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inity何以成为破局者—分层结构

2009年分布式数据可交互账本比特币网络的诞生,引领了第一代区块链革命;2015年以太坊上线,推动了智能合约的盛行;2021年无限扩容的第三代区块链主网Dfinity上线。Dfinity何以打破第二代区块链的壁垒成为第三代区块链革命的破局者,本期文章为【Dfinity为何可以成为破局者】系列文章第一篇。

传统互联网使用TCP/IP协议来连接任何东西,但是如果我们想要构建一个网站、互联网服务企业系统或者其他连接到互联网的系统,就需要使用专有的IT堆栈,通常是通过AWS或者其他云服务公司添加服务器,然后在服务器上部署应用和数据库,这时服务器就需要防火墙的保护,但即使每个月付出高昂的安全维护成本也避免不了被黑客攻击和数据被泄露的风险。

传统的区块链应用也没有完全实现去中心化,目前只能将智能合约部署在链上,但前端还是部署在中心化的服务器上,所以也无法避免以上问题,用户都是通过前端来进行交互的,通过前端来发出对智能合约的请求。整个交互过程如果出现相关风险,整个Dapp就会宕机停止工作。

回到Dfinity,它是基于一种分布式协议(ICP)构建的,该协议将大量的计算算力集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可以支撑任何规模和复杂程序的通用开源的计算平台。这个平台的是分层结构由软件容器,子网,数据中心和节点组成。

在Dfinity上开发者可以不用拥有CDN,数据库,防火墙等,就可以构建任何规模的网站、互联网企业系统、泛行业平台和DeFi ,DFINITY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DNS服务器。因为软件容器的工作方式的特性,数据库服务容器可以保护用户直接进入网络浏览体验并且数据都是防篡改的。

可能很多小伙伴对这个软件容器(Canisters)没有什么概念,软件容器是Dfinity中的基础可互操作计算单元,每个容器都是可拓展的,它是互联网计算机组最基本的组成元素,通常会被理解成智能合约。它的性能远远超过智能合约,它由代码和数组组成,Dfinity的各个应用功能都要通过容器——这个计算单元来完成。

无论是什么语言写的软件,都会编译为WebAssembly模块,然后这些模块由容器运行,这样就组成了一个容器,以太坊的开发者会认为这是一个智能合约,但是容器和智能合约是不一样的,它不仅拥有智能合约该有的特性,还有智能合约没有的性能,它能够为软件服务提供可拓展性,不仅如此它还拥有Actor、WebAssembly modules、操作系统中的进程(Process)特性,把这四个板块凑在一起就是软件容器的概念,在容器中引入Actor主要是为了解决可扩展的难题。

我们可以把整个互联网计算机想象成一艘大船,容器是在甲板上的罐子,他们相互独立,通过一个导管将他们互相连接起来的就是子网。前几篇文章我们都有说到子网,子网是由不同的节点机器来组合创建的,因为容器是有状态的,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有节点出来复制容器之间的状态,子网主要就是托管容器,不同的子网是可以相互通信的,所以不同子网上托管的容器也是可以相互通信的,这就造成了不同子网上的容器可以调用不同子网的容器。

简单说一下互联网计算机的分层结构,底层是托管专用硬件节点的独立数据中心,这些节点机器组合起来成为子网节点,子网托管着容器,容器执行WebAssembly模块。当前的区块链做不到完全链上托管,在Dfinity上不仅可以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还打破了传统互联网的数据孤岛和区块链2.0的僵局,可以使Dapp完全在链上运行,在Dfinity运行容器托管的费用只需要花费价值5美元的Cycles,只要你有足够的Cycle gas资源就可以永远保持运行。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5638765 查看本文章

扫码添加深圳社区小助手进群

获取Dfinity第一手资讯

Dfinity深圳社区,专注于Dfinity生态技术发展交流与优质项目挖掘分析。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59030993/article/details/118638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