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路层典型协议(简述)

链路层

以太网协议,ARP协议

链路层负责了相邻数据之间的数据转发;

以太网协议:

用于描述相邻设备通信;

协议格式:

48位对端&源端MAC地址:描述了相邻的亮哥指定物理硬件设备;

16位上层协议:描述的是以太网帧中数据所使用的协议,用于数据分用时协议选择;

数据

32位数据帧位:包含了校验和;

MAC地址:是物理硬件地址,是每一块网卡在出场时设定的地址,早期是固定不可修改的;

ARP协议:

介于链路层和网络层之间的协议,可以通过IP地址获取指定设备的MAC地址

获取方式:

广播ARP请求,将目的端IP地址设置为全1(广播地址),包含了自己的IP与MAC地址,以及指定设备的IP地址;

②收到ARP请求的主机,会验证目标IP地址是否与自己一致,不一致则丢弃,一致则组织ARP响应填充自己的MAC地址进行回复;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5551673 查看本文章

ARP欺骗

而已主机不断大量发送arp响应给局域网中的所有主机,伪装自己是网关设备;

MTU

链路层限制的最大传输单元,以太网默认位1500;

对上层协议的影响:

TCP:

在三次握手阶段双方会协商MSS(最大数据段大小),取小的一方作为实际传输最大大小;

MSS—最大数据段大小,是根据MTU进行计算;

MSS = MTU - 最小IP报头大小 - 最小TCP报头大小;

UDP:

没有MSS协商,只要数据封装报头后大小小于64K即可发送,但是若在网络层封装IP报头后大于MTU就会分片;

但是传输过程中若出现分片丢失会导致重组失败,整个报文都会被丢弃,存在较大风险

因此TCP通信安全性较高,UDP通信时候如果数据过大则需要在应用层做好分包工作,减少分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FDWU3QVG/article/details/12687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