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进阶篇笔记

SQL进阶

存储引擎

存储引擎是存储数据、建立索引、更新/查询数据等技术的实现方式。存储引擎是基于表的,而不是基于库的,所以存储引擎也被称为表类型

体系结构:连接层、服务层、引擎层、存储层

  1. 在创建表时,指定存储引擎
create table 表名(
	字段1 字段1类型,
	字段2 字段2类型,
	...
	字段n 字段n类型
)ENGINE = INNODB;
  1. 查看当前数据库支持的存储引擎
show engines;
  1. 指定存储引擎
-- 创建表 my_mysisam,并指定myisam存储引擎
create table my_myisam(
	id int,
	name char(10)
)engine = MyISAM;

存储引擎特点

请添加图片描述

  • InnoDB

    • 介绍

      InnoDB是一种兼顾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的通用存储引擎,在MYSQL5.5之后,InnoDB是默认的存储引擎

    • 特点

      • DML操作遵循ACID模型,支持事务
      • 行级锁,提高并发访问性能
      • 支持外键FORENGN KEY约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 文件

      • xxx.ibd: xxx代表的是表名,innoDB引擎每张表都会对应这样一个表文件空间,存储该表的表结构(frm、sdi)、数据和索引。
      • 参数:innodb_file_per_table
  • 逻辑存储结构
    请添加图片描述

  • MySAM

    • 介绍
      • MySAM是MYSQL早期的默认存储引擎
    • 特点
      • 不支持事务,不支持外键
      • 支持表锁,不支持行锁
      • 访问速度快
    • 文件
      • xxx.sdi:存储表结构信息
      • xxx.MYD:存储数据
      • xxx.MYI:存储索引
  • Memory

    • 介绍
      • Memory引擎的表数据时存储在内存中的,由于受到硬件问题、或断电问题的影响,只能将这些表作为临时表或缓存使用
    • 特点
      • 内存存放
      • hash索引(默认)
    • 文件
      • xxx.sdi:存储表结构信息

存储引擎的选择

​ 在选择存储引擎时,应该根据应用系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存储引擎。对于复杂的应用系统,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多张存储引擎进行组合

  • InnoDB:是MYSQL的默认存储引擎,支持事务、外键。如果应用对事务的完整性有比较高的要求,在并发条件下要求数据的一致性,数据操作除了插入和查询之外,还包含很多的更新、删除操作,那么InnoDB存储引擎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 MyISAM:如果应用是以读操作和插入操作为主,只有很少的更新和删除操作,并对事务的完整性、并发性要求不是很高,那么选择这个存储引擎是非常合适的。

  • MeMory:将所有数据保存在内存中,访问速度快,通常用于临时表及缓存。MeMory的缺陷就是对表的大小有限制,太大的表无法缓存在内存中,而且无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存储引擎应用

InnoDB:存储业务系统中对于事务、数据完整性要求较高的核心数据

MyISAM:存储业务系统的非核心事务

索引

​ 索引是帮助MYSQL高效获取数据数据结构(有序)。在数据之外,数据库系统还维护着满足特定查找算法的数据结构,这些数据结构以某种方式引用(指向)数据,这样就可以在这些数据结构上实现高级查找算法,这种数据结构就是索引

优势 劣势
提高数据检索的效率,降低数据库的IO成本 索引列也是要占用空间的
通过索引列对数据进行排序,降低数据排序的成本,降低CPU消耗 索引大大提高了查询效率,同时也降低更新表的速度,如对表进行INSERT、UPDATE、DELETE时,效率降低

索引结构

​ MYSQL的索引是在存储引擎层实现的,不同的存储引擎有不同的结构,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索引结构 描述
B+Tree索引 最常见的索引类型,大部分引擎都支持B+树索引
Hash索引 底层数据结构是用哈希表实现的,只有精确匹配索引列的查询才有效,不支持范围查询
R-Tree索引 空间索引是MyISAM引擎的一个特殊索引类型,主要用于地理空间数据类型,通常使用较少
Full-text索引 是一种通过建立倒排索引,快速匹配文档的方式

注:我们平常所说的索引,如果没有特别指明,都是指B+树结构组织的索引。

  • B-Tree(多路平衡查找树)

以一颗最大度数(max-degree)为5的b-tree为例(每个节点最多存储4个key,5个指针):

