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化转向容器的新方案,红帽正式推出虚拟化容器统一平台——openshift虚拟化

编辑 | 宋慧

出品 | CSDN 云计算

云原生、容器化,是近年 IT 界主要的话题之一。

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技术在朝向更加有利于业务快速迭代的方向发展。据 CSDN 最新年度《中国开发者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近一半的公司(43%)已经完成了微服务化、容器化改造。不过,对于使用和部署容器方面的挑战,45% 开发者认为是复杂性,其次是缺少相关的训练。

在基础设施技术领域,成熟的虚拟化技术,从成熟度、技术普及度,仍然远远超过了容器技术。对于开发者来说,容器与成熟的虚拟化其实各有所长,甚至一些成熟的稳态应用系统对于传统虚拟机依赖和适配性更高,两者应该如何选择,或者说如何兼顾?

近日,推出鼎鼎大名容器技术 OpenShift 的红帽公司,正式发布了容器虚拟化统一的管理平台——OpenShift虚拟化,就是在一个平台上去统一去调度管理和交付虚拟化和容器两种应用。

OpenShift 虚拟化让传统虚拟化和容器 Kubernetes 统一运行

据介绍,OpenShift 虚拟化是企业级 KubeVirt 环境,这里需要介绍一下,红帽早在 2016 年就启动的容器原生虚拟化开源项目 KubeVirt,最早是红帽内部的 3 名工程师发起,底层采用成熟 KVM 技术,希望在 Kubernetes 的容器中调度、运行和管理 VM,从而实现传统 VM 和创新容器统一由 Kubernetes 管理和编排。现在,KubeVirt 在 CNCF 基金会孵化中,可以与 CNCF 生态中的 157 个项目兼容和集成,所以从技术方向与应用范围来看,KubeVirt 已经得到了很多用户的认可。

 OpenShift 虚拟化可统一运行容器、虚拟机或混合应用

另外,据红帽介绍,OpenShift 虚拟化也可以看作是红帽企业虚拟化产品 RHEV 的延续之作,现在,商业版本的 OpenShift 虚拟化将传统的虚拟化搬到 K8 上面统一进行管理,为虚机提供计算、存储、 网络、编排、监控、日志、容灾等综合管理功能。

红帽从底层虚拟化到应用的技术架构示意图

OpenShift 虚拟化非常适合大型机构和企业去做底层基础资源的一致性管理,同时兼顾资源的弹性、速度和稳定性。例如红帽分享了目前全球投资银行高盛使用 OpenShift 虚拟化,在云原生架构演进中,从传统的虚拟化过度为虚拟化与容器统一平台,已管理近 40000 个节点的虚机和容器环境。另外,大众汽车使用红帽的 OpenShift+OpenShift 虚拟化,测试平台(用于验证设计或模型的环境)来测试和调整电子控制单元(ECU),将测试平台搭建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几小时,系统测试平台成本降低 50%。

在中国,吉利汽车基于红帽 OpenShift 来创建其混合云的 PaaS 平台,多个主要企业级的业务已经运行其上。吉利汽车之前有多个遗留业务在 vShpere 平台上,主要是 Windows 虚拟机上的.net 应用,以及某些需要固定 IP/绑定网卡的业务。吉利汽车已完成 OpenShift 虚拟化的测试验证,实现了 DevOps。

IT 技术不停向前发展,一项技术从诞生到成熟,再到被更新的技术替代,一直是 IT 技术发展的规律,也是 IT 行业的魅力。基础设施领域,云原生和容器化的普及,也可能将是成熟的虚拟化技术退出历史舞台的开始。底层技术的迭代,值得开发者重点关注,CSDN 也将持续关注和报道底层技术趋势与变化。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FL63Zv9Zou86950w/article/details/1305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