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主飞轮:苹果的周期持续增长策略与摩托罗拉、诺基亚的历史启示

在业务的洪流中,摩托罗拉、诺基亚和苹果三巨头矗立,它们像三座丰碑,代表着移动通信行业的三个不同周期,闪耀着历史的璀璨光芒。每一个周期,都有一座丰碑在那里,高高耸立,显示着它们的力量与荣耀。然而,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新的周期来临,这些丰碑是否能够继续保持其辉煌呢?

摩托罗拉、诺基亚和苹果,它们的兴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它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制定并执行恰当的“链主品牌”增长战略,才能成功跨越周期,实现企业的持续性增长。这个战略涵盖了:明确产业链增长方向、为主品牌重新定位、获取服务于竞争的技术、持续更新产品与业务组合,以及持续巩固竞争壁垒。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三家公司的历史,研究它们是如何制定和执行这个战略的,以及这个战略对它们的成功或失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确定产业链增长方向

产业链增长方向是企业战略的关键。摩托罗拉在通信设备领域有深厚的基础,而在移动通讯时代的初期,他们却未能准确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导致企业走入了困境。而苹果在面临重大的产业链转型时,准确识别到了消费电子市场的增长方向,成功地从个人电脑领域向移动设备领域转型,最终赢得了市场。

一曲"兴衰变奏"的序幕由摩托罗拉开启。在1G模拟移动电话的时代,摩托罗拉是独一无二的霸主。它的大哥大犹如香港电影中的社会潮流象征,代表着无处不在的通信革命。然而,就在摩托罗拉享受着它的辉煌时期,2G时代的阴影悄然降临。

2G时代,GSM数字手机市场的三足鼎立成形,诺基亚、爱立信与摩托罗拉同台竞技。摩托罗拉执着于模拟网络的地盘,失去了抓住市场变革的先机。相反,诺基亚、爱立信抓住了市场的机会,蓬勃发展。诺基亚用其过硬的手机质量和创新的塞班操作系统,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

然而,历史的巨轮总会在我们意想不到的时候转动。诺基亚舍不得全面推出智能手机,结果落得被苹果超越的下场。就像摩托罗拉一样,诺基亚过于保护老业务,以至于新的机遇悄然溜走。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5379745 查看本文章

接下来,我们的视线转向了苹果。这家一度被看作是“电脑公司”的企业,一跃成为行业风向标,引领了3G智能手机的时代。它用强大的处理器和卓越的操作系统,改变了手机行业。掌握未来的密码并不总是能让你战胜市场,关键在于如何使用这个密码。

新兴企业和中大企业在充满变数的市场环境中,都面临着如何通过创新保持企业增长的挑战。

首先,企业要洞察先机,找到新的增长方向这不仅需要企业具备前瞻性的视野,而且还需要企业有足够的勇气去舍弃现有的业务,尤其是在这些业务的增长速度已经下降的情况下。这就需要企业把握好“关键要素的十倍速变化”的规律,找到新的行业或者细分领域,这样才能在新的增长曲线上获得优势。摩托罗拉、诺基亚和三星都是在新的增长曲线上找到了自己的机会。

然后,企业需要有决断力,全力投入新的业务,甚至逆市而行。这需要企业有清晰的判断,技术、市场、组织等更关键的要素出现十倍速的变坏,就可能意味着企业需要做出新的判断和决策。

以英特尔为例,它在80年代之前主要是做处理器的,但在70年代,由于日本六大公司的竞争,使得存储器业务的成本降低到英特尔的十分之一,这个关键要素的变化,使得英特尔选择放弃存储器业务,全力支持新的业务线芯片业务的发展。

因此,摩托罗拉和诺基亚虽然都洞察到了市场的先机,但却迷茫在新旧业务的抉择中。这就需要企业在新的增长方向上有足够的决断力和行动力,才能真正实现增长的延续。

为主品牌重新定位:寻找一个扩展性更强的主品牌竞争优势

诺基亚在手机市场的初期,成功地为自己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形象。然而,在智能手机时代的浪潮下,诺基亚未能成功地重新定位其品牌,使得其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失去了竞争优势。

相比之下,在2G时代,苹果是一个被认为主要生产电脑的公司,而在3G智能手机时代,它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战略转型,实现了在全球手机市场的成功突破。

首先,苹果明确了产业链增长方向,认识到智能手机将是未来的趋势。

然后,苹果在移动设备领域的转型中,成功地为其主品牌重新定位,提出了“Think Different”的品牌战略,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打造出具有强大扩展性的竞争优势从电脑制造商转变为个人电子产品创新者。

 根据产业链增长方向获取服务于竞争的技术

在充满变数的市场环境中,从产业链增长方向获取服务于竞争的技术是企业持续增长的关键。摩托罗拉、诺基亚和苹果这三个行业巨头都有他们自己在技术获取和利用上的经验和教训。