请添加图片描述

  • B+Tree

以一颗最大度数为4的b+tree为例:请添加图片描述

相对于 B-Tree的区别:

  1. 所有的数据都会出现在叶子节点
  2. 叶子节点形成一个单向链表

​ MySQL索引数据结构对经典的B+Tree进行了优化。在原B+Tree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指向相邻叶子节点的链表指针,就形成了带有顺序指针的B+Tree,提高区间访问的性能。
请添加图片描述

  • Hash

    哈希索引就是采用一定的hash算法,将键值换算成新的hash值,映射到对应的槽位上,然后存储在hash表中

    如果两个或多个键值,映射到一个相同的槽位上,他们就产生了hash冲突,可以通过链表解决

    • 特点
      • hash索引只能用于对等比较(=,in),不支持范围查询(between,<,>,…)
      • 无法利用索引完成排序操作
      • 查询效率高,通常只需要一次检索就可以了,效率通过高于B+Tree索引
    • 存储引擎支持
      • 在MySQL中,支持hash索引的是Memory引擎,而InnoDB中具有自适应hash功能,hash索引是存储引擎根据B+Tree索引在指定条件下自动构建的

思考

为什么InnoDB存储引擎选择使用B+Tree索引结构

  1. 相对于二叉树,层次更少,搜索效率高
  2. 对于B-Tree,无论是叶子节点还是非叶子节点,都会保存数据,这样导致一页中存储的键值减少,指针跟着减少,要保存大量的数据,只能增加树的高度,导致性能降低
  3. 相对hash索引,B+Tree支持范围匹配及排序操作

索引

索引是高效获取数据的数据结构

分类

分类 含义 特点 关键字
主键索引 针对于表中主键创建的索引 默认自动创建,只能有一个 PRIMARY
唯一索引 避免同一个表中某数据列中的值重复 可以有多个 UNIQUE
常规索引 快速定位特定数据 可以有多个 -
全文索引 查找的是文本中的关键词,而不是比较索引的值 可以有多个 FULLTEXT

在InnoDB引擎中,根据索引的存储形式,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分类 含义 特点
聚集索引 将数据存储与索引放到了一块,索引结构的叶子节点保存了行数据 必须有,而且只有一个
二级索引 将数据与索引分开存储,索引结构的叶子节点关联的是对应的主键 可以存在多个

聚集索引选取规则

  • 如果存在主键,主键索引就是聚集索引
  • 如果不存在主键,将使用第一个唯一(UNIQUE)索引作为聚集索引
  • 如果表没有主键,或没有合适的唯一索引,则InnoDB会自动生成一个rowid作为隐藏的聚集索引

思考

-- 1.以下SQL语句,哪个执行效率高? 为什么?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 = 10;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 = 'Arm';
-- 备注:id为主键,name字段创建的有索引
/* 第一个高 */

InnoDB主键索引的B+Tree高度为多高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索引的语法

  • 创建索引
create [unique|fulltext] index index_name on table_name(index_col_name,...);
  • 查看索引
show index from table_name;
  • 删除索引
drop index index_name on table_name;
  • 案例
-- 1. name字段为姓名字段,该字段值会重复,为该字段创建索引,索引名称为idx_uesr_name,在tb_user表中
create index idx_user_name on tb_user(name);
-- 2. phone手机号字段的值,是非空,且唯一的,为该字段创建唯一索引
create unique index idx_user_phone on tb_user(phone);
-- 3.为profession、age、status创建联合索引
create index idx_user_pro_age_sta on tb_user(profession,age,status);
-- 4.为email建立合适的索引来提升查询效率
create index idx_user_email on tb_user(email);

SQL性能分析

  • SQL的执行频率

    MYSQL客户端连接成功后,通过 show [session | global] status 命令可以提供服务器状态信息。通过如下指令,可以查看当前数据库的INSERT 、UPDATE、DELETE、SELECT的访问频次: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Com____';
    

请添加图片描述

  • 慢查询日志

    慢查询日志记录了所有执行时间超过指定参数(long_query_time,单位:秒,默认10秒)的所有SQL语句的日志。

    MYSQL的慢查询日志默认没有全部开启,需要在MYSQL的配置文件(/etc/my.cnf)中配置如下信息:

