解,通过观察被调研者从而掌握第一手的资料。采用耳听、眼看的方式以及借助摄像录音的方式直接记录正在发生的行为和状况,保障被调研者的活动不受外在因素的干扰,更为直观地得到海城街社区各组团的环境现状以及人与各种要素之间的矛盾点。

(2)访谈调查法

为了获取海城社区的整体基本情况,经由花园街道办事处的介绍深入海城街社区综治中心进行访谈调查。得到海城街社区整体的基本情况,包括:各年龄段人口构成、各年龄段人口数量、人口收入情况、各个小区建筑的产权、建筑年代以及物业管理情况、公司街夜市情况等内容。

对社区内的居民在不同场景、不同时段进行走访,通过询问提前设计好的问题收集资料,同时还通过被调研对象回答问题时的表情以及环境状况,判断其回答的真实性,筛选获取不同的反馈意见。

(3)问卷调查法

综合预调研以及实地调研情况,设计问卷内容,多次分组分时段分区域对整个海城社区发放问卷,在整个社区对众多地调查对象同时进行调查。

2.2.2 分析方法

(1)李克特量表法

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克特于1932年在原有的总加量表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该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分别记为5、4、3、2、1[3] 。通过里李特量表法分析老年人对社区步行环境的满意程度,从而得出老年人对于步行环境的需求。

(2)IPA分析法

即重要性及其表现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识别顾客满意度、旅游满意度等调查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调查中得到满意度和重要度打分平均值,落入IPA网格划分的4个象限进行分析[4]。通过IPA分析法,从众多影响因素中获取影响老年人步行感受的重要因素,可以准确定位改造方向。

通过多种方法的结合应用,获得基地的基本现状和老年人日常活动的特征,并通过研究方法得到老年人对于步行环境的满意程度以及影响步行感受影响因素。

哈尔滨市海城街社区调研与分析

本文研究对象包含60岁以上老年人以及具有大量闲暇时间的55-60岁退休人群(图2)。问卷内容主要包含个人基本信息、日常行为情况、社区步行环境现状、体验感及满意度、意见及建议5个部分,本次调研共发放120份问卷,有效回收问卷116份,并对其中21位老人进行深入访谈,以增加问卷深度。

3.1 老年人日常行为特征现状

在社区环境中,老年人日常行为以步行为主,他们的日常行为不仅只是单纯位置移动的过程,同时还是社会交往的过程。受到环境的物质条件、周围的人及状况以及老年人自身属性、特点的影响,老年人成为行为场景的成员,或参与到周围人群的活动中,又或非参与但旁观周围人群的活动。多样的周边设施、安全的步行空间、良好的绿化、自发布置的街道家具等物质环境以及相同的爱好、行为等周围的人及状况,对形成的丰富的行为场景具有重要作用。

3.1.1 老年人日常行为分类

老年人的日常行为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根据调研数据以及已有文献将老年人步行行为内容分为休闲行为、社交行为、静观行为、交易行为、家务行为五大类型(表1)[5]。调研结果显示,老年人的日常行为内容发生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休闲行为>交易行为>静观行为>社交行为>家务行为(图3)。其中,老年人活动以休闲内容(包括棋牌、跳舞、健身等多种活动类型)为主,在实地调研观察中,小组成员发现大量老年人会在小区内部、街道以及公园等多种类型场地利用各种现有设施进行棋牌活动,并吸引较多围观人员,形成活力点。

根据对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活动内容频率分析可得出:60-69岁老年人常发生休闲、社交及交易三种类型行为,70岁以上老年人静观行为有所增加,这也符合老年人生理机能特征。在后续场所设计过程中,应更关注年龄段差异化的空间设计,对于不同使用对象进行针对性场所设计(图4)。

b726f4359b32ba89209f9401783e7a97.png

表1 日常行为分类

e8a4cc1811c05755f0e9a4e189c2d827.png

04d6c92f7c0d795c0fd2efd909c7461d.png

图3 老年人活动内容

频率图

图4 不同年龄段老年人

活动内容频率图

3.1.2 老年人日常行为时空特征

(1)时间特征

——出行时刻集中、活动时长固定

老年人日常行为时间特征整体呈现出行时刻集中、活动时长较固定的特征。以两小时为调研周期,老年人步行活动出发时刻在上午9:00-11:00以及下午13:00-15:00呈现显著的高峰特征,相较而言,上午的出发时刻的高峰特征更为明显,表明老年人更倾向于上午出门活动(图5)。在高峰时间段内老年人进行的活动内容主要为休闲、社交、静观及交易行为(图6)。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受限,活动时长以一到两小时为主,而部分身体状况良好的老年人会进行较长时间的活动(图7)。

