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企业的交流意愿

在今年人工智能的热潮下,英伟达已经成为芯片领域受益最多的企业之一。因此,不少企业对与英伟达之间的商业合作也颇为期待。此外,中国作为芯片行业的最大市场,对英伟达也同样极具吸引力。此前在接受《金融时报》的采访时黄仁勋曾直接表示,中国正开始自己造芯片,与英伟达的处理器相抗衡。而对国产芯片厂商来说,如果黄仁勋访华成行,也能视作开放交流的利好信号。

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华为鲲鹏与飞腾无疑是最希望国际技术环境放宽的。在受到ARM公司打压后,华为鲲鹏在授权范围内仅能基于ARM v8.2进行小幅改动,因而华为的研发重点也被动转移到生态建设上,如今的华为在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与云软件领域,都有所布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从长远来看,鲲鹏、飞腾等国产ARM厂商,还在继续等待ARM v9架构授权解封后完成生态迁移。但在当前复杂的环境下,解封后会不会再次被限,成为没有人能做出保证的一道难题。

另外一边,X86架构的海光与兆芯相对好一些。海光由于早年获得的X86指令集永久交叉授权,自主研发不是问题。今年海光曾表示,已经完成了对X86架构技术的消化吸收,并拥有产品自主迭代能力,当前海光产品也收获了不少用户的青睐。不过即使背靠最主流的技术路线,海光也还是提出了量产一代、研发一代、规划一代的理念,以保障长期的自主可控,为未来布局,对国内x86芯片今后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有着重要意义。

龙芯与申威面临的处境则与海光略有相似。两家企业受国际环境影响较小,看上去“似乎”国际交流意愿不高,长期产品迭代与应用生态也极具潜力,但始终局限在少数行业,无法满足广泛的短期需求,始终催动着两家公司主动寻求“破圈”契机。

科技不是闭门造车,要想办法抓住每一个机会,这才是国产企业寻求交流的主要原因。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y226412/article/details/132022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