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 项目的开发、部署、上线的流程(1)

本文将从合约、后端、前端三个方面讲述如何在 NFT 发售阶段做到尽量公平,尽可能让真实用户 Mint 成功。文章结构如下:

一、合约

NFT 的发售中大家讨论最多的问题归纳一下分为以下几种:

禁止合约调用

如果合约允许其他合约调用 Mint ,那大概率就会变成科学家秀操作的舞台。即使每个地址限量也可通过工程合约创建出期望数量的地址进行 Mint。

防范手段: 通过判断 TX 的发出方和发售合约收到请求的来源是否一致来判断,是否来自于其他合约的调用。如 Azuki 中的验证如下:

注:关于 msg.sender and tx.origin 的区别示例可以查看 Phishing with tx.originhttps://solidity-by-example.org/hacks/phishing-with-tx-origin/

白名单验证

常见的白名单验证方式分为两种:

合约记录白名单

对于白名单数量较少或对 Merkle tree 不太熟悉的项目方可能会采用这种方式,优点就是逻辑简单,可以随时添加或删除。缺点也很明显,就是项目方需要支付修改白名单数据的费用。如 Azuki 中可以批量设置白名单地址及对应的数量,gas 消耗数量可以参考 seedAllowlist Tx 。

示例:Azuki seedAllowlist

验证Merkle Proof

比较常见同时推荐使用的的方式是合约验证 Merkle Proof,通过提交链下生成的 Proof 在合约中进行验证。这个方案也是经过了很多次验证,能够充分满足实际需求,除了验证白名单地址外还可以添加 Mint 数量、空投数量等信息。

Mint 过程中用户获取 Proof 的方法可以使用 API 或将 Merkle Tree 公开让用户自行获取,下面的资源中提供了 API 的示例。

这里有很多现成的方案可以参考,资源如下:

  1. 视频教程: OpenZeppelin Building an NFT Merkle Airdrop
  2. Library: Merkletreejs Library
  3. Demo: nft-merkle-drop

注意事项:

  1. 白名单地址判断:有的项目白名单形同虚设在合约中并没有验证。
  2. 白名单 Mint 数量判断:Mint 数量应记录在合约中而不应使用地址的 balanceOf 进行判断,否则会出现白名单重复 Mint 的问题。

签名参数验证

对于公开发售阶段(非白名单),一般会采用参数验证的方式来检验用户数据是否合法,从过往的案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 统一的参数值所有用户使用同一个参数值进行验证,这将降低机器人批量操作的难度。
  2. 参数提前暴露顾名思义当科学家们提前获取到验证参数,就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机器人。
  3. 私钥泄漏这种情况虽然很少出现但是也应该引起项目方的重视,不要将私钥在前端暴露,将签名过程及参数的生成过程放在后端执行。

参数验证环节,推荐的开发模式:在参数验证环节推荐的开发模式为每个地址的生成不同的调用参数,以防止重放攻击。

参考资源:

针对后续两个问题我们放在后端章节进行讨论

合约闭源

项目方为了降低合约被攻击或滥用的可能选择不公开合约源代码,不单单是在 NFT 领域在 GameFi 项目中也是如此。如果将此作为防御手段并不能够很好的防范机器人操作,举例说明:

SuperGucci 采用合约闭源的方式进行发售,其参数较为简单所以被聪明的科学家朋友攻破是必然的事情,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最终由于被科学家拿走了太多筹码,而不得不将最后一轮调整为了抽签发售。从链上调用数据可以看出参数和地址无关,没有其他特别的参数,因此对于此类合约存在使用相同参数重放调用的可能。

个人并不推荐这种方式进行发售,对于没有知名 IP 的项目来说未开源的项目并不能够给用户足够的信心,同样这样一点也不 Crypto 。

想要实现真正公平的发售是个挺复杂的问题,项目方可能也没办法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技术层面。在可以遇见的将来,会出现比较完善的发售平台使得艺术家或项目方只需关注作品层面,而不需要直面技术中的种种困难。

NFT 的发售其实只是 NFT 项目其中一部分,除了上述的注意事项外还有很多细节值得重视,比如版税的设置、合约及前后端的测试、NFT Metadata 的部署、属性的随机性和稀有性、开图的公平性、还有 NFT 质押机制的设计、NFT 衍生品的设计等。

祝愿大家都能够 Mint 到自己喜欢的 NFT。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xiaozhupeiqi321/article/details/125164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