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预处理在脑电分析中是必要的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ello,大家好!

这里是壹脑云科研圈,我是喵君姐姐~

我们进行脑电分析的时候,首先要进行的就是一个预处理的大动作,预处理在脑电分析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看看大牛们都是怎么说的。

预处理在脑电数据分析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对以往的研究进行梳理后发现,研究者们将关注点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处理是脑电数据分析的充分且必要(充要)条件?

2.预处理是脑电数据分析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3.预处理是脑电数据分析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4.预处理是脑电数据分析的不充分且非必要条件?

近期,Arnaud Delorme(注:EEGLAB的开发者)在bioRxiv预印本平台提交了《EEG is better left alone》一文。

文章访问链接如下: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5458451 查看本文章

https://doi.org/10.1101/2022.12.03.518987

该文章通过跨数据分析平台(EEGLAB、FieldTrip、MNE 和 Brainstorm)就脑电数据分析中预处理环节中采取的一些方法(如:插值坏导、重参考、ICA 等)对脑电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充分探讨。

简言之,该预印本的结果表明,除了高通滤波和插值坏导外,自动数据校正对重要电极点的百分比没有影响或显著降低。

重参考和基线校正方法对数据结果的稳定性可能会有消极影响。

拒绝不良数据段或试次无法弥补统计功效的损失。

ICA 分析拒绝眼电伪迹、肌电伪迹并不能可靠地提高数据表现。

此外,在跨分析平台管道进行数据分析时,也没有获得比较好的预期结果。

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详细的分析过程吧!

01
高通滤波

对于 Go/No-go dataset 和 Oddball dataset,滤波导致电极点的百分比增加了约 50%,如下图所示。对于 Face Dataset,滤波没有带来显着改善,这可能是因为在数据收集时使用了0.1Hz 的高通滤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02
移除线性噪音

坏导插值可能会影响电极点的百分比,陷波滤波对数据的百分比没有显著的影响。但 cleanline 和 Zapline-plus 中的插值算法甚至对Face Dataset 的性能产生消极影响。

此外,除一些特定的脑电数据分析指标或方法外,线性噪声的离线去除可能不是预处理 EEG 数据的关键步骤。

03
重参考

如图所示,我们发现在所有三个数据集中重参考并没有增加重要渠道的百分比。此外,中值、平均值、REST 和 PREP 等重参考方法还可能会导致某些消极影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04
基线

如图所示, 减去基线活动对数据质量没有影响或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当基线短于 500 毫秒时。此外,如果数据在 0.5 Hz 或以上进行高通滤波,则在 ERP 分析中应省略减去平均基线活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05
分析平台管道

在分析管道上,并没有发现哪个分析管道具有明显优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06

后记

这篇预印本的结果和观点在学者之间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在开放科学研究的推动下,海量 EEG 数据集的开放共享、数据分析环节及相应分析资料的开放共享正在悄悄地改变着现在的 EEG 数据分析过程,同时也让我们去思考怎样的 EEG 数据处理分析才是更为科学、客观的分析,能够让结果是稳健的。

此外,我们也要审慎地看待这一预印本中的结果和观点,在后续的 EEG 研究中,尤其是数据采集和处理环节中,更为详细的记录和报告相关参数设置,从而更好的在开放科学的时代浪潮中踏浪前行。

以上就是这次分享的主要内容,我们下期再见啦!

参考资料:
Delorme, A. (2022). EEG is better left alone. bioRxiv.
https://doi.org/10.1101/2022.12.03.518987

转载 | 流浪心球
作者 | 念靖晴
排版 | 右右
校对 | 蓝桉 喵君姐姐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0052256/article/details/13067264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