af112f6af32655ea1d0cf24731afbd71.png

图5 老年人日常活动出发时刻分布图

20d686585adf80e6c1c964ff493fe6ef.png

图6 不同行为内容出发时刻分布图

3a8689b02f369873d97c46ab79fa91c0.png

图7 活动时长分布图

(2)空间特征

——出行距离较短、群体节点聚集、步行轨迹连贯

通过轨迹跟踪及观察发现,多数老年人会选择在一次出行过程中完成多种活动,尤其是在生活性街道、节点空间处容易发生社交、逗留等多种行为(图8)。从步行出行空间距离,活动范围在距家500-1000m的老年人占最多比重。从出行类型方面来看,该范围内以休闲活动为主,考虑活动类型单一的原因为社区内部健身设施、场地设计不足以满足老年人需求,因此大部分身体条件允许的老年人会选择去往社区内的公园进行活动(图9)。

746be25d3424dbee8d6949a56b01aaeb.png

图8 活动类型分布图

9d9f14a9d8d6c7031d3437d3b67002f8.png

图9 出行距离分布图

3.2 老年人步行环境类型调研分析

对社区内不同类型空间使用者的行为轨迹进行汇总,结合日常行为特征对社区步行环境进行分类,将社区中的步行环境主要分为线性空间和节点空间两种类型(图10)。

0acdb4ecd5497d067646a843347d716c.png

图10 老年人日常行为轨迹图

3.2.1 线性空间 

线性空间包括组团内部道路和组团外部道路,老年人在此类空间中主要进行步行、短暂性休憩和交谈以及摊位逗留等在内的移动、静观、社交等行为,主要呈现散点式分布。

(1)组团内部道路

社区内部线性空间有小区级车行道、组团内慢行步道以及宅前及广场小路等休闲性道路,此类空间的活动场景主要包括休闲、静观、社交和移动四种类型。老旧社区内的组团车行道并未做人车分行处理,道路宽度较窄,且组团内部未规划停车位,会出现机动车占用步行道路停车现象,对老年人步行产生较大影响。而进行休闲、行为、静观及家务行为的老年人对于组团内的慢行步道的利用率高,在这类街道中,老年人会进行聊天、照看孙辈、照看宠物、择菜、静坐等行为,均会与场所空间产生一定的互动关系。宅前及广场小路等休闲性道路环境相对较好,老年人会选择在此类空间中进行短暂停留,进行交谈等社交行为。

(2)组团外部道路

组团外部线性空间不仅是指具有交通功能的社区主干道,同时也包含了社区的生活性道路和公共步行网络,是社区内部人们认识和感受城市的场所空间。显然,这类空间已经成为社区中人们的“第二客厅”,是人们日常的交往空间[6]。主干道上通行车辆多且车速快,人们的行为活动仅仅是通行,不做过多的停留。具有交易行为的老年人对生活性街道的使用频率较高,在这类空间中,一部分老年人会在摊位前做驻足停留并进行采购或交谈,还有一部分会在商铺前稍宽敞的空间上自备桌椅进行棋牌活动,大部分老年人以通行为主,会进行短暂的停留休憩,该类空间是社区中老年人使用率较高的场所,更具有活力。

3.2.2 节点空间

节点空间指社区中呈点状模式的公共空间,包括社区多功能入口、小广场、街角花园以及道路交叉口等。在该类空间中,老年人以康养休闲活动为主,呈现动静结合、偏静态空间的特点[7]。在交通交叉口处,老年人会因等待交通信号灯、和熟人交谈、短暂休憩等行为而产生停留。对于腿脚不便的高龄老年人来说,社区与住宅楼的出入口等过渡空间因其具有较高的可达性,更受其偏爱,并会产生自发性集聚行为。生活性道路与其他空间交界节点和社区内小广场及街角花园公共空间也是受社区中老年人欢迎的空间类型,这类空间具有较为宽敞的场地,老年人会在此类空间中进行健身、交谈、静坐、棋牌等多样化的行为活动。此类场所空间承担着社区内老年人日常行为活动的绝大多数内容,为老年人提供内容丰富的休闲和社交场所。

