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西学渐东燎原势(一)

目录
1.品牌理念高瞻远瞩
2.全球化的品牌传播
3.本土化的品牌实践

2022年5月份,“中国ESG论坛2022“在北京举办,《上市公司ESG评价研究》、《中国ESG发展报告2021》、《中国上市公司ESG研究报告(2021)》蓝皮书等先后发布。业界认为,在疫情影响和“双碳”目标的带动下,政府主管部门、投资机构、智库、研究院校等,从政策制定、理论研究、实践发展方面,推动ESG理念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为国内上市公司ESG发展创造新机遇已成星火燎原之趋势。
品牌理念高瞻远瞩
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治理(Governance)的缩写,其核心理念是指企业在资本运营和经营管理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从环境承受力、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推动发展的新理念和考核评估新标准,其最终目的是推动企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品牌价值和社会责任的统一。
ESG核心概念,伴随着人类商业化实践而逐步演变成熟。文艺复兴后兴起于西方的重商主义风靡全球,资本的无序扩展引起竞相模仿。最终引发了环境污染、能源枯竭、唯利是图等一系列社会和伦理危机,逼迫人类开始反思探索新发展理念和模式。早在16世纪就出现了以价值观为驱动因素的伦理资本运营,20世纪60年代,伦理投资在获取收益的同时,结合社会责任、伦理行为、环境保护等观念,演变为早期的社会责任投资。到20世纪90年代,社会责任投资的概念进一步发展,演变为可持续责任投资。在此基础上,ESG发展框架和评估标准逐渐成型。
ESG概念最早于2004年由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 Global Compact)提出,2006年,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科菲.安南邀请了一批世界领先金融机构的投资者共同制定责任投资原则(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PRI),成立了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PRI)。并于同年4月将 PRI原则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发布,为将ESG纳入投资实践提供了可行性指南。
无论是观念性的虚拟品牌,还是固体的实物品牌。能否从微小发展壮大的根源,有且仅有一个,那就是品牌理念。是瞄准解决用户或全人类的问题,还是仅仅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不仅是品牌能否基业长青的分水岭,也是一个组织或国家能否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和原动力。今日能够成为全球新能源车绝对头部品牌的比亚迪,正是多年的厚积薄发,才让 “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品牌理念深入人心。从走向全球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 、“上合峰会”、“中国式现代化“、”脱贫攻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新能源、新基建等的战略布局和实践创新,无不证明“公者千古,私者一时“追求大同才是人类永恒的梦想。
从远在国外的切尔洛贝利和福岛核泄漏,大众汽车的排放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力拓集团炸毁保护区岩洞;到近在国内核酸检测公司阴阳难辨的闹剧和沾着人血馒头扎堆上市、长生生物疫苗事件、“土坑”酸菜、酱油双标及添加剂、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上市公司天价薪酬、与民争利的平台经济、福报996、企业暴雷等引发的一系列环保危机和社会危机,无不昭示着企业道德血液的缺乏和责任担当的缺失。就连股神巴菲特 “没有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国致富“的至理名言也被抛之脑后。
通过ESG发展模式和评估标准,规范资本无序扩张,引导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健康发展,在征服星辰大海的浪潮中勇于开荒正逢其时和恰到好处。
全球化的品牌传播
因ESG发展理念的普世价值,一经提出,就得到各国监管机构及产业界的广泛认同,引起国际多边、双边组织的高度重视。
由谁首创、提倡新发展模式和理念至关重要,中国自古就有“间不疏亲、鄙不谋尊“的古训,在其位,才能谋其政。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由联合国提出ESG而备受各国重视是水到渠成的必然之举。
其次,在人类发展面临困境之际倡导的ESG发展理念和评估标准,符合群经之首《周易》讲究时、位、数三者统一的智慧。趋势和时机,是品牌布局和运营首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它决定着品牌的生死存亡。时机恰当,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而当企业或组织处于式微之时,谋求生存而非发展为第一要务,脱离现状的制约,再伟大而荣光的理念和构想也难以传播和执行落地。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忽视自身行业特性和发展阶段,缺乏对工作轻重缓急的铺排,死搬硬套头部互联网或者科技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好像一架波音747拉着一辆宝马X6狂奔,奔向至暗时刻或车毁人亡只是时间问题。
此后,在UNPRI的引领和推动下,ESG从ESG实践和ESG投资两个方面在全球迅猛发展。ESG投资是将ESG相关因素纳入投资研究实践中,在基于传统财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E、S、G三个维度考察企业中长期发展潜力。2021年,全球涉及ESG投资的资产规模超过121万亿美元,较2020年的103.4万亿美元增长超过17%。截至2022年6月30日,共有5021家机构加入PRI,其中,资产管理者3811家,资产所有者694家,服务提供商516家。
根据GSIA的统计,从2018到2020年,ESG投资资产规模最大的是美国和欧洲,占全球可持续投资资产的80%以上。资产增长最快的是加拿大,增长48%。其次是美国,增长42%。日本位列第三,增长34%,欧洲的该项数据为下降13%。作为ESG投资实践主体,投资机构更关注战争风险、气候变化与碳排放、劳动力公平及待遇,以及董事会有效性、公司上市政策、股权设计等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主题。
ESG从概念提出,到评价标准细化、创新应用,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这离不开UNPRI的组织推动。任何品牌从诞生到广泛传播应用,背后都离不开一位强有力的个人或组织的持续推动,如乔布斯与苹果、王传福与比亚迪、大疆与王韬、华为与任正非、雷军与小米等。他们的战略眼光和气度格局,至少占品牌能否行稳致远70%的因素。就像马云的名言,三流的创意配备一流的执行团队,可以产生二流的执行效果,一流的创意配备二流的执行团队,只能产生三流的执行效果。类似于同一风口赛道下,同一政策产业配套区域内,同一时间点起步的品牌,有的折戟沉沙,有的一飞冲天。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0_73929413/article/details/131190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