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封装类详解:Result

统一封装类详解:Result

在大多数项目中,为了统一返回格式和处理结果,我们经常会定义一个通用的结果封装类。上述代码展示了一个名为Result的泛型类,用于封装接口返回的结果。

类结构

该类具有以下属性:

  • code(int):状态码,表示接口调用的执行情况;
  • message(String):提示信息,对接口调用结果进行描述;
  • data(T):泛型数据,表示接口调用返回的数据。

同时,它提供了带参构造函数、无参构造函数以及三个相关的静态方法,并使用@Data@NoArgsConstructor@AllArgsConstructor注解简化开发。

构造函数

  1. public Result(T data)构造函数:

    • 用于响应成功执行的情况,默认的状态码为200(成功);
    • 接收一个类型为T的参数data,表示接口调用返回的数据。
  2. public Result(T data, boolean success, String message)构造函数:

    • success参数为true时,表示执行成功,状态码为200(成功)、提示信息为"success";
    • success参数为false时,表示执行失败,可以自定义错误的状态码和提示信息;
    • 接收一个类型为T的参数data,表示接口调用返回的数据;
    • 接收一个类型为boolean的参数success,表示执行的成功与否;
    • 接收一个类型为String的参数message,作为失败时的提示信息。
  3. public Result(int code, String message)构造函数:

    • 用于自定义状态码和提示信息的情况,例如特定的错误场景;
    • 接收一个类型为int的参数code,表示自定义的状态码;
    • 接收一个类型为String的参数message,表示接口调用结果的描述信息。

静态方法

该封装类还提供了两个静态方法:

  1. public static <T> Result<T> fail(String message)

    • 返回一个执行失败的结果对象;
    • 接收一个类型为String的参数message,表示失败时的提示信息。
  2. public static <T> Result<T> fail(int code, String message)

    • 返回一个执行失败的结果对象,并可以自定义状态码和提示信息;
    • 接收一个类型为int的参数code,表示自定义的状态码;
    • 接收一个类型为String的参数message,表示接口调用结果的描述信息。

使用示例

以下是一些使用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Result封装类来处理接口返回结果:

@GetMapping("/user/{id}")
public Result<User> getUserById(@PathVariable int id) {
    
    
    User user = userService.getUserById(id);
    if (user == null) {
    
    
        return Result.fail("User not found");
    }
    return new Result<>(user);
}

@PostMapping("/login")
public Result<String> login(@RequestBody LoginRequest request) {
    
    
    boolean isValid = userService.authenticate(request.getUsername(), request.getPassword());
    if (isValid) {
    
    
        // 返回登录成功的结果
        return new Result<>("Login successful");
    } else {
    
    
        // 返回登录失败的结果,并自定义错误状态码和提示信息
        return Result.fail(401, "Invalid username or password");
    }
}

你可以根据项目需求,在Result封装类中加入更多的方法和功能,以满足特定的业务需求。使用该类可以统一接口返回的数据格式和处理逻辑,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维护性,同时减少重复劳动。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51447496/article/details/13141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