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元境郭旷野:多端时代,云渲染在为元宇宙开发降本

当“AI进入iPhone时代”时,创造iPhone的苹果带着Vision Pro来了。在元宇宙初创企业今年上半年融资(6.6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29.3亿美元)大幅下降的背景下,苹果硬件新产品的问世被视作元宇宙赛道的“提气”之举。

随着Meta、苹果等XR硬件在今年的推陈出新,适配它们的应用程序和内容市场将产生新需求,刺激游戏、影视、文旅、电商等场景的应用朝着3D方向迭代,也将为元宇宙应用的开发者和内容创作者提供新思路。

反馈增长与否的数据不会马上产生,但为元宇宙应用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阿里元境在上半年的市场中发现了些许变化:客户在认真思考元宇宙了。阿里元境的副总经理郭旷野解释,在元宇宙的概念退热周期里,采用方不再追求噱头,而是回归商业本质,重新结合自身产品思考如何让元宇宙嵌入到业务环节,为品牌或者用户带去价值。

在元宇宙硬件端推陈出新的节点,《元宇宙日爆》对话阿里元境副总经理郭旷野,探究市场变化的同时,也试图从应用和场景的开发层面提供新路径。

“开发者可以考虑用云版本降本增效”

元宇宙日爆:端硬件厂商在卷头显和眼镜,苹果VisionPro已经发布,VR/AR以及MR内容和应用需求会增加。阿里元境的跨端实时云渲染能力是否支撑XR应用场景?

郭旷野:云渲染本身并不挑终端类型,不论内容VR的还是混合现实的MR。但从这次VisionPro配置可以看出,未来XR的应用需要很高的图形算力来呈现近乎真实得场景,才能带来非同一般的用户侧体验,这会为实时云渲染的云上图形算力带来更大的发挥空间。云上弹性算力可以根据XR应用的需求灵活分配,满足业务大规模接入需求,同时能避免额外的消耗,降低使用成本。所以,实时云渲染是未来XR应用大规模使用不可或缺的服务。

在VR领域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尝试,技术上走得通,但我认为市场的基建支撑还不够好,对于用户来说,网络不够快可能会影响体验效果,我不认为VR在这半年会进入到大规模的应用阶段,但应用开发者、内容创作者可以为XR端提前做一些准备,可以试试阿里元境的实时云渲染的跨端互通能力。

元宇宙日爆:对游戏和其他的元宇宙内容或应用的开发者来说,投入技术的资源成本不低,你认为他们目前还可以从哪些环节降本增效?

郭旷野:我们观察到,很多开发者想做多端覆盖,包括PC端、移动端,甚至未来还有VR、AR端,他们希望尽量多得接触到不同的用户群。但多端全覆盖的过程中,要做很多投入。

首先,要做大量的设备适配,考虑能支持什么机型,这代表能覆盖多少市场。然后,以最常见的游戏场景来说,从做出来到平滑运行,刚开始一般来说需要10帧,接下来要花一大段时间去把它优化到60帧,然后再花时间把想要覆盖的所有机型全部都优化到60帧。最后,不管是上载到主机还是浏览器、PC,都得做移植,每一次移植都是几个月的工作量。

游戏行业的资源费用一直在降,但现实是,如果开发者想在一个平台型应用里嵌入一个很重的引擎和游戏,第一天就会因为其他原因Pass了,因为包体可能从30M一下子要涨到200M,完后还得再加一堆下载,在平台那根本跑不过去。为了过去就得大幅删减、优化,做很多游戏技术层面的改造。

你会发现,游戏技术可能不是难事,资源费用也在逐渐降下来,但折算一下资源使用成本和投入的开发量,真的很耗费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做一个云版本就很有优势了,通过云渲染的方式,可以做得很轻。快的话可能只需要四、五个月时间能够推向市场,体验一致,迭代也很快。

所以已经有很多开发者选择了元境提供的实时云渲染这种方式,因为这是真的在降研发成本,因为不用再一次次单端搞渲染、端端搞移植了,开发者可以留出更多时间和投入去做创新。

 阿里元境的云游戏PaaS解决方案

元宇宙日爆:阿里元境服务元宇宙产业和其他公司不太一样,从过去的云游戏事业部到品牌升级为元境,始终在提供基础设施服务,为什么没有做一个自有品牌的元宇宙空间?