摩托罗拉曾凭借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占据了市场的一席之地。然而,这个过度依赖单一技术的策略在智能手机时代显得力不从心。市场变化的脚步超过了摩托罗拉的预想,它的技术优势难以满足新的市场需求,这使得摩托罗拉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相较而言,诺基亚在面临技术和市场转型的时刻,虽然做出了改革的决策,但在实施过程中犹豫不决,缺乏决断力和执行力。这使得它在新的增长上失去了竞争优势,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苹果则不断地在整个产业链中探索、获取并应用新的技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这一策略既包括自主研发,也包括通过收购等方式快速获取新的技术。

自主研发:苹果公司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自主研发,推出了许多创新技术。iOS移动操作系统、Retina显示技术、Apple A系列处理器等,都是由苹果自家研发的。自主研发使苹果能够全面控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满足市场需求。

收购外部公司苹果也通过收购技术公司来获取服务于竞争的技术。2008年,苹果收购了半导体设计公司P.A. Semi,为自家研发的A系列处理器提供了基础。2010年,苹果收购了一家名为Lala的在线音乐服务商,这在后来成为了Apple Music的一部分。苹果收购了3D感应公司PrimeSense和人工智能公司Turi,分别为Face ID和Siri提供了核心技术。

合作伙伴关系苹果通过与合作伙伴共享技术和资源,来获取新的技术。与Intel公司长期合作,在其Mac电脑系列产品中使用Intel的处理器,直到最近才逐步转向使用自家研发的Apple Silicon。

开放开发者平台苹果通过为开发者开放iOS、macOS等操作系统的开发环境,吸引了大量的第三方开发者为其生态系统贡献应用和服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苹果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

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不能仅仅依赖现有的技术优势,而需要持续地获取和更新技术,以适应市场的变化。而苹果的成功则告诉我们,企业需要有预见性的眼光,通过自主研发或是技术收购等方式,获取并应用新的技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持续更新产品与业务组合窗体顶端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企业不仅需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产品和业务的持续更新,更需要根据产业链的增长方向和品牌的竞争优势来进行策略调整。

诺基亚在功能手机的时代,凭借着质量过硬的产品和精细的市场运营占据了全球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然而,当智能手机时代到来时,诺基亚却没有准确洞察产业链的发展趋势,保持既有的产品线和业务模式,没有及时的对产品和业务进行更新。更为重要的是,诺基亚并没有从根本上重新定位其主品牌,寻找一个扩展性更强的主品牌竞争优势,这使得它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竞争力下滑,被新兴的竞争者如苹果和三星赶超。

相比之下,苹果却准确把握了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其主品牌的竞争优势也在持续的产品和业务更新中得到了巩固和提升。在数字音乐时代,苹果推出了iPod,并凭此成功进入音乐产业链;在智能手机时代,苹果推出了iPhone,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拓展了其在通讯和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的地位;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时代,苹果又分别推出了iPad和Apple Watch,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各个产业链中的领先地位。

苹果公司产品列表

这些成功的背后,是苹果准确洞察产业链发展趋势的能力,以及其基于主品牌竞争优势进行持续的产品和业务更新的决心。这不仅使得苹果能在每一个新的市场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使得其主品牌的竞争优势在持续增长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因此,无论是新兴企业还是已经成熟的企业,都需要根据产业链的发展趋势以及自身品牌的竞争优势进行产品和业务的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实现持续的增长。

持续巩固竞争壁垒:一道防线,千锤百炼

构建和巩固竞争壁垒,宛如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以挡住竞争者的进攻。在早期的手机市场,摩托罗拉凭借卓越的技术优势独领风骚,然而,智能手机的风潮汹涌而至,这座“壁垒”随之崩溃。反观苹果,它通过源源不断的创新以及出色的品牌策略,稳固了自身的竞争壁垒,使其在风起云涌的市场中稳如磐石。

三家企业,摩托罗拉、诺基亚和苹果,他们的兴衰更迭像是一场华丽的戏剧,让我们得以洞见那些掌控市场生死的关键。他们尝试突破各自的发展周期,力求持续增长,但结果却各不相同。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经历警示我们,市场的变化如同沙漠中的流沙,难以捉摸。任何滞后于变化的迟钝反应,都可能使企业陷入无法逆转的境地。而持续获取并应用新技术,更新产品和业务组合,稳固竞争壁垒,这些都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关键。

然而,苹果的成功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这是一家既有对市场变化敏锐的洞察力,又有不懈的创新精神的公司,其成功一方面揭示了"链主飞轮"战略的巨大威力;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企业的每一个决策都是战略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在商业大海中破浪前行,实现跨越周期的持续增长。

"链主飞轮"(许战海原创方法论)的战略思考不仅是苹果的成功秘诀,同样也是其他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一剂良方。无论处于哪个行业,只要我们能够深入理解市场、在不同阶段正确定位主品牌、积极获取新技术、持续刷新产品与业务组合,且始终坚守竞争壁垒的防线,就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xuzhanhai/article/details/13108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