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代码

和老同事聊天经常会听到一些关于烂代码的抱怨。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代码的要求比较高,无论是代码逻辑还是代码风格都需要review,另一个方面是确实是他们所在的项目组对代码质量没有把控,经年累月,代码虽然逻辑可能正常,但是可读性越来越差。加上需求一直在加,难免需要动到老的代码,风险就很大。
老同事的抱怨的根本都是烂代码,表述缺都不太一样。有的直接说哪段代码写的不好,有的说我们项目组的人水平一般,有的说项目没什么技术。这些抱怨很少有涉及到代码执行效率的或者是bug,基本上是

没有统一的代码风格、格式混乱、命名模糊、关键代码没有注释、方法体过长等等

想到大学时的计算机课内容,评价软件的质量有一些指标:可靠性、可维护性、可理解性(可读性)、效率。
老同事在的项目组都是产品上线的,也不乏大公司,软件的可靠性是可以达到的,而代码难以阅读会导致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缺失,时间一长,相比效率也会低。四大指标只有其一的代码,说是烂代码也毫不过分。
反过来一想,代码的可读性是最重要的。人越多的项目这点越是重要,代码清晰,作者以外的人增加或者删除代码时也会更加顺畅,不易出错,可维护性就高了。逻辑清晰的代码也方便优化,这样效率也轻松可以提高。

所以个人观点,好的项目不一定要涉及高深的算法、或者冷门的API,而是可读性高的项目。好代码与烂代码之间就差了一个代码整理,美化。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15602635/article/details/7944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