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用数据讲故事】第一章 上下文的重要性

第一章 上下文的重要性

探索性分析是指理解数据并找出其中值得关注或分享给他人的精华。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进行解释性分析。即便你把PPT做的很有层次,很炫,如果缺乏解释力,一样吸引不了观众的关注度。 在可视化数据或创建图表之前必须思考并明确3个事情:对象、内容和方式。首先,你在跟谁沟通?这可以帮助你发现你与受众的共识,从而确保他们能够听懂你的信息。其次, 你希望受众了解哪些内容或者做什么?当你分析数据并进行沟通时, 你很有可能是最了解数据的人——你是该主题的专家。因此你才是解读数据并帮助人们理解和作出反应的人。如果真的不适合针对行为提出明确的建议,发起讨论也是值得鼓励的。最后,如何用数据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披露的细节量会随着对信息消化的可控程度的减弱而增长。你作为演讲者对演讲有完全的控制权。你决定了受众看到的内容以及何时看到。在沟通过程的初期,确定主要的沟通媒介至关重要:现场演示、书面文档或者其他方式。在开始编写内容后,思考可控程度和详细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询问上下文处理最实用问题

通常沟通都是为了完成别人的请求,这些可能是客户、利益相关者或者你的老板。如果你是请求的一方,可以提前思考如何回答这些问题。 有哪些至关重要的背景信息? 受众和决策者都是谁?对他们有什么了解? 受众可能对话题存在什么样的正面或者负面偏见? 有什么样的数据可以支撑这个案例?这些数据是受众所熟悉的还是新的? 有什么风险?什么因素会弱化案例?我们是否需要主动提出来? 成功的产出是什么样的? 如果时间有限或者只能用一句话告诉受众需要做什么,你会说什么? 最后两个问题可以让对话更深入。在开始准备沟通之前,了解期望的产出是什么对于成功至关重要。增加很强的限制,比如短时间或者一句话,有利于将整个沟通提炼成一条最重要的信息。

(为此,建议了解并使用三分钟故事和中心思想这两个概念。)

讲三分钟故事

准确来讲,三分钟故事就是:如果你只有三分钟的时间把必要的信息告诉受众,你会讲什么?这是确保你对所要讲的故事理解得清晰透彻的好办法。能做到这一点,你在演讲时就可以摆脱对幻灯片或者图表的依赖。这在很多场景下都很实用。比如老板问你正在忙什么时;与利益相关方同在一部电梯里,想要快速做一个简短的汇报时;日程上定好的半小时缩短到十分钟乃至五分钟时。如果你非常清楚需要沟通什么,就能适应任何时间空档,即便与你之前准备的不同。

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即将沟通内容进一步精炼为一句话。这是 Nancy Duarte 在她的 Resonate 一书中提出的概念。她认为中心思想包含三个组成部分: (1) 必须能陈述你独特的观点; (2) 必须切中要害; (3) 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当你将故事精炼到这样清楚和简洁的程度,准备沟通的内容就水到渠成了。 在准备内容时,你可能会用到故事板。

故事板

故事板大概是你为确保沟通切题所能提前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了。它能确立沟通的结构,是打算创建的内容的可视化大纲。尽管故事板会随着你深入细节而改变,但尽早确定结构将带你走向成功。如果可以,尽量在这一步获得客户或利益相关者的认同。这有助于你确保你的计划是与需求一致的。 提到故事板,我最大的建议是不要从幻灯片软件开始。很容易还没想清楚如何组织各个部分就陷入到制作幻灯片的模式中去,最终只留下一套臃肿却言之无物的幻灯片。而且当我们开始用电脑编写内容时,演讲就多了一个附属品——即便明知道做出来的东西偏题了或是需要修改、丢弃,我们有时也会因为付出了心血而拒绝这样做。 我们可以用低科技的方式避免这种不必要的附属品(和工作),例如白板、便利贴或是白纸。将想法在纸上写成一句话显然要简单得多,回收一张便利贴也不会像在电脑上删除大作那样有失落感。我喜欢用便利贴做故事板,因为可以简单地重排(同时增删)这些便利贴来探索不同的叙述流程。 如果我们为暑期科学项目建立故事板,最终可能就像图 1-2 那样。注意,在这个故事板示例中,中心思想在最后的建议部分。或许我们应该从中心思想开始,以免受众抓不住要点,并首先确立为什么沟通、为什么受众需要关心这件事。我们会在第 7 章中讨论其他关于叙述顺序的问题。

小结

提到解释性分析,在开始构建内容之前,简洁精确地描述沟通的对象和内容能够减少迭代的次数,也有助于确保沟通能够满足预期的目标。理解并使用三分钟故事、中心思想和故事板等方法,能够让你简洁清楚地讲故事并确定期望的流程。 尽管在沟通之前停顿一下看起来放慢了你的脚步,但实际上这有助于你在开始创建内容之前扎实地理解需要做的事情,最终节省你的时间。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51cto.com/10768687/2129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