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用ChatGPT和通义千问写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全国甲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用ChatGPT通义千问写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全国甲卷

ChatGPT是如何写的呢?

首先我会向ChatGPT提问

现在你是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现在你要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语文作文。下面请以这一段话“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帮我想5个题目,要求题目立意新颖、切合主题,10个字以内不要有标点符号

我翻了9页,45个题目中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靠谱的题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截几个ChatGPT给的离大谱的题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终选择以“技术时代下的时间陷阱为题”。然后我给ChatGPT提要求。

以“技术时代下的时间陷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作文,要求如下:正文要求文章开头和结尾要点题。文章结构分六段,首段和尾段在40字左右。正文内容丰富、用词贴切、有文采、文句有表现力、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多用成语、用2-3个诗句或者名言。每段开头不要用“首先”、“其次”、“然而”等副词

下面是整篇文章,大家能给多少分呢?是不是一看就是机器人写的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技术时代下的时间陷阱

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生活被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所包围,人们因此可以更好地掌控时间。然而,值得深思的是,虽然我们可以借助技术来提高效率,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奴隶。在这个技术时代,我们是否真的能够从时间的陷阱中解脱出来呢?

进入正文之前,让我们先借用孟子的一句名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我们可以从一个微观的例子来说明技术时代下的时间陷阱。现在,很多人沉迷于社交媒体和手机游戏,整天无所事事地刷屏、打怪。他们的时间被这些应用程序吞噬,无法自拔。时间像流水一样溜走,他们渐渐迷失在虚拟世界的海洋里。

相对应的,成语中有“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句,它告诫我们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然而,技术发展给了人们太多的选择,有时我们会陷入选择困难症,不能高效利用时间。例如,网络购物的便利性给了我们无尽的选择,我们可以在家中就能买到世界各地的商品。但同时,我们也很容易被商品的诱惑所困扰,花费大量时间在不必要的选择上,进而忽视了更有意义的事情。

正如杜牧在《秋夕》中所写:“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句诗描绘了人们在时间中的消逝感,警醒我们要珍惜每个瞬间,不要被琐事所困扰。然而,现实中很多人却因为技术的进步而迷失了自我,成了时间的奴隶。

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时间陷阱不仅仅体现在个人层面,也延伸到了社会层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传递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紧张。我们时刻被工作、学习、社交所包围,无法真正地放松和享受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被时间紧迫感所驱使,无法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古人云:“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句诗语道出了时间的短暂和流逝之快。在技术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时间,不让自己陷入时间的陷阱。要明白,技术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生活,而不是让我们成为技术的奴隶。我们要善于控制技术,合理安排时间,充实自己的生活。

在结尾之际,借用鲁迅的名言:“不要慕过去,要迎接未来。”我们不能被技术所束缚,而是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让我们用智慧和勇气面对技术时代的时间陷阱,把握好自己的时间,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总结一下,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但也可能让我们成为时间的奴隶。我们应该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看待技术时代下的时间陷阱,并在珍惜时间的同时,灵活运用技术,掌握自己的节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摆脱时间的束缚,成为自己时间的主宰。

用同样得到提问方式看看阿里的通义千问是如何回答的呢?

1、首先我同样会给通义千问分配角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义千问最多只能生成5页,也就是只能生成25个题目,最终我选择以“科技与时间的博弈”为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通义千问生成的每段都加上这些表示顺序的副词,显得过于专业。然后我就要求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很遗憾,通义千问没有听懂,并且字数也不够,只有729个字。然后我就继续纠正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更离谱,这次只有696个字。看起来这个大数据模型还是比较傻的。没关系我们继续纠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好吧,我放弃了,一看就不够字数。相比于ChatGPT我觉得通义千问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善,也有可能我表述的不太清楚。这篇文章大家能打多少分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3533553/article/details/131147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