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智乎哉?奢求精确之误

       本篇文章是博主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学习时,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并基于博主对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一些理解而记录的学习摘录和笔记,若有不当和侵权之处,指出后将会立即改正,还望谅解。文章分类在学习摘录和笔记专栏

        学习摘录和笔记(5)---人工智能:智乎哉?奢求精确之误》

人工智能:智乎哉?奢求精确之误

原文/论文出处:

题目:《与师生谈人工智能1:智乎哉?》《与师生谈人工智能2:奢求精确之误》

作者:李晓榕 

时间:2021-08-24

来源:人机与认知实验室

人工智能产品

        目前大量将面世的科技新产品到底并非都是人工智能产品,主要靠的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人工智能未必是其主体、灵魂或关键。

        但是人工智能包括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几乎所有技术,因为智能需要它们

        人的学习无需如此海量的事例,因为人会归纳,而机器不会。简单地说,深度学习就是深层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针对特定任务的大数据函数拟合培训,其数学本质是数据拟合。学成后,给定输入时,输出结果就像插值结果


不应该奢求对于“智能”有一个精确的定义

        以人为例,不必认定人在某一方面不同于其他动物,我们可以承认人的多元本质

       更进一步,意义和价值越大越丰富,往往就越难精确化清晰化,精确度清晰度也越低。所以,模糊理论之父扎德说:随着复杂度的增加,精确之言变得没有意义,有意义之言变得不精确

       像一个不谙逻辑的美妙少女一样,生活之所以美好而使我们乐在其中,正因其丰富朦胧、流变多样、缺乏逻辑和确定性,假如完全精确、尊崇逻辑,没有不确定性,生活又有什么意义、价值和乐趣?

-------人类的进步不应局限于某一精确地定义,模糊、多元产生的争议与思考或许就是人类进步的源泉,科技的发展不应被固定在定义之中。


人的意识行为:

        以前大家普遍认为物质精神是客观和主观的二元对立概念,科学是从物质角度看待事物的,后来认为人的大脑是分子层面的电信号网络,但是后面发现人的意识层面或许是处于量子层面的,这就结束到现在科学的盲区了,目前新兴的科目量子生物学正在往这一方面攻关,而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意识并不能完美的从科学角度解释。

        但是最近随着量子物理的发展,许多理论和实验结果极大的挑战了这种常规认知,目前科学正在试图用量子物理的原理解释意识的形成机制。如果我们承认意识是随着进化逐渐发展出来的,那理论上就可以重构意识产生机制,尤其现在AI技术的大发展,有可能我们有生之年就能看到意识觉醒的机器人,那可能是我们人类的又一次大进化,但是事物具有两面性,对于人类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有待未来论述。

     文章若有不当和不正确之处,还望理解与指出。由于部分文字、图片等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相关争议,请联系博主删除。如有错误、疑问和侵权,欢迎评论留言联系作者,或者关注VX公众号:Rain21321,联系作者。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51399582/article/details/131403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