郭旷野:在内容引擎已经足够好的基础上,阿里元境又有广泛且稳定的实时云渲染能力,做一个宏大的元宇宙空间并非不行,也愿意慢慢等它开花结果。但我们更多在思考,它到底能给客户和用户带来什么价值?我觉得,用户价值是元宇宙每个环节的参与方都该沉心思考的问题。

如果你仔细观察元宇宙底层的核心技术就会发现,其实它是游戏内容的技术,而这个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我们很清醒,不要贸然地去PK一个30多年行业。就像Unity为什么这么完备,因为它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开发。内容引擎已经很成熟了,那么阿里元境能为元宇宙做什么?

我们和很多优秀的内容建设者沟通过,他们反馈,内容过关了,场景也过关了,但95%的流量最后都流失了。找体验层面的原因发现,有两部分情况很不友好,一个是用户进来前,要大量的Loading,等待的时间很长;另一个是对开发方的,他们要把内容下发给大量的端。无论是用户还是开发方,大家都耗不起这个时间。

现阶段,我认为大家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元宇宙内容的消费时间大概就在10到15分钟,提供方就应该匹配一个10到15分钟的消费形式。

我们认为,通过PaaS平台输出广泛且稳定的实时云渲染就是为这种消费形式服务,这也是阿里元境能为元宇宙行业提供的用户价值。我们与元宇宙有很强的契合度,也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和生态合作,让大家利用已有的像Unity、Imagination这样的好工具,在我们的平台上开花结果。

不做“场”的另一个原因是阿里元境属于To B服务商,要尊重客户的渠道。而且,元宇宙行业也比较早期,现在谈入口还为时过早。

“概念凉下来,采用方在探索商业闭环”

元宇宙日爆:在6月3日的Uwin元宇宙与“云游戏+”论坛上,阿里巴巴云游戏事业部(元境)总经理王矛提到,今年很多客户开始认真思考元宇宙了。如果从技术服务商的角色看市场,这种“认真”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郭旷野:今年和去年相比,一个很直观的变化是采用元宇宙的客户在想商业层面的东西了。去年元宇宙有热度、有噱头,很多品牌愿意借元宇宙做影响力,热度刺激下,很少去想商业上的东西,因为大家都没做过,都想尝试一下。比如结合元宇宙推一个新品,最后形成了一定的曝光。概念热的时候,奔着噱头去也没什么不可以,因为确实引来了流量。

但今年概念凉下来了,大家反而开始沉下心思考“元宇宙到底能为自己带来什么”,比如流量导向了哪里,用户对品牌价值到底增强了多少。这无论对技术发展还是行业发展都不是坏事,说明大家回归到商业本质上了。

元宇宙日爆:概念凉下来,品牌再提元宇宙,投入的积极性变弱了?

郭旷野:积极性强弱还是与客户投入元宇宙后的效果有关。

有一些品牌尝到了甜头,比如我们很早合作的一家知名汽车品牌,它的出发点很简单,但是强需求向的。他们一开始也没想太多,因为他们每一次的工厂开张或者新车发布,都会依照惯例去讲车背后的故事,还会请客户、用户去工厂参观,而2D视频的这种媒介传播不太好表达,他们就在疫情期间制作了一个3D空间,结果把以前的线下体验在线上的3D空间里转活了。跑起来后,他们还持续投入,逐渐形成了一个虚拟工厂参观的项目。

当然还有一些借元宇宙把品牌打出去了,最后可能发现这个作用好像和发一篇新闻稿或者是做一个视频的差别不太大。今年他们更希望能看到一条明确的线,思考做元宇宙到底是用来引流,还是提供更好的体验,还是达到更好的呈现,甚至细化到呈现好了有什么价值,他们会把整个闭环想完整,其实就是在思考如何让元宇宙成为业务中的一环,承担用户价值。

 阿里元境支持的文旅元宇宙“东湖樱园”

元宇宙日爆:除了云游戏,还有哪些元宇宙需求方在使用阿里元境的服务?有没有新的增量场景?

