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parse() 全面用法介绍

JSON 通常用于与服务端交换数据。在接收服务器数据时一般是字符串。我们可以使用 JSON.parse() 方法将数据转换为 JavaScript 对象。

语法

JSON.parse(text[, reviver])

text:必需, 一个有效的 JSON 字符串。
reviver: 可选,一个转换结果的函数, 将为对象的每个成员调用此函数。如果是一个函数,则规定了原始值如何被解析改造,在被返回之前。
如果从服务端接收的是数组的 JSON 数据,则 JSON.parse 会将其转换为 JavaScript 数组:

例如:

myArr = JSON.parse(this.responseText);
document.getElementById(“demo”).innerHTML = myArr[1];

如果从服务端接收的是 JSON 对象,则 JSON.parse 会将其转换为 JavaScript 对象:

myObj = JSON.parse(this.responseText);
document.getElementById(“demo”).innerHTML = myObj.name;
使用 JSON.parse()
JSON.parse(‘{}’); // {}
JSON.parse(‘true’); // true
JSON.parse(‘“foo”’); // “foo”
JSON.parse(‘[1, 5, “false”]’); // [1, 5, “false”]
JSON.parse(‘null’); // null
JSON.parse(‘1’); // 1

使用 reviver 函数

如果指定了 reviver 函数,则解析出的 JavaScript 值(解析值)会经过一次转换后才将被最终返回(返回值)。更具体点讲就是:解析值本身以及它所包含的所有属性,会按照一定的顺序(从最最里层的属性开始,一级级往外,最终到达顶层,也就是解析值本身)分别的去调用 reviver 函数,在调用过程中,当前属性所属的对象会作为 this 值,当前属性名和属性值会分别作为第一个和第二个参数传入 reviver 中。如果 reviver 返回 undefined,则当前属性会从所属对象中删除,如果返回了其他值,则返回的值会成为当前属性新的属性值。

当遍历到最顶层的值(解析值)时,传入 reviver 函数的参数会是空字符串 “”(因为此时已经没有真正的属性)和当前的解析值(有可能已经被修改过了),当前的 this 值会是 {“”: 修改过的解析值},在编写 reviver 函数时,要注意到这个特例。(这个函数的遍历顺序依照:从最内层开始,按照层级顺序,依次向外遍历)

JSON.parse(‘{“p”: 5}’, function (k, v) {
if(k === ‘’) return v; // 如果到了最顶层,则直接返回属性值,
return v * 2; // 否则将属性值变为原来的 2 倍。
}); // { p: 10 }

JSON.parse(‘{“1”: 1, “2”: 2,“3”: {“4”: 4, “5”: {“6”: 6}}}’, function (k, v) {
console.log(k); // 输出当前的属性名,从而得知遍历顺序是从内向外的,
// 最后一个属性名会是个空字符串。
return v; // 返回原始属性值,相当于没有传递 reviver 参数。
});
// 1
// 2
// 4
// 6
// 5
// 3
// “”

注意事项:

JSON.parse() 不允许用逗号作为结尾,否则会报语法错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

JSON.parse(“[1, 2, 3, 4, ]”);
JSON.parse(‘{“foo” : 1, }’);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uclife/article/details/131306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