    # 开启MYSQL慢查询日志开关
    slow_query_log = 1
    # 设置慢日志的时间为2秒,SQL语句执行超过两秒,就会视为慢查询,记录慢查询日志
    long_query_time = 2
    
  • profile详情

show profiles 能够在做SQL优化时帮助我们了解时间都耗费到哪里去了。通过have_profiling参数,能够看到当前MYSQL是否支持profile操作:

select @@have_profiling;

默认profiling是关闭的,可以通过set语句在session/global级别开启profiling:

set profiling = 1;

执行一系列的业务SQL的操作,然后通过如下指令查看指令的执行耗时:

-- 查看每一条SQL的耗时基本情况
show profiles;
# 查看指定query_id的SQL语句各个阶段的耗时情况
show profile for query query_id;
# 查看指定query_id的SQL语句CPU的使用情况
show profile cpu for query_id;
  • explain执行计划

    explain 或者desc命令获取MYSQL如何执行select语句的信息,包括在select语句执行过程中表如何连接和连接的顺序

    # 直接在select语句之前加上关键字explain /desc
    explain select 字段列表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explain执行计划各字段的含义

    • id:select查询到的序列号,表示查询中执行select字句或者表的操作顺序(id相同,执行顺序从上到下,id不同,值越大,越先执行)
    • type:表示连接类型,性能有好到差的连接类型为null、system、const、eq_ref、ref、range、index、all
    • possible_key:显示可能应用在这张表的索引,一个或多个
    • key:实际用到的索引,如果为null,则没有使用索引
    • key_len:表示索引中使用的字节数,该值为索引字段最大可能长度,并非实际使用长度,在不损失精确性的前提下,长度越短越好。
    • filtered:表示返回结果的行数占需读取行数的百分比,filtered的值越大越好

索引使用

  • 最左前缀法则
    如果索引了多列(联合索引),要遵守最左前缀法则。最左前缀法则指的是查询从索引的最左列开始,并且不跳过索引中的列。如果跳过了某一列,索引将部分失效。

  • 范围查询
    联合索引中,出现范围查询(<,>),范围查询右侧的列索引失效

  • 索引列运算

    不要在索引列上进行运算操作,否则索引将失效

  • 字符串不加引号
    字符串类型字段使用时,不加引号,索引将失效

  • 模糊查询

    如果仅仅是尾部模糊匹配,索引不会失效。如果是头部模糊匹配,索引失效

  • or连接条件

    用or分割开的条件,如果or前的条件中的列有索引,后面的列中没有索引,那么涉及到的索引都不会被用到

  • 数据分布影响
    如果MYSQL评估使用索引比全表更慢,则不使用索引

  • SQL提示

    SQL提示,是优化数据库的一个重要手段,简单来说,就是在SQL语句中加入一些人为的提示来达到优化操作的目的

    # use index 建议数据库使用哪个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tb_user use index(idx_user_pro) where 条件;
    # ignore index 告诉数据库不用哪个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tb_user ignore index(idx_user_pro) where 条件;
    # force index 强制使用哪个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tb_user force index(idx_user_pro) where 条件;
    
  • 覆盖索引
    尽量使用覆盖索引(查询使用了索引,并且需要返回的列,在该索引中以及全部能够找到)减少select *

  • 前缀索引

    当字段类型为字符串时,有时候需要索引很长的字符串,这会让索引变的很大,查询时,浪费大量的磁盘IO,影响查询效率。此时可以只将字符串的一部分前缀,建立索引,这样可以大大节约索引空间,从而提高索引效率

    create index idx_xxxx on table_name(column(n));
    

索引设计原则

  1. 针对于数据量较大,且查询比较频繁的表建立索引
  2. 对于常作为查询条件(where)、排序(order by)、分组(group by)操作的字段建立索引
  3. 尽量选择区分度高的列作为索引,尽量选择建立唯一索引,区分度高,使用索引的效率就越高
  4. 如果是字符串类型的字段,字段的长度较长,可以针对于字段的特点,建立前缀索引
  5. 尽量使用联合索引,减少单列索引,查询时,联合索引很多时候可以覆盖索引,节省存储空间,避免回表,提升查询效率
  6. 要控制索引的数量,索引并不是多多益善,索引越多,维护索引结构的代价也就越大,会影响增删改的效率
  7. 如果索引列不能存储null值,请在创建表时使用not null约束他。当优化器知道每列是否包含null值时,他可以更好的确定哪个索引最有效的用于查询

