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OS)

一.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 是指控制和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并合理地组织调度算机的工作和资源的分配,以提供给用户和其他软件方便的接口和环境,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系统软件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与目标

①操作系统作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这些资源包括软件、硬件、文件等),需要提供什么功能?

     补充知识:进程是-一个程序的执行过程。执行前需要将该程序放到内存中,才能被CPU处理。



②操作系统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要为其上层的用户、应用程序提供简单易用的服务,需要实现什么功能?

命令接口:允许用户直接使用
程序接口:允许用户通过程序间接使用
GUI:现代操作系统中最流行的图形用户接口

易懵概念:
系统调用=系统调用命令=广义指令


联机命令接口实例(Windows系统) 联机命 令接口=交互式命令接口
Step 1: win键+R
Step 2:输入cmd,按回车,打开命令解释器
Step 3:尝试使用time指令

脱机命令接口实例(Windows系统)
脱机命令接口=批处理命令接口
使用windows系统的搜索功能,搜索C盘中的*. bat文件,用记事本任意打开-一个

程序接口:如C: \Windows\System32\user32. d1l程序员在程序中调用user32. d1l (该调用过程即为系统调用)即可实现创建 窗口等功能。只能通过用户程序间接使用。

GUI: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用户可以使用形象的图形界面进行操作,而不再需要记忆复杂的命令、参数。.
例子: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删除一个文件只需要把文件“拖拽”到回收站即可。


③操作系统作为最接近硬件的层次,需要在纯硬件的基础上实现什么功能?

需要提供的功能和目标:实现对硬件机器的拓展
没有任何软件支持的计算机成为裸机。在裸机上安装的操作系统,可以提供资源管理功能和方便用户的服务功能,将裸机改造成功能更强、使用更方便的机器

类比:
硬件:锤子、锯子、木头、钉...
操作系统:优秀的工匠
操作系统对硬件机器的拓展:通过优秀工匠,这些简单的原料可以组织成房子、帆船、匹诺曹。。。
普通用户可直接使用工匠提供的房子、帆船、匹诺曹,而无需关心这些东西在底层是怎么组织起来工作

 

三.操作系统的特征

1.并发

并发: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 -时间间隔内发生。这些事件宏观上是同时发生的,但微观上是交替发生的。
常考易混概念-- -并行: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 -时 刻同时发生。

操作系统的并发性指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着多个运行着的程序。

一个单核处理机(CPU)同一时刻只能执行一一个程序,因此操作系统会负责协调多个程序交替执行(这些程序微观上是交替执行的,但宏观上看起来就像在同时执行)
事实上,操作系统就是伴随着“多道程序技术”而出现的。因此,操作系统和程序并发是一起诞生的。

2.共享

共享即资源共享,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

所谓的“同时”往往是宏观上的,而在微观上,这些进程可能是交替地对该资源进行访问的(即分时共享)
生活实例: .
互斥共享方式:使用QQ和微信视频。同一时间段内摄像头只能分配给其中一个进程。
同时共享方式:使用QQ发送文件A,同时使用微信发送文件B。宏观上看,两边都在同时读取并发送文件,
说明两个进程都在访问硬盘资源,从中读取数据。微观上看,两个进程是交替着访问硬盘的。

并发性指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着多个运行着的程序。
共享性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

3.虚拟

虚拟是指把一个物理上的实体变为若千个逻辑上的对应物。物理实体(前者)是实际存在的,而逻辑上对应物(后者)是用户感受到的。

4.异步

异步是指,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允许多个程序并发执行,但由于资源有限,进程的执行不是一贯到底的,而是走走停停,以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这就是进程的异步性。.

四.操作系统的发展和分类 


  五.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与体系结构

   1. 指令

 2.处理器

       根据指令分二种处理器状态,功能如图下

3.二种程序功能如图下:

4.操作系统的内核

内核是计算机上配置的底层软件,是操作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
实现操作系统内核功能的那些程序就是内核程序

类比:
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问题与企业的管理问题很相似。
内核就是企业的管理层,负责- -些重要的工作。只有管理层才能执行特权指令,普通员工只能
执行非特权指令。用户态、核心态之间的切换相当于普通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的工作交接.
大内核:企业初创时体量不大,管理层的人会负责大部分的事情。优点是效率高;缺点是组织
结构混乱,难以维护。.
微内核:随着企业体量越来越大,管理层只负责最核心的一-些工作。优点是组织结构清晰,方
便维护;缺点是效率低。

