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l编译器——一些注意的地方

(0)watch实时刷新参数值的方法:勾选view->Periodic Window Update

(1)基本配置:

Target选项卡中:勾选Use MicroLIB,可以优化代码


Output选项卡中,

Debug Information:若不勾选,调试时无法打断点;

Create Hex File:生成Hex文件;

Browse Information:不勾选,无法使用鼠标右键 go to definition of ...


C/C++选项卡中:勾选 One ELF Section per Function,可以优化代码。




工程大时,keil中会建很多group,可这么多group无法直接上下移动,如果需要移动位置,需要通过右键工程名->Manage Components来实现。同样,对于一个group里的文件移动位置也是如此。


(2)其它信息:

程序里定义 extern char Image$$RW_IRAM1$$ZI$$Limit[];

其含义大致如下(转载自网络):

ARM程序的组成

            此处所说的“ARM程序”是指在ARM系统中正在执行的程序,而非保存在ROM中的bin映像(image)文件,这一点清注意区别。
            一个ARM程序包含3部分:RO,RW和ZI
            RO是程序中的指令和常量
            RW是程序中已初始化变量
            ZI是程序中未初始化或初始化为0的变量
            由以上3点说明可以理解为:
            RO就是readonly,
            RW就是read/write,
            ZI就是zero

ARM映像文件的组成
            所谓ARM映像文件就是指烧录到ROM中的bin文件,也成为image文件。以下用Image文件来称呼它。
            Image文件包含了RO和RW数据。
            之所以Image文件不包含ZI数据,是因为ZI数据都是0,没必要包含,只要程序运行之前将ZI数据所在的区域一律清零即可,包含进去反而浪费存储空间。
            Q:为什么Image中必须包含RO和RW?
            A:因为RO中的指令和常量以及RW中初始化过的变量是不能像ZI那样“无中生有”的。

RM程序的执行过程

从以上两点可以知道,烧录到ROM中的image文件与实际运行时的ARM程序之间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就有必要了解ARM程序是如何从ROM中的image到达实际运行状态的。
实际上,ROM中的指令至少应该有这样的功能:
            1. 将RW从ROM中搬到RAM中,因为RW是变量,变量不能存在ROM中。
            2. 将ZI所在的RAM区域全部清零,因为ZI区域并不在Image中,所以需要程序根据编译器给出的ZI地址及大小来将相应得RAM区域清零。ZI中也是变量,同理:变量不 能存在ROM中
在程序运行的最初阶段,RO中的指令完成了这两项工作后C程序才能正常访问变量。否则只能运行不含变量的代码。

      Image$$RW_IRAM1$$ZI$$Limit是一个链接器导出的符号,代表ZI段的结束,也就是程序执行区的RAM结束后的(注意这个‘的’,有点i++和++i的意思)地址,反过来也就是我们执行区的RAM未使用的区域的起始地址(其实这里有点牵强,因为这样理解往往只是一个准寻的标准,以为在RAM的使用上ZI区往往是整个程序的最末尾,也许这里我理解错了)。

       rt_system_heap_init((void*)&Image$$RW_IRAM1$$ZI$$Limit, (void*)STM32_SRAM_END);用于初始化RT-thread系统的堆区域。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dongganxiao_maidou/article/details/79037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