3.3 海城街社区步行环境现状问题总结

3.3.1 交通组织混乱,步行道路不连续

由于海城街社区建筑建成年代复杂,交通未作统一规划,社区内缺少停车场,造成交通流线混乱、道路交叉口人车冲突、机动车路边随意停车以及侵占社区内公共空间等问题,步行道愈加狭窄,且步行连续性较差,老年人出行非常不友好,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威胁老年人出行安全。社区内存在多处集市,摊位侵占机动车道和步行道路空间,严重降低车行交通和步行的空间质量。外来车辆可随意进出居住组团,对行人通行造成影响。组团内部有违建或加建的平房,对原本连贯的步行道路造成分割,影响行人步行的连续性。对宅前或部分绿地进行私人化处理,加建栅栏将空间占为己有,影响行人通行(图11)。

686466450c002d348fb12d636d63025e.png

图11 社区交通问题(作者自摄)

3.3.2 节点空间功能单一,利用率低

社区步行环境中的节点空间数量多,但其提供功能却极其单一,多处仅是一块场地,不做任何功能划分。由于老旧社区的建筑楼间距较小的原因,部分场地长期处于阴影之中,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的行为需求,对老年人无过大的吸引力,造成节点空间的利用率低,成为失落空间(图12)。

21695d5a86ee9b4a18d7880504a83b63.png

图12 社区节点空间问题(作者自摄)

3.3.3 步行环境景观差,体验感不佳

社区内的步行环境质量较差,道路有塌陷现象,多处空间出现建筑垃圾随意堆放、杂物堆积等现象,景观层次单一,植物配置单调,缺少统一修剪与定期维护,调研过程中被调研的老年人反映高大乔木的枝叶容易遮挡阳光,社区中的一些古树出现倾斜现象,阻碍通行。一些老人会将宅前绿地改造成花园或菜地,还有一些老人会将花草种植在荒废的花池中,深受老年群体的喜爱(图13)。

6a2a35da9cd51fc3bbc09a7ed1f1a724.png

图13 社区景观环境问题(作者自摄)

3.3.4 设施配建不齐全,老旧且缺失

社区中的休闲设施和其他配套设施数量不足、质量较差也是老旧社区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场地中的设施也是以凉亭、健身器材、座椅等常见的基础设施为主。海城街社区的地形呈现一定的坡度,因此社区内部多处空间存在高差,而社区内无障碍设施严重欠缺,对老年人日常步行造成不便和限制。社区内部照明设施缺失,老年人在夜间出行成为相当困难的事情(图14)。

f0b8fd53afc16845a5dd85d69cad9afd.png

图14 社区设施问题(作者自摄)

社区适老化步行空间体系营造策略

调研发现既有的步行环境空间没有一个是可以完全满足老年人的日常行为需求的,现有的空间仅能提供各自资源配置所带来的功能,而老年人的行为是连贯且多样的。因此,构建步行环境空间体系时,应结合现状,从交通环境、场所环境、景观环境及设施四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更新设计。

229c5e9b9931a3d69cb96e826998f1ea.png

图15 社区适老化步行空间体系营造

4.1 交通更新策略

——疏通车行网络,完善步行体系

老年人日常行为活动主要依靠步行,而随着年龄增长其身体机能尤其是视听及行动能力下降,因此有必要为他们构建一个安全、便捷的步行体系。笔者认为应该依据整体性原则,多层次全方面对交通体系进行更新改造。

4.1.1 疏通车行网络

在设计改造过程中,对于机动车交通,除去两条主要交通道路外,其余道路均对机动车采取限制措施,包括机动车通行区域和通行时间——在公司街菜市场运营阶段,禁止机动车进入,或提供绕行路线,以提高老年人的采买行为安全感。通过改变路面材质,增设减速带等措施,降低社区内部机动车通行车速。合理规划路面停车,尽量利用边角消极空间进行停车设置。同时,加强社区车辆进出管理,降低城市车辆给社区道路空间造成的负担。

4.1.2 完善步行体系

结合老年人步行行为的时空特征,确定各个场地间的联系频率和路径联系的紧密程度,促进各空间的活力引导和流动。梳理现状步行空间,适当增加路网密度,增强与相邻空间之间的渗透性,进而提高步行的连续性。优化老年人既有偏好步行出行路径,为老年人提供多样的出行路径选择,设计形成有机连贯的步行体系(图16)。

