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爷学编程】Arduino动手做(43)---单路继电器模块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7款传感器与模块的提法,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其实Arduino能够兼容的传感器模块肯定是不止37种的。鉴于本人手头积累了一些传感器和模块,依照实践(动手试试)出真知的理念,以学习和交流为目的,这里准备逐一做做实验,不管能否成功,都会记录下来—小小的进步或是搞不掂的问题,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Arduino】168种传感器模块系列实验(资料+代码+图形+仿真)
实验四十三:5V低电平触发单路继电器模块(单模组常闭常开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单路5V继电器模块
一、通用款单路5V继电器模块
1、模块特点
(1)符合国际安全标准,控制区域与负载区域有隔离槽;
(2)采用双面FR-4线路板设计,高端贴片工艺生产;
(3)具有电源和继电器动作指示,吸合亮,断开不亮;
(4)分为低电平触发和高电平触发二种规格;
(5)继电器可以直接控制各种设备和负载;
(6)控制直流或者交流信号,可以控制220V交流负载;
(7)有一个常开和一个常闭触点;
(8)信号输入端有低电平(或高电平)信号时,公共端与常开端会导通;
(9)蓝色KF301端子接控制线更方便;
(10)模块尺寸:431718.5MM,净重:15g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电气参数
电压版本 静态电流 工作电流 触发电压 触发电流
5V 4mA 65mA 0-2V 2mA

继电器触点容量:250V 10A (AC)或30V 30A(DC)
关于高电平与低电平触发方式的说明:
1、高电平触发指的是信号输入端与地之间有电压的触发方式,可以理解为信号输入端与VCC正极短路触发的一种方式;
2、低电平触发指的是信号输入端与地之间的电压为OV的触发方式,可以理解为信号输入端与GND负极短路触发的一种方式。低电平驱动的优点,系统加电复位时,负载不会工作,安全性较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电原理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接线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使用说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说明
1、模组的供电:电源一定要直流,电压要与继电器的电压相符
2、继电器的公共端,常开,常闭,只是单刀双掷的开关
3、常开端的接线方法:
当信号触发端有低电平触发时,公共端与常开端会接通,设备有电而工作
4、常闭端的接线方法:
当信号触发端有低电平触发时,公共端与常闭端会断开,设备无电不工作

二、单路宽电压5V-30V触发延时继电器模块
1、模块亮点——
(1)时间可通过电位器调节,满足大多数场合的使用。
(2)带有MicroUSB 5.0V供电输入,使用非常方便。
(3)5–30V超宽的供电电压。
(4)外部触发和板载按键两种触发方式。
(5)具有继电器吸合指示灯。
(6)抗干扰能力强,各种干扰下继电器不会误动作,适合工业控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模块电原理图(仅供参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模块特性——
(1)工作电压:宽电压5–30V间任意电压,MicroUSB和焊接端子两种供电接口
(2)工作模式:给模块供电后,模块输出端的状态为:常开(NO)与公共端(COM)断开,常闭(NC)与公共端(COM)导通。在外接触发端(TRIG)给一个低脉冲信号,或者轻触触发按键瞬间,继电器吸和,工作指示灯亮,此时,继电器输出端的状态为:常开(NO)与公共端(COM)导通,常闭(NC)与公共端(COM)断开,经过0-24秒(此时间可根据您的需求自行调节)钟后继电器断开,此时继电器又回到触发前的状态。
(3)时间可通过电位器调节,默认0-24秒。如果需要更长时间,可自行更换更大电容(C2)或电位器。延时时间公式:T=1.1RC。例如:电容22uf电阻1M 则T=1.10.0000221000000=24.2秒。
(4)具有继电器吸合指示灯。
(5)模块可控制:10A 250VAC(交流),10A 30VDC(直流)以下负载。
(6)具有继电器续流保护。
(7)模块信号端设计有上拉及滤波电路,抗干扰能力强,适合工业控制。很多厂家都加了光耦进行隔离,但是模块与触发信号的地并没有隔离,起不到抗干扰作用的。经过试验后发现还是提高触发端的稳定性才能抗干扰,本模块不管是在电磁干扰环境下,还是模块通断电的瞬间,继电器都不会产生误动作。
(8)尺寸:5.41.91.8cm(长高)
(9)重量:16g

4、适用场合——
1.防盗报警延时,楼宇声光控灯开关等。
2.车载设备的延时接通,防止汽车打火时电流过大烧毁车载设备。
3.需要有顺序启动的场合,防止多个设备同时启动电流过大烧毁电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1659040/article/details/13236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