SQL优化

插入数据

  • insert 优化

    • 批量插入
    insert into tb_test values (1,'tom'),(2,'cat');
    
    • 手动提交事务
    start transaction;
    insert into tb_test values (1,'tom'),(2,cat);
    insert into tb_test values (3,'cer'),(4,'pig');
    commit;
    
    • 主键顺序插入
    主键乱序插入:8,1,9,50,44
    主键顺序插入:1,2,3,4,5,6
    
  • 大批量插入数据

    如果需要一次性插入大批量数据,使用insert语句插入性能较低,此时可以使用MYSQL数据库的load指令进行插入,操作如下:

    # 客户端连接服务端时,加上参数 --local-infile
    mysql --local-infile -u root -p
    # 设置全局参数local_infile = 1;
    # 执行load指令将准备好的数据,加载到表结构中
    load data local infile '/root/sql.log' into table 'tb_user' files terminated by ',' lines terminated by '\n'
    

主键优化

  • 数据组织方式

    在InoDB存储引擎中,表数据都是根据主键顺序组织存放的,这种存储方式的表称为索引组织表

  • 页分裂

    页可以为空,也可以填充一半,页可以填充100%。每个页包含了2-N行数据(如果一行数据多大,会行溢出),根据主键排列

  • 页合并

    当删除一行记录时,实际上记录并没有被物理删除,只是记录被标记(flaged)为删除并且它的空间变得允许被其他记录声明使用。

    当页中删除的记录达到MERGE_THRESHOLD(默认为页的50%),InnoDB会开始寻找最靠近的页(前或后)看看是否可以将两个页合并以优化空间使用

  • 主键设计原则

    • 满足业务需求的情况下,尽量降低主键的长度
    • 插入数据时,尽量选择顺序插入,选择使用AUTO_INCREMENT自增主键
    • 尽量不要使用UUID做主键或者是其他自然主键,如身份证号
    • 业务操作时,避免对主键的修改

order by优化

  1. 根据排序字段建立合适的索引,多字段排序时,也遵循最左前缀法则
  2. 尽量使用覆盖索引
  3. 多字段排序,一个升序一个降序,此时需要注意联合索引在创建时的规则
  4. 如果不可避免的出现filesort,大数据量排序时,可以适当增大排序缓冲区 sort_buffer_size(默认)
using index:直接通过索引返回数据,性能高
using filesort:需要将返回的结果在排序缓冲区排序

group by优化

  1. 在分组操作时,可以通过索引来提高效率
  2. 分组操作时,索引的使用也是满足最左前缀法则的

limit优化

​ 覆盖索引+子查询

count优化

​ 性能:count(字段)< count(主键 id)<count (1) ≈count(*)

update优化

尽量根据主键/索引字段进行数据更新

视图

视图是一种虚拟存在的表。视图中的数据并不在数据库中实际存在,行和列数据来自定义视图的查询中使用的表,并且在使用视图时动态生成的。通俗的讲,视图只保存了查询的SQL逻辑,不保存查询结果。所以我们在创建视图的时候,主要的工作就落在创建这条SQL查询语句上

  • 创建
create [or replace] view 视图名称[(列名列表)] as select语句 [with [cascaded | local] check option];
-- 例子
create or replace view stu_1 as select id,name from emo where id <10;
  • 查询
-- 查看创建视图语句:show create view 视图名称;
-- 查看视图数据:select * from 视图名称...;
  • 修改视图
方式1:create [or replace] view 视图名称[(列名列表)] as select语句 [with[cascaded | local]check option];
方式2:alter view 视图名称[(列明列表)] as select语句 [with[cascaded | local]check option];
  • 删除视图
drop view 视图名称;
  • 视图的检查选项

    当使用with check option子句创建视图时,MYSQL会通过视图检查正在更改的每个行,例如 插入,更新,删除,以使其规范视图的定义。MYSQL允许基于另一个视图创建视图,他还好检查依赖视图中的规则以保持一致性。为了确定检查的范围,MYSQL提供了两个选项:CASCADED 和LOCAL,默认值为CASCADED

  • 视图的更新及作用

    要使视图可更新,视图的行与基础表中的行之间必须存在一对一的关系。如果视图包含以下任何一项,则该视图不可更新:

    • 聚合函数或窗口函数(sum()、min()、max()、count()等)
    • DISTINST
    • GROUP BY
    • HAVING
    • UNIQUE 或者 UNION ALL

视图的作用

  1. 简单

    视图不仅可以简化用户对数据的理解,也可以简化他们的操作。那些被经常使用的查询可以被定义为视图,从而使得用户不必为以后的操作每次指定全部的条件

  2. 安全

    数据库可以授权,但不能授权到数据库特定行和特定列上。通过视图用户只能查询和修改他们所能见到的数据

  3. 数据独立

    视图可帮助用户屏蔽真实表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

视图案例

-- 1. 为了保证数据库表的安全性,开发人员在操作tb_user表时,只能看到用户的基本字段,屏蔽手机号和邮箱两个字段
create view tb_user_view as select id,name,profession,age,gender,status,createtime from tb_user;
select * from tb_user_view

-- 2.查询每个学生所选修的课程(三表联查),这个功能在很多业务中都有使用到,为了简化操作,定义一个视图
select s.name,s.no,c.name from student s student_course sc,couse c where s.id =sc.studentid and sc.courseid = c.id;

create view tb_stu_course_view as select s.name student_name,s.no student_no,c.name course_name from student s student_course sc,couse c where s.id =sc.studentid and sc.courseid = c.id;

select * from tb_stu_course_view;

存储过程

介绍:存储过程是实现经过编译并存储再数据库中的一段SQL语句的集合,调用存储过程可以简化应用开发人员的很多工作,减少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传输,对于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是有好处的

存储过程的思想上很简单,就是数据库SQL语言层面的代码封装与重用。

  • 特点

    • 封装,复用
    • 可以接受参数,也可以返回数据
    • 减少网络交互,效率提升
  • 创建

create procedure 存储过程名称([参数列表])
begin
	SQL语句
end;
  • 调用
call 名称([参数]);
  • 查看
select * from information_schema.routines where routine_schema = 'xxx'; --查询指定数据库的存储过程及状态信息
show create procedure 存储过程名称; -- 查询某个存储过程的定义
  • 删除
drop procedure 存储过程名称;

变量

  • 系统变量:是MYSQL服务器提供,不是用户定义的,属于服务器层面。分为全局变量(global)、会话变量(session)。
-- 查看系统变量
show session variables;
-- 通过like模糊匹配方式查找变量
show session variables like 'auto%';
-- 设置系统变量
set [session|global] 系统变量名 = 值;
set @@[session|global] 系统变量名 = 值;
  • 用户自定义变量

是用户根据需要自己定义的变量,用户变量不用提前声明,再用的时候用‘ @变量名’ 使用就可以。其作用域为当前连接

-- 赋值
set @myname = 'itcast';
set @age := 10;
-- 使用
select @myname;
  • 局部变量

是根据需要定义再局部生效的变量,访问之前,需要declare声明。可用作存储过程内的局部变量和输入参数,局部变量的范围是在其内声明的begin … end块

-- 声明
declare 变量名 变量类型 [default];
# 变量类型就是数据库字段类型:int、char、varchar等
-- 赋值
set 变量名 = 值;
set 变量名 :=值;
select 字段名 into 变量名 from 表名...;

触发器

介绍:触发器是与表有关的数据库对象,指在insert/update/delete之前或之后,触发并执行触发器中定义的SQL语句集合。触发器的这种特点可以协助应用在数据库端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日志记录,数据校验等操作

使用别名old和new来引发触发器中发生变化的记录内容,这与其他的数据库是相似的。现在触发器还只支持行级触发,不支持语句级触发

触发器类型 new和old
insert型触发器 new表示将要或者已经新增的数据
update型触发器 old表示修改之前的数据,new表示将要或已经修改后的数据
delete型触发器 old表示将要或者已经删除的数据
 -- 创建触发器
 create trigger 名称
 before/after insert/update/delete
 on 表名 for each row 
 begin 
 	trigger_stmt
 end;
 
 -- 查看
 show triggers;
 -- 删除
 drop trigger [schema_name]trigger_name;

锁是计算机协调多个进程或线程并发访问某一资源的机制。在数据库中,除传统的计算资源(cpu、ram、I/O)的争用以外,数据也是一种供许多用户共享的资源。如何保证数据并发访问的一致性、有效性是所有数据库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锁冲突也是影响数据库并发访问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这个角度来说,锁对数据库而言显得尤其重要,也更加复杂。