55626ed674df106e1b867fd45620dff5.png

图16 步行道路设计原则

4.2 场所更新策略

——复合利用空间,定制特色空间

现有的组团内部节点空间功能单一且利用率低,将原有的节点空间进行功能整合并加入新的功能,针对各个组团不同的使用人群、空间特色及历史文化,包括老人、儿童、上班族、家庭主妇等的活动需求提供定制的特色空间(图17),如适合老年人聚堆活动的棋牌交流区域;适合儿童安全、趣味的游乐区域以及老幼代际共同使用的空间等,将其打造成为功能完备的社区开放节点空间[8]

9b65258c579a5a0d68b01ee4d332f76c.png

图17 节点空间构建原则

4.3 景观更新策略

——构建绿化系统,鼓励参与式营造

在改造设计中,通过盘活废弃的绿地空间、将闲置的硬质空间转为绿地的形式,对社区绿地资源进行整合,增加绿地覆盖面积。同时,从社区整体范围内考虑绿地分布及规模,合理布置集中且大面积的绿地和分散且小面积的绿地,形成完整的景观绿化体系。

鼓励自发性景观参与活动,将部分方便老年人到达的绿地空间设计为种植养护区,并根据单元位置划定养护责任区域供有兴趣的老年人认领维护,在促进社区景观维护与老年人身心愉悦两方面获得双丰收。

4.4 设施更新策略

——优化布置设施,构建无障碍体系

对社区内部活动配套设施进行优化布置,给老年人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活动选择机会。结合调研情况发现的老年人自发布置的活动设施意愿,进行休憩座椅的布置,满足老年人晒太阳、聊天交谈的需求;优化内部亭廊布置,考虑增加玻璃立面等措施,使其成为半室内活动设施,在冬季也能为老年人提供户外棋牌休闲等活动机会;同时注重材质选择,尽量避免冰冷的合金材质,不利于冬天人群使用。无障碍体系的构建应从基本的行走、日常生活行为到户外活动行为全方位的考虑居民的使用不便之处并做出相应设计。预期主要改造设计策略包括:设置无障碍坡道、增加扶手栏杆、标识和照明设施以及整修路面,加设盲道、缘石坡道。

结  语

我国目前老旧社区步行环境从交通、场所空间、景观环境和设施层面均并不能满足老年人日常行为需求,存在着步行体系混乱、空间利用率低、活动场地配建不足等问题。通过对老年群体日常行为特征的研究与分析,总结老年人对步行环境需求,笔者发现不同的老年人对步行空间的需求虽然不尽相同但仍具有一定的规律,结合这些规律加强对老年人步行环境需求的关注,对现有步行环境进行更新改造,提升社区街道可步行性,打造适合老年人步行的人性化社区步行环境体系,以期为其他老旧社区步行环境改造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上滑查看全部)

[1] 曹春侠,万艳华. 老旧社区空间环境适老化改造研究——以武汉市解放路社区为例[C]//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住房与社区规划),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9: 570-579.

[2] 刘蕊,杨鑫. 基于老年健康视角的社区可步行性研究[A].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20年工业建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册)[C].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工业建筑杂志社,2020:6.

[3] 李静,张秀,赵迪,杨卫华.社会化养老服务内容的重要度评价——基于对大连市居民的需求调查[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4(12):20-25.

[4] 王钦安,彭建,孙根年.基于IPA法的传统型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以琅琊山景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36(04):110-115.

[5] 李斌,李庆丽.养老设施空间结构与生活行为扩展的比较研究[J].建筑学报,2011(S1):153-159.

[6] 李思仪,王其琛. 供需视角下的居住区街道空间提升策略研究——以厦门市集美学村为例[J]. 中外建筑, 2019, 218(6): 92-95.

[7] 朱小雷. 广州西关公共生活空间的质性观察与模式初探[J]. 南方建筑, 2012, 147(1): 38-42.

[8] 赵欣. 基于微气候热舒适的滨江开放空间环境质量提升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本文为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规划年会】龙瀛:街道可步行性——围绕步行指数与步行环境的几个探索

9f41ff127bc9b4b28c551c33288e468f.png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023ea618544e91aa322588d595c16806.png

理论研究 | 历史街区日常生活空间的转向研究——基于空间句法和POI数据的实证分析

dc131e668793358a7f7c465821e37986.jpeg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57721c209c5b04c40d0a8841414a51f7.png

街区建设和改造,您怎么看?

3b03d7eaa5002b9bfc234d85a0f60c9b.jpeg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9e5780b7abbd082e750d47a79e2b6414.png

955bca0443c9a7b1ef94643654efbdc7.gif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55366265/article/details/132353474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