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多线程(3)多线程应用、信号量、线程池、单例模式

应用

  1. 生产者与消费者模型

生产者与消费者模型---设计模式的一种

设计模式--程序员针对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所给出的一种典型的解决方案

应用场景--在有大量数据任务产生的同时需要进行任务处理的场景

如果采用单执行流解决:

  1. 效率低下

  1. 资源利用不一定合理(任务产生与处理在同一个线程中)

为了更快处理任务,创建了大量的线程,若时间成本主要消耗在处理中,但依然跟不上爆发性的任务产生量,就会导致有些数据来不及获取(线程都卡在任务处理过程中)

  1. 耦合度比较强

如果一个任务的处理发生改变,则需要对整体代码进行查找修改重新编译

解决思想:将任务的产生与处理分离开,通过一个任务队列进行交互

生产者不管处理,只负责生产数据

总结:生产者与消费者模型针对的是大量数据产生并处理的场景,针对这种场景有以下几个优势:

  1. 解耦合

  1. 支持忙闲不均

  1. 支持并发

数据处理过慢就会导致大量的线程一直在进行数据处理,而新产生的数据则来不及捕捉,就会丢失

实现:在生产者与消费者模型中,其实生产者与消费者就是两种不同功能角色的线程,通过线程安全的队列进行缓冲交互

生产者 与 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互斥关系--防止把数据放到队列中的同一位置

消费者 与 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互斥关系--防止两个消费之间取到同一数据

生产者 与 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同步关系+互斥关系--(满了就不能放,空了就不能取,放的时候也不能取)

封装实现一个线程安全的阻塞队列,接下来创建多个线程入队数据,多个线程出队数据处理

2.信号量

作用:实现进程或线程间的同步或互斥

本质:本质是一个计数器

操作:通过计数器对资源进行计数,通过计数实现资源获取的同步

P操作:对计数器-1,若小于0则表示没有资源,则阻塞线程

V操作:对计数器+1,唤醒一个阻塞中的线程

同步的实现:

初始化计数器为资源数量,线程A获取资源之前进行P操作;线程B产生一个资源之后进程V操作

互斥的实现:

初始化计数器为1,线程访问资源之前进行P操作,访问资源完毕之后进行V操作。(同一线程进行PV操作模拟实现加解锁操作)

信号量的条件判断,并不是通过外界条件来判断什么时候阻塞,什么时候唤醒,而是通过自身的计数器完成的。

信号量既然是个计数器,主要目的就是就是对资源进行计数,判断是否能进行获取

接口:

使用信号量实现一个线程安全的环形队列:

环形队列:通常使用数组实现,或者一块动态申请的连续空间实现

好处:不存在频繁的创建与释放空间操作,空间是一直在重复利用的

实现:

环形队列pwrite转一圈回来到头,所以要清楚是空队列还是已经满了

注意:信号量是进行资源计数实现同步的,主要是统计资源的

对生产者来说,空闲的空间就是资源

对于消费者来说,有数据的空间就是资源

因此使用信号量实现同步,只需要定义信号量统计不同角色所需要的资源数量即可

3.线程池

背景:在有大量任务需要处理的场景中,为了提高效率创建多线程来进行处理,来一个任务就创建一个线程处理,处理完毕就退出

缺点:

  1. 瞬间峰值压力下,创建线程过多导致资源耗尽系统崩溃

  1. 一个任务完成的时间过程:创建线程T1+处理任务T2+销毁线程T3;

如果任务处理时间短,就会发现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线程的创建与销毁上

思想:先构建一个线程池子,有数据来了,从池子分配一个线程出来处理即可,处理完毕还回池子

实际实现:先创建固定数量的线程,以及一个线程安全的任务队列

池子中的线程,他们的工作就是不断的从任务队列中取出任务,进行处理(处理完了,没任务就阻塞等待)

优点:

  1. 数据任务可以在任务队列中缓冲,并且数量都可以灵活控制,避免峰值压力下资源耗尽的风险

  1. 避免了线程的频繁创建与销毁带来的时间成本

封装实现

关注点: 1.固定数量的线程 2.线程安全的任务队列

线程入口函数的工作:线程池的线程不断的从任务队列取数据进行处理

重点:不同的任务会有不同的处理 方法,线程池内的线程怎么指导什么任务用什么办法?

可以将所有的任务类型处理方法都编写在线程池入口函数中,然后根据不同任务调用不同函数,但这样耦合性太强,任务处理方法的改变会涉及到线程池的代码修改

主要代码实现:

总结:线程池就是

  1. 创建有指定数量的线程

  1. 创建一个线程安全的任务队列

  1. 线程的入口函数功能就是不断从任务队列中取出任务,用start接口完成任务处理

  1. 向外提高一个任务入队函数

4.单例模式

典型的设计模式(设计模式:针对典型场景所设计的解决方案)

单例模式的针对场景:一个类只能实例化一个对象

  1. 资源角度:资源在内存中 只能有一份

  1. 数据角度:如果只有一个对象,则数据无论在什么时候获取都是一致的

单例模式的实现:对象只有一个,提供一个访问接口进行访问

饿汉模式:直接将对象实例化完毕,资源申请完毕,以便用的时候随时用(空间换时间)

好处:效率最大化

缺点:程序初始化速度慢,占用内存资源多

懒汉模式:对象用的时候再去实例化,资源用到的时候再申请(一种延迟加载的思想)

好处:占用内存资源少,程序初始化速度块

缺点:需要访问一个资源的时候需要去实例化对象加载资源(第一次访问对象比较慢)

饿汉实现:

将对象设置为静态资源,这样就可以再程序的初始化阶段完成实例化

懒汉实现:

对象用的时候在去实例化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59215611/article/details/130614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