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抗有源干扰主要方法分类

雷达有源干扰关键技术

说到雷达有源干扰就不得不提到DRFM技术(Digital Radio Frequency Memory,数字射频存储技术)诞生于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由英国 EMI 公司于 1974 年向社会正式公布其基本组成原理。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高速采样、数字存储和快速转发,DRFM 技术以其自身的显著优越性,已经被推广到电子战各个领域中使用。在雷达电子对抗技术领域中,DRFM 技术对捕获到的外界雷达回波信号进行采样、存储,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调制,产生对应的干扰信号,最后对干扰信号进行射频转发,实现对敌方雷达的干扰。DRFM 技术主要用于产生欺骗式干扰,其独有的存储调制转发技术能够发射与捕获到真实目标回波高度相似的欺骗干扰脉冲信号,对雷达接收机的迷惑性更高,使敌方雷达无法检测出所需的真实目标,干扰性能优于其它欺骗式干扰产生技术。

雷达抗有源干扰方法

学习记录
主要分为以下三大层面

  • 系统与体制层面
  • 波形设计和接收机层面
  • 信号与数据处理层面

系统与体制层面

  1. 系统设计层面
  2. 新体制雷达
  3. 天线极化抗干扰
  4. 雷达组网抗干扰

波形发射与接收机层面抗干扰

  1. 发射波形管理抗干扰
  2. 天线空时自适应处理抗干扰

信号与数据处理层面抗干扰

  1. 信号处理层面抗有源压制干扰
  2. 信号处理层面抗有源欺骗干扰

信号及数据处理层面抗雷达有源欺骗干扰

有源欺骗干扰反对抗主要分为干扰感知和干扰抑制。干扰抑制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干扰感知,只要先检测到了干扰并识别出来了是何种干扰,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干扰抑制。
现代有源欺骗干扰通常由(Digital radio frequency memory, DRFM)辅助产生,干扰机对截获的雷达发射信号进行距离、多普勒调制来产生欺骗干扰。

有源欺骗干扰感知算法的几种思路

  1. 提取欺骗干扰的高阶统计量特性进行识别
  2. 由信号的起伏度、高阶统计矩等特征进行识别
  3. 利用假目标的行为特征从雷达数据处理层面进行干扰感知
  4. 改进雷达网数据融合算法进行虚假航迹感知

有源欺骗干扰抑制算法的几种思路

  1. 基于多域分离的雷达抗干扰
  2. 基于随机理论和统计特征的雷达抗干扰
  3. 利用信息融合技术在数据处理层面进行假目标/虚假航迹剔除

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内外学者已经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是雷达信号处理及数据处理层面抗有源欺骗干扰方法研究仍任重而道远,其工程化限制依然明显。首先,现有算法对模型的要求过于苛刻,稳健性不强;其次,现有算法资源消耗巨大,难以实时实现;最后,相比于系统及体制层面抗干扰,信号处理层面引入的波形失真和数据处理层面引入的量测误差均约束算法实际应用。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zz110011/article/details/12510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