  • 分类
    • 全局锁:锁定数据库中的所有表
    • 表级锁:每次操作锁住整张表
    • 行级锁:每次操作锁住对应的行数据

全局锁

​ 全局锁就是对整个数据库实例加锁,加锁后整个实例就处于只读状态,后续的DML的写语句,DDL语句,已经更新操作的事务提交语句都将被阻塞

​ 其典型的使用场景是做全库的逻辑备份,对所有的表进行锁定,从而获取一致性视图,保证数据的完整

-- 加锁
flush tables with read lock;
-- 执行逻辑备份
mysqldump -uroot -p1234 itcast >itcast.sql #windows命令行执行
-- 解锁
unlock tables;
  • 特点

    数据库加全局锁,是一个比较重的操作,存在以下问题

    1. 如果在主库上备份,那么在备份期间都不能执行更新,业务基本就得停摆
    2. 如果在从库上备份,那么在备份期间从库不能执行主库同步过来的二进制日志,会导致主从延迟

表级锁

表级锁,每次操作锁住整张表。锁定粒度大,发送锁冲突的概率最高,并发度最低。应用在MyISAM、InnoDB等存储引擎中

对于表级锁,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 表锁
  2. 元数据锁
  3. 意向锁
  • 表锁

    对于表锁,分为两类:

    • 表共享读锁(read lock)
    • 表独占写锁(write lock)
-- 1. 加锁
lock tables 表名... read/write;
-- 2. 释放锁
unlock tables / 客户端断开连接;
  • 元数据锁

    MDL加锁过程是系统自动控制,无需显式使用,在访问一张表的时候会自动加上。MDL锁主要作用是维护表元数据的数据一致性,在表上有活动事务的时候,不可以对元数据进行写入操作。为了避免DML与DDL冲突,保证读写的正确性。

  • 意向锁

为了避免DML在执行时,加的行锁与表锁的冲突,在InnoDB中引入了意向锁,使得表锁不用检查每行数据是否加锁,使用意向锁来减少表锁的检查.

  1. 意向共享锁(IS):与表锁共享锁(read)兼容,与表锁排他锁(write)互斥。
  2. 意向排他锁(IX):与表锁共享锁(read)及排他锁(write)都互斥。意向锁直接不会互斥

行级锁

行级锁,每次操作锁住对应的行数据。锁定粒度最小,发生锁冲突的概率最低,并发度最高。

  1. 共享锁(S):允许一个事务去读一行,阻止其他事务获得相同数据集的排他锁。
  2. 排他锁(X):允许获取排他锁的事务更新数据,组织其他事务获得相同数据集的共享锁和排他锁。

,发送锁冲突的概率最高,并发度最低。应用在MyISAM、InnoDB等存储引擎中

对于表级锁,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 表锁
  2. 元数据锁
  3. 意向锁
  • 表锁

    对于表锁,分为两类:

    • 表共享读锁(read lock)
    • 表独占写锁(write lock)
-- 1. 加锁
lock tables 表名... read/write;
-- 2. 释放锁
unlock tables / 客户端断开连接;
  • 元数据锁

    MDL加锁过程是系统自动控制,无需显式使用,在访问一张表的时候会自动加上。MDL锁主要作用是维护表元数据的数据一致性,在表上有活动事务的时候,不可以对元数据进行写入操作。为了避免DML与DDL冲突,保证读写的正确性。

  • 意向锁

为了避免DML在执行时,加的行锁与表锁的冲突,在InnoDB中引入了意向锁,使得表锁不用检查每行数据是否加锁,使用意向锁来减少表锁的检查.

  1. 意向共享锁(IS):与表锁共享锁(read)兼容,与表锁排他锁(write)互斥。
  2. 意向排他锁(IX):与表锁共享锁(read)及排他锁(write)都互斥。意向锁直接不会互斥

行级锁

行级锁,每次操作锁住对应的行数据。锁定粒度最小,发生锁冲突的概率最低,并发度最高。

  1. 共享锁(S):允许一个事务去读一行,阻止其他事务获得相同数据集的排他锁。
  2. 排他锁(X):允许获取排他锁的事务更新数据,组织其他事务获得相同数据集的共享锁和排他锁。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0_51353633/article/details/129759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