六.中断和异常

1.中断的概念与作用

a.当中断发生时,CPU立即进入核心态
b.当中断发生后,当前运行的进程暂停运行,并由操作系统内核对中断进行处理
c. 对于不同的中断信号,会进行不同的处理
发生了中断,就意味着需要操作系统介入,开展管理工作。由于操作系统的管理工作(比如进程切换、
分配I/O设备等)需要使用特权指令,因此CPU要从用户态转为核心态。中断可以使CPU从用户态切换为
核心态,使操作系统获得计算机的控制权
。有了中断,才能实现多道程序并发执行。

问题:用户态、核心态之间的切换是怎么实现的?
答:、“用户态>核心态”是通过中断实现的。并且中断是唯一途径。“核心态→用户态”的切换是通过执行一-个特权指令,将程序状态字(PSW) 的标志位设置为“用户态”

2.中断的分类


   另一种分类方式:

3.外中断处理过程

Step1:执行完每个指令之后,CPU都要检查当前是否有外部中断信号
Step2:如果检测到外部中断信号,则需要保护被中断进程的CPU环境(如程序状态字PSW、程序计数器PC、各种通用寄存器)
Step3:根据中断信号类型转入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
Step 4:恢复原进程的CPU环境并退出中断,返回原进程继续往下执行
 

七.系统调用

 1.什么是系统调用,有何作用

      操作系统作为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需要向上提供一些简单易用的服务。主要包括命令接口和程序接口。其中,程序接口由一组系统调用组成。
 

“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提供给应用程序(程序员/编程人员)使用的接口,可以理解为一种可供应用程序调用的特殊函数,应用程序可以发出系统调用请求来获得操作系统的服务。

应用程序通过系统调用请求操作系统的服务。系统中的各种共享资源都由操作系统统- -掌管,因此在用户程序
中,凡是与资源有关的操作(如存储分配、I/0操作、 文件管理等),都必须通过系统调用的方式向操作系统提
出服务请求,由操作系统代为完成。这样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用户进行非法操作
 

2.系统调用与库函数的区别

3.系统调用的背后过程

传递系统调用参数>执行陷入指令(用户态)→执行系统调用相应服务程序(核心态)→返回用户程序
a.陷入指令是在用户态执行的,执行陷入指令之后立即引发一个内中断,从而CPU进入核心态
b.发出系统调用请求是在用户态,而对系统调用的相应处理在核心态下进行
c.陷入指令是唯一 一个只能在用户态执行,而不可在核心态执行的指令

 八.进程

1.进程的定义

程序:就是一个指令序列

单道程序的内存                                                                  多道程序的内存
                                                

程序段、数据段、PCB三部分组成了进程实体(进程映像)。一般情况下,我们把进程实体就简称为进程,例如,所谓创建进程,实质上是创建进程实体中的PCB;而撤销进程,实质上是撤销进程实体中的PCB。
注意: PCB是进程存在的唯、标志!
从不同的角度,进程可以有不同的定义,比较传统典型的定义有: .
1.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
2.进程是一个程序及其数据在处理机上顺序执行时所发生的活动
3.进程是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在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进程是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调度的一一个 独立单位。
注:严格来说,进程实体和进程并不一样,进程实体是静态的,进程则是动态的。不过,除非题目专门考察二者区别,否则可以认为进程实体就是进程。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进程由程序段、数据段、PCB三部分组成”
 

2.进程的组成

进程(进程实体)程序段、数据段、PCB三部分组成。

3.进程的组织

(1)链接方式

(2)索引方式

4.进程的特征

5.进程的状态与转换

(1)三种的基本状态

(2)进程状态的转换

5.进程的控制

(1)进程控制的定义

进程控制的主要功能是对系统中的所有进程实施有效的管理,它具有创建新进程、撤销已有进程、实现进程状态转换等功能
简化理解:反正进程控制就是要实现进程状态转换

(3)实现进程的控制

原语实现进程控制。原语的特点是执行期间不允许中断,只能-气呵成。
这种不可被中断的操作即原子操作
原语采用“关中断指令”和“开中断指令”实现

显然,关/开中断指令的权限非常大,必然是只允许在核心态下执行的特权指令
(4)进程控制的相关原语

A.更新PCB中的信息(如修改进程状态标志、将运行环境保存到PCB、从PCB恢复运行环境)
a.所有的进程控制原语一定都会修改进程状态标志
b.剥夺当前运行进程的CPU使用权必然需要保存其运行环境
c.某进程开始运行前必然要恢复期运行环境
B.将PCB插入合适的队列
C. 分配/回收资源

6.进程的通信

进程通信就是指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
进程是分配系统资源的单位(包括内存地址空间),因此各进程拥有的内存地址空间相互独立
 

