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失去竞争力了吗?(23普本计算机现状)

本篇文章并不是一篇劝退文,并且只是站在普本的普通本科生的角度说明周围遇到的现状,为大家避避坑。

很多年前,计算机就成了高薪的代名词,尤其是人工智能,但是实际的经历告诉我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首先计算机主要可以分成两大方向,开发岗和研发岗,开发的一般是用开发语言进行如app或者网页前端或后端的开发,放在10年前,开发岗一定是大火的,但那个时候是互联网野蛮增长的时代,那个时候计算机是真的不看学历的,野蛮增长只需要优先的掌握市场先机就行了,而现在的情况变了,大家都开始降本增效了,疫情是一个诱导因素,但是现在全面放开了,也并没有好转,所以,与其说是受疫情影响,不如说是疫情加速了这一过程。

可能这样说很不直观,那么举几个例子,身边遇到过的走前端方向的,实习1k,很多做java的实习也就1-2k,转正能到8k的都少。诚然,他们一般去的是2-3线城市,不然这样的工资连生活都成问题。前端和java确实在前些年被各种辅导机构荼毒的不轻,劣币驱逐良币。那么其他方向呢,比如C++,目前我同学找到的C++的实习,在2线城市,实习4k,转正7k。可以看到目前的计算机已经是这个样子了,普本的本科生很难再拿到以前高考报志愿时看到的消息中能拿到的高薪了。

这里并不是说计算机已经不行了,只是他的时代红利已经过去了,细想一下,无论哪个方面的应用,是不是都能找出几个每个人都叫得上名字的app。

再说说人工智能,本科生学人工智能就是韭菜,确实能找到工作,但是在北京实习5k转正8k,还是小公司。并且这还只是少数能面试的企业,很多明明满足技术要求,但是简历完全投不进去。单纯从工资看确实高了,但是生活成本也高了不少,反倒不如开发了,再加上人工智能入门的门槛较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入门,并且目前各个公司都偏向于研究生。要知道,企业招应届生是减税的,再加上他只给你开满足你生活所需的工资,就算是你不干活他也是赚的。

这样也就催生了计算机考研的情况,找不到预期的高薪就决定考研,但是考研现状就是卷,考更高的学校竞争大,考一般的学校没什么提升,并且有些岗位根本不需要研究生来干,但是岗位上就是挂研究生,因为计算机的人太多了。并且热潮过去了,换言之,他们不需要那么多人了。并且考研是有风险的,最多考两次,一定要在两次内考上,并且中间不能签三方、劳动合同和灵活就业协议之类的,否则就会丧失应届生身份。如果过了两次会很被动。

目前的情况也不至于悲观,计算机目前普本的虽然很难再一毕业就拿到以前的那种高薪,但是有几年经验后基本都会翻倍,也许也是因为今年的特殊情况吧,我看到很多岗位都是招有工作经验的,可能经历过疫情都变得保守了吧。并且就算是工资低了,也会和其他工作的工资差不多的,规律就是这样,当大家都发现这个东西赚钱的时候他就已经快赚不到钱了,但是也不会完全生活不下去,熬过这个互联网寒冬就好了。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DuLNode/article/details/129347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