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总结基础知识

权限关键字:

public:可以被所有其他类所访问,不同的包

protected:当前类的成员、同一个包中、不同包中对子类可见父类protected,继承类

default:同一包中的类可以访问,声明时没有加修饰符,认为是friendly。同一个包

private:只能被自己访问和修改

都可以修饰类中的成员变量和方法,但是只有public和友好型可以修饰类

(封装、抽象、多态、继承)

封装:隐藏内部实现过程,给调用者提供一个访问结果的方法,如Javabean的setter和getter。

抽象:类中的方法:(为了被继承而生,然后重写方法,必须是public或者protected)

  1. 抽象方法,没有方法体;

  2. 具体方法,有方法体。

接口中的方法:

1.方法会被隐式地指定为public abstract方法且只能是public abstract方法();

接口:对修改关闭,对扩展开放

变量默认为public static final;

            方法默认为public abstract;

Static:

1、修饰内部类,变成静态内部类,修饰普通类,初始化就加载,浪费内存;

2、修饰成员变量,类加载时就创建,共享数据;(静态变量是定义在类中,方法体外面的)

3、修饰方法,通过类名直接访问;

4、静态代码块,防止每次都要new一个对象;
5、静态导包,不用输入类名使用方法和变量,1.5。

Final:

1、修饰类,不可以被继承,不能被修改,例如String、Integer、Math等;

2、修饰方法,子类不可重写,锁定方法,隐性如private;

3、修饰实例变量,引用不可改变,内容可以改变;

4、可修饰局部变量和方法参数,(修饰后只有匿名内部类和局部内部类才能访问final修饰的参数和变量)

transient:

修饰实例变量,保证不被序列化。

native:

关键字说明其修饰的方法是一个原生态方法,方法对应的实现不是在当前文件,而是在用其他语言(如C和C++)实现的文件中,如操作系统。

Java语言本身不能对操作系统底层进行访问和操作,但是可以通过JNI接口调用其他语言来实现对底层的访问

普通方法用native修饰可以没有方法体。

Volatile:

1、保证被修饰的变量在多线程之间的可见性,即其他线程可以立即得知一个线程的改变。它是java.util.concurrent包的核心;

2、CPU缓存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CPU运算速度与内存读写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声明时为成员变量赋值,那么你一创建对象,这个赋值就进行,而且先于构造器执行

使用构造函数给成员变量赋值,每次调用时可以传递不同参数。可维护性强。

执行父类静态代码 执行子类静态代码:

static修饰的属性的初始化在编译期(类加载的时候),初始化后能改变

static和“this、super”势不两立,static跟具体对象无关,而this、super正好跟具体对象有关

Java的规定:子类继承父类,子类的构造方法必须调用super()即父类的构造方法,而且必须放在构造方法的第一行。

初始化父类成员变量(我们常说的赋值语句),普通代码块。

初始化父类构造函数
初始化子类成员变量,普通代码块。

初始化子类构造函数

总结:假如我们要在一个类中的所有对象间共享某种数据,不如将该数据声明为静态成员变量。假如你不想让该类之外的所有函数都可以访问该数据,可将其定义为私有成员,那么就只有该类的公有成员才可以访问它了。访问的前提是必须创建一个属于该类的对象。

静态成员变量和静态方法的优势是可以不用创建对象就调用。变量不想被外部类调用,可私有化。

内存分配: 

桟:存储对象的引用,局部变量的基本数据类型,速度快,自动销毁;
堆:存储new出来的对象,数组,成员变量的基本数据类型;
常量池:属于方法区,存储final的变量和方法;
静态域:属于方法区,存储static的变量和方法;
方法区:存储二进制class字节码。

Demo demo=new Demo();  

 这一条语句,其实包括了四个动作:

     1)右边的“new Demo”,是以Demo类为模板,在堆空间里创建一个Demo对象。
     2)末尾的()意味着,在对象创建后,立即调用Demo类的构造函数,对刚生成的对象进行初始化。 
     3)左边的“Demo demo”创建了一个Demo类引用变量,它存放在栈空间中。也就是用来指向Demo对象的对象引用。 
     4)“=”操作符使对象引用指向刚创建的那个Demo对象。

Cloneable接口和Object的clone()方法:

在Java中表示的将等号右边的引用赋值给等号左边的引用,二者指向的还是同一块内存

1、Cloneable接口(一个空接口,经典的标示接口,如同序列化,告诉jvm。使用native方法,浅克隆)

三句话总结:

(1)此类实现了Cloneable接口,以指示Object的clone()方法可以合法地对该类实例进行按字段复制

(2)如果在没有实现Cloneable接口的实例上调用Object的clone()方法,则会导致抛出CloneNotSupporteddException

(3)按照惯例,实现此接口的类应该使用公共方法重写Object的clone()方法,Object的clone()方法是一个受保护的方法

2、Object的clone()方法

创建并返回此对象的一个副本。对于任何对象x,表达式:

(1)x.clone() != x为true

(2)x.clone().getClass() == x.getClass()为true

(3)x.clone().equals(x)一般情况下为true,但这并不是必须要满足的要求

1
2
3
4
5
6
7
8
Stutend stutend2 = (Stutend) stutend1.clone();
class  Stutend  implements  Cloneable{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Object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return  super .clone();
     }

 

StringBuffer和StringBuilder:

字符串变量(Synchronized,即线程安全),操作方法都为同步synchronized方法。
如果想转成String类型,可以调用StringBuffer的toString()方法。

append方法始终将这些字符添加到缓冲区的末端;
insert方法则在指定的点添加字符。

1、String s = "a" + "b" + "c";相当于StringBuffer sf = new StringBuilder("a").append("b").append("c");(速度快)

2、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拼接的字符串来自另外的String对象的话,Java Compiler就不会自动转换了,速度也就慢了。
String a = "a";
String b = "b";
String c = "c";
String d = a + b + c;(速度慢)

如果使用少量的字符串操作,使用String;

如果频繁的对大量字符串进行操作,则使用

1:全局变量或者需要多线程支持则使用StringBuffer;(毕竟需要同步字符串的情况真的不多,多个线程操作一个list,增加数据。)

2:局部变量或者单线程不涉及线程安全则使有StringBuilder。

在子类中this和super区别:

在继承的子类中,没重写那super.add() 和this.add() 都是调的父类的方法, 没什么区别,

如果重写了this.add()就默认调本类的方法,super就默认调父类的方法,

this.name = name ,解决成员变量与参数重名问题。

打包文件夹:

jar -cvf x.jar *

javac -encoding utf-8 test.java

String的hashCode:

1、计算采用素数31,使用31的原因可能是为了更好的分配hash地址,并且31只占用5bits,减少相同的hashCode值,方便快速查找;

2、实现了equals,一定要实现hashCode. equals相等,hashCode一定相等。

System.load(String filename)和System.loadLibrary(String libname)

1、System.load文件名参数必须是完整的路径名;

2、System.loadLibrary指系统库。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shuchen007/p/9157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