(1)共享存储

(2)管道通信

a.管道只能采用半双工通信,某一时间段内只能实现单向的传输。如果要实现双向同时通信,则需要设置
两个管道。
b.各进程要互斥地访问管道。.
c.数据以字符流的形式写入管道,当管道写满时,写进程的write() 系统调用将被阻塞,等待读进程将数据
取走。当读进程将数据全部取走后,管道变空,此时读进程的read()系统调用将被阻塞
d.如果没写满,就不允许读。如果没读空,就不允许写
e.数据一旦被读出,就从管道中被拋弃,这就意味着读进程最多只能有一个,否则可能会有读错数据的情
况。
(3)消息传递

进程间的数据交换以格式化的消息(Message) 为单位。进程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发送消息/接收
消息”两个原语进行数据交换。(各进程之间通过信箱进行消息传递)

 

  九.线程的概念和多线程模型

1.什么是线程,为什么要引入线程

可以把线程理解为“轻量级进程”线程是一个基本的CPU执行单元,也是程序执行流的最小单位。引入线程之后,不仅是进程之间
可以并发,进程内的各线程之间也可以并发,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并发度,使得-一个进程内也可以并发处理各种任务(如QQ
视频、文字聊天、传文件)。引入线程后,进程只作为除CPU之外的系统资源的分配单元(如打印机、内存地址空间等都是分配给进程的)。
   (1)引入线程机制后,有什么变化

类比:
去图书馆看书。
切换进程运行环境:有 一个不认识的人要用桌子,你需要你的书收走,他把自己的书放到桌上
同一进程内的线程切换=你的舍友要用这张书桌,可以不把桌子.上的书收走
(2)线程的属性

(3)线程的实现方式

用户级线程

内核级线程 又称内核支持的线程

    在同时支持用户级线程和内核级线程的系统中,可采用二者组合的方式:将n个用户级线程映射到m个内核级线程上( n>=m)


操作系统只“看得见”内核级线.程,因此只有内核级线程才是处理机分配的单位。
例如:左边这个模型中,该进程由两个内核级线程,三个用户级线程,在用户看来,这个进程中有三个线程。但即使该进程在一
个4核处理机的计算机上运行,也最多只能被分配到两个核,最多只能有两个用户线程并行执行。
 

2.多线程模型

(1)在同时支持用户级线程和内核级线程的系统中,由几个用户级线程映射到几个内核级线程的问题引出了“多线程模型”问题。

多对一模型:多个用户及线程映射到一个内核级线程。每个用户进程只对应-一个内核级.线程。
优点:用户级线程的切换在用户空间即可完成,不需要切换到核心态,线程管理的系统开销小,效率高
缺点:当一个用户级线程被阻塞后,整个进程都会被阻塞,并发度不高。多个线程不可在多核处理机上并行运行
 

(2)在同时支持用户级线程和内核级线程的系统中,由几个用户级线程映射到几个内核级线程的问题引出了“多线程模型”问题。

一对一模型: 一个用户及线程映射到一个内核级线程。每个用户进程有与用户级线程同数量的内核级线程。
优点:当一个线程被阻塞后,别的线程还可以继续执行,并发能力强。多线程可在多核处理机上并行执行。
缺点: 一个用户进程会占用多个内核级线程,线程切换由操作系统内核完成,需要切换到核心态,因此线程管理的成本高,开销大。
(3) 在同时支持用户级线程和内核级线程的系统中,由几个用户级线程映射到几个内核级线程的问题引出了“多线程模型”问题。

多对多模型: n用户及线程映射到m个内核级线程(n>=m)。每个用户进程对应m个内核级线程。
克服了多对一模型并发度不高的缺点,又克服了一对一-模型中一个用户进程占用太多内.核级线程,开销太大的缺点。
 

十.调度

1.处理机调度的概念

当有一堆任务要处理,但由于资源有限,这些事情没法同时处理。这就需要确定某种规则来决定处理这些任务的顺序,这就是“调度”研究的问题。
在多道程序系统中,进程的数量往往是多于处理机的个数的,这样不可能同时并行地处理各个进程。
处理机调度,就是从就绪队列中按照一-定的算法选择一个进程将处理机分配给它运行,以实现进程的并发执行。
(1)调度的三个层次---高级调度

由于内存空间有限,有时无法将用户提交的作业全部放入内存,因此就需要确定某种规则来决定将作业调入内存的顺序。
高级调度(作业调度)。按一定的原则从外存上处于后备队列的作业中挑选一个(或多个)作业,给他们分配内存等必要资源,并建立相应的进程(建立PCB),以使它(们)获得竞争处理机的权利
高级调度是辅存(外存)与内存之间的调度。每个作业只调入一次,调出一次。作业调入时会建立相应的PCB,作业调出时才撤销PCB。高级调度主要是指调入的问题,因为只有调入的时机需要.操作系统来确定,但调出的时机必然是作业运行结束才调出。
(2)调度的三个层次---中级调度

