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操作系统专题

2.1操作系统概述

操作系统概述

进程管理

存储管理

文件管理

设备管理

  • 机器语言:二进制语言,对电脑友好。但不利于程序员修改和操作
  • 汇编语言:也不利于程序员操作和修改 (1、2都是低级语言)
  • 高级语言:利用数学(函数)和英文字符等进行编程,最终转化为机器语言供电脑读取。

编译语言:最终转化为目标程序(即转化为 机器语言)

翻译程序:边输入边翻译,输入一条执行一条,没有转化为目标程序

  • 4GL语言:主要告诉系统要做什么(数据库)

2.2进程管理

当一个APP运行时,它就转化为一个进程,成为三个状态中的某一态(就绪、等待、运行)

  • 运行:此时进程进行,占用CPU

考点:掌握三态的转化,以及三态的作用。

2.3进程管理-死锁问题

1. 死锁的概念:两人过独木桥(相向而行)

2.死锁的发生条件:4个缺一不可

  • 互斥
  • 非抢占
  • 占有且等待
  • 循环等概(充分条件) ,其余3个是必要条件(没有不行)

3.死锁判断?

无环不死锁,有环可能死锁。具体还得看Ra可用资源的个数。(成环,Ra独份必死锁;非独份Ra,可能死锁)

4.如何破解死锁问题? 互斥不可避免,从其他3个角度入手

  • 死锁预防
  • 死锁避免--分配资源(银行家算法)
  • 死锁检测
  • 死锁解除

5.银行家算法

(分配资源,看是否满足资源需求。满足,先给它,不满足,给别人→释放,再重新匹配项)

实例:P1 剩2 ,P2 剩1, P3 剩0

剩余R1 R2不满足P1进程资源的要求,×

P1 不满足 ×

P2 √ 只需1个R2,执行完毕会 释放R1、R2、R3。此时剩余:(2+2)个R1,2个R2, 1个R3

P3 不满足 ×

P4 满足 √ 只需一个R3 。执行完毕会释放:3个R3, 4个R2,1个R3

P5 满足 √ 需2个R1 ,3个R2 ,1个R3 。执行完会释放:5R1,5R2 ,4R3 →满足P1 →释放满足P3

P2→P4→P5...

2.5进程管理-进程的互斥和同步

2.6进程管理-PV操作

PV操作:通过计数器来控制PV操作,使得系统能解决进程的互斥和同步问题。

  • 互斥信号量:用于解决一个资源只允许被一个进程占用的问题。
  • 同步信号量:代表资源的个数。

PV操作典型模型问题:

  • 单缓冲区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记得:用S=S-1判断

  • 多缓冲区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需要考虑互斥情况

(生、消同时占用市场--类比银行存取款,应该先存后取或先取后存),如何解决?

引入互斥模型(共享一个仓库/一个产品)相比单缓冲区,多引入一个互斥信号量。

2.6存储管理

1.页式存储:将logic地址和物理地址分离

  • 程序(APP)存储的是逻辑地址
  • 内存中存储的是物理地址

程序在运行过程中,把它的逻辑地址转化为物理地址保存在内存当中。(注意这个过程变的是“页号”,业内地址不变)

对应页式存储中的页表:物理地址 ; 用户程序:逻辑地址

页式存储中,把程序所需要的存储空间转化为页;内存中的空间转化为块

优点:利用率高,碎片小,分配及管理简单

缺点:增加了部分系统开销;可能发生抖动现象

比如2D18H (21318)16

D12位就是业内地址,化简后的高位这4位(二进制)为“页号” ,然后根据页号查找物理块号。

最后物理块号+业内地址 = 物理地址

2.存储管理-页面置换算法

置换:APP与内存的关系--用到的程序放在内存中,不用到的程序从内存中拿出来。

  • 先进先出FIFO
  • 最佳置换法OPT (频率高的程序,哪怕暂时没用到,也不会退出内存)
  • 最近最少使用置换法LRU

先进先出FIFO

最佳置换法OPT (频率高的程序,哪怕暂时没用到,也不会退出内存)

从前往后看!

  1. 判断:看哪个页面最晚才被访问到,替换掉哪个页面 (是一种理想算法)
  2. 理由:因为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不可能提前预先到程序的走向)

最近最少使用置换法LRU

从后往前看!!

2.7文件管理

数据、程序等都是以 文件的形式存放在操作系统当中。(文件:树形结构管理)

矩形--代表目录,圆圈--代表文件

若想寻找一个文件,需要先找到它所在的路径

而路径又分为相对路径和绝对路径

  • 绝对路径:从最顶层的目录(第一目录)到达某一文件它的路径,一个文件的绝对路径只有一条。
  • 相对路径:根据文件所在的当前工作目录来定义。

F2的绝对路径为:/D1/W2/F2

F2的相对路径为:W2/F2

:/ 表示“返回上一层目录”

2.8设备管理

数据传输控制方式涉及到设备交换,最常考的主要有以下3种:掌握3者的不同

  • 程序控制方式:CPU需要时刻持续监测我们的外设,当外设需要数据传递的时候,外设会向CPU传递交换这些数据。 不足:持续监测外设,会造成CPU性能的直线下降。
  • 程序中断方式:当外围设备需要数据传递时,外设会向CPU发出中断信号。发出中断信号的目的,是让CPU来暂停正在执行的程序,转过来只和外设进行数据交换。且当与外设数据交换结束后,CPU才能继续执行之前的程序。 (信号由外设发出,运用的是鼠标和键盘) 不足:传送数据比较慢
  • DMA方式:引入DMI的控制器,取代CPU对外设的管控。即内存与外设进行数据传递的过程中,CPU不再干预,CPU只是在数据传递开始之前和传递结束之后对数据起一个管理作用。能进一步释放CPU的资源,提高CPU的利用效率。(运用到磁盘)
  • 此外,还有I/O通道,输入输出装置。更为复杂,软考几乎不涉及到!可不做学习。

 说明:以上材料均为本人在哔哩哔哩网站上学习整理所成,文章仅为自己学习记录复习使用。参考视频资料视频资源系希赛团队老师讲解,若笔记表述或内容有误,诚盼指正!

希望更多资料的uu,可以移步B站自行查找哦!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0_68399221/article/details/12454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