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区分

物理层:透明的传送比特流,例子就是传输它的媒体包括架空明线、平衡电缆、光纤、无线信道等。
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要为终端设备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其连接.媒体是长期的,连接是有生存期的.在连接生存期内,收发两端可以进行不等的一次或多次数据通信.每次通信都要经过建立通信联络和拆除通信联络两过程.这种建立起来的数据收发关系就叫作数据链路.而在物理媒体上传输的数据难免受到各种不可靠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错,为了弥补物理层上的不足,为上层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就要能对数据进行检错和纠错.数据链路的建立,拆除,对数据的检错,但是并不纠正错误。

TCP/IP分层的形象解释:

简单地说,为了实现跨越互联网的,主机 A 的进程 P1,和主机 B 的进程 P2 之间的通信,我们逐层把这个任务交给 TCP/IP 协议栈。

运输层:“如果有人能帮我把数据从某个网络中的机器 A 搬到另一个网络中的机器 B,我就可以搞定这个任务,因为我知道不同的数据应该交给机器上的哪个进程。”

网络层:“如果有人能帮我把数据从局域网中直接相连的一台机器搬到另一台机器,我就可以把数据从一个网络搬到另一个网络,因为我知道路线怎么走,要经过哪些节点。”

链路层:“我知道怎样在局域网中搬数据,还能用 CSMA/CD 协议协调工作,还能用 CRC32 校验发送的数据和接收的数据是一致的,blabla... But,我只是说说,我不干苦力活。”

物理层:“楼上的大爷们发话了,兄弟们上。”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fly_as_tadpole/article/details/80388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