引入了虚拟存储技术之后,可将暂时不能运行的进程调至外存等待。等它重新具备了运行条件且内存又稍有空闲时,再重新调入内存。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内存利用率系统吞吐量
暂时调到外存等待的进程状态为挂起状态。值得注意的是,PCB并不会一起调到外存,而是会常驻内存。PCB中会记录进程数据在外存中的存放位置,进程状态等信息,操作系统通过内存中的PCB来保持对各个进程的监控、管理。被挂起的进程PCB会被放到的挂起队列中。
中级调度(内存调度),就是要决定将哪个处于挂起状态的进程重新调入内存。
一个进程可能会被多次调出、调入内存,因此中级调度发生的频率要比高级调度更高。.
 

补充知识:进程的挂起态和七状态模型

暂时调到外存等待的进程状态为挂起状态(挂起态,suspend)
挂起态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就绪挂起、阻塞挂起两种状态
五状态模型>七状态模型

注意“挂起”和“阻塞”的区别,两种状态都是暂时不能获得CPU的服务,但挂起态是将进程映像调到外存去了,而阻塞态下进程映像还在内存中。有的操作系统会把就绪挂起、阻塞挂起分为两个挂起队列,甚至会根据阻塞原因不同再把阻塞挂起进程进一步细分 为多个队列。
 

(3)调度的三个层次---低级调度

低级调度(进程调度),其主要任务是按照某种方法和策略从就绪队列中选取一一个进程,将处理机分配给它。进程调度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一种调度, 在一 般的操作系统中都必须配置进程调度。进程调度的频率很高,一般几十毫秒一 次。

2.三层调度的联系与对比

3.进程调度的时机

       进程调度(低级调度),就是按照某种算法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进程为其分配处理机。

问题:(1)进程在操作系统内核程序临界区中不能进行调度与切换              √
           (2)进程处于临界区时不能进行处理机调度                                        X
临界资源:一个时间段内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资源。各进程需要互斥地访问临界资源。
临界区: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
内核程序临界区:一般是用来访问某种内核数据结构的,比如进程的就绪队列(由各就绪进程的PCB组成)

4.进程调度的方式

5.进程的切换与过程

“狭义的进程调度”与“进程切换”的区别:
狭义的进程调度指的是从就绪队列中选中一个要运行的进程。(这 个进程可以是刚刚被暂停执行的进程,
也可能是另一个进程,后一种情况就需要进程切换)
进程切换是指-一个进程让出处理机,由另一个进程占用处理机的过程。


广义的进程调度包含了选择一个进程和进程切换两个步骤。
进程切换的过程主要完成了:
(1).对原来运行进程各种数据的保存
(2).对新的进程各种数据的恢复
(如:程序计数器、程序状态字、各种数据寄存器等处理机现场信息,这些信息一般保存在进程控制块)
注意:进程切换是有代价的,因此如果过于频繁的进行进程调度、切换,必然会使整个系统的效率降低
使系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进程切换上,而真正用于执行进程的时间减少。
 

6.调度算法的评价指标

(1)cpu利用率

由于早期的CPU造价极其昂贵,因此人们会希望让CPU尽可能多地工作
CPU利用率:指CPU“忙碌”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

Eg:某计算机只支持单道程序,某个作业刚开始需要在CPU上运行5秒,
再用打印机打印输出5秒,之后再执行5秒,才能结束。在此过程中,
CPU利用率、打印机利用率分别是多少?

 (2)系统的吞吐量

对于计算机来说,希望能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处理完尽可能多的作业
系统吞吐量:单位时间内完成作业的数量

E8:某计算机系统处理完10道作业,共花费100秒, 则系统吞吐量为?     答:10/100 =0.1道/秒
 

(3)周转时间

对于计算机的用户来说,他很关心自己的作业从提交到完成花了多少时间。
周转时间是指从作业被提交给系统开始,到作业完成为止的这段时间间隔。它包括四个部分:作业在外存后备队列上等待作业调度(高级调度)的时间、进程在就绪队列上等待进程调度(低级调度)的时间、进程在CPU上执行的时间、进程等待I/O操作完成的时间。后三项在一个作业的整个处理过程中,可能发生多次。

思考:有的作业运行时间短,有的作业运行时间长,因此在周转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运行时间不同的作业,给用户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
因此人们提出了带权周转时间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ang_kang1/article/details/1057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