郭旷野:阿里元境一直在服务除了云游戏以外的客户,文旅、营销是主要的一类,制造业、房地产、体育、电商等领域也展现出了需求。今年尽管还没有在单点的某个领域听到明显的新增场景,但从我们的实践观察,文旅和营销这两个领域的元宇宙应用场景相对较为成熟了,他们慢慢摸到了门道,知道怎么打了。另外,我们觉得,电商未来两到三年内可能很具备用好元宇宙的潜质。

“生态够大时,跨平台互通才有价值”

元宇宙日爆:人们对理想的元宇宙想象除了零延迟、沉浸式之外,还得能跨平台,特别是打破品牌竞争带来的壁垒限制,这种思想在Web3行业非常流行。你怎么看Web3元宇宙?

郭旷野:你提到的其实是开源生态探索的元宇宙。我觉得,开源生态有两种实现形式,一种就是一个平台足够大了,它上面自然就长出生态了;另一种形式是标准互通了,开源生态的元宇宙也能发展起来,就像网页一样,标准通了,你就可以从一个网页跳到另外一个网页。

我认为,现阶段还不是需要打造出一个“大一统元宇宙”、能把所有人都放进去的时机,当前更多需要明确的是在标准化上。当然,这也并不妨碍大家去探索大平台的元宇宙,市场也最终会验证它能否成功。

元宇宙日爆:阿里元境能提供的PasS式“跨”能力主要指向“跨端”,比如元宇宙内容的PC端和手机端实时同步。那么,未来的元宇宙能否实现真正的跨平台,让用户不用再忍受“微信打不开淘宝”这种麻烦?

郭旷野:从技术追求的视角看,跨平台的大型元宇宙在未来会实现的。但短期来看,我们需要思考实现的必要性有没有那么强。当前来看,支持这样做的动机还不够强大,因为市场上每个元宇宙的生态都还很小,还没有太多的流量支持你去强调有多么互通。当元宇宙生态再长大一点、让大家能看到互通能带来的真实好处时,自然会互通,因为从长线来看,用户一定需要更多的内容,他会有从一个平台跳到另一个平台的需求,你不互通,用户就会去找能互通的。

所以,创建好的内容、不断提升零延迟的能力、吸引更多用户进入元宇宙,再去谈互通才更有价值。

元宇宙日爆:你认为元宇宙现在处于哪个阶段了?最高阶的元宇宙应该是什么样的?

郭旷野:现在大家对元宇宙是啥的定义还很不一样,我认为它还很早期,是因为商业生态还没释放出繁荣信号,因为任何一个新的技术、新的场景都要回归到提升人类社会的物质与精神发展的,但现在看,元宇宙还没有表现出这种能力。

就我自己的观察,有一些小规模的商业闭环正在慢慢形成,有一些用户价值正在逐步产出。但想要达到真正的规模化,还有一段的距离。因为技术标准、基础设施还在逐步的完善和升级中。

如果从基础设施这个层面看,底层得达到像现在大家都能直接开淘宝店这种成熟度,才能迎来所谓元宇宙时代的真正爆发,我觉得还需要10年的努力。

元宇宙日爆:除了商业闭环,元宇宙的爆发还需要哪些准备?比如是不是得又一个现象级的产品触发点?

郭旷野:产品、用户、商业都需要相辅相成,元宇宙生态的所有要素都要积累到一定的体量才会迎来爆发。就拿用户习惯的改变来说,从我们2019年开始在国内市场做云游戏时就发现,用户习惯的改变和渗透需要时间、条件,要有一个成熟、靠谱的产品让用慢慢习惯使用它,然后接受它,再到有效仿者,当生态逐渐成长起来,规模红利才可能发生。

元宇宙需要稳扎稳打地成长,你看日本的虚拟展会Virtual Market,办到第七年才积累起百万用户,形式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它的渗透在不断发生。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BNews/article/details/131107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