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挖掘-使用频率top20中药材

来自Toby老师,大数据挖掘-使用频率top20中药材

世上一花一草一树木都可能为中药,中药材品种繁多,历代医书众多,方剂上万,为中药研究带来很大难度。目前中药科研缺乏对历代医书系统化数据整理。如果我们能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各个中药材在方剂出现频率,我们就能在一天内快速了解中药材的核心和重点,并快速入门。

当然Toby老师已经成功完成此项目。

此次数据挖掘中数据集来源数百个历代各朝代医书,包括《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肘后方》,《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普济方》,《医统》,《温热经解》,《医学入门》,《医方类聚》,《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产科发蒙》,《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产孕集》,《寿世保元》,《古今医鉴》,《疠疡机要》等等,共4万多个中药方剂。Toby完成1600多种常见中药材在方剂中出现频率统计。今天展示Top20中药材频率统计结果,如需完整数据报告,请与作者联系。

大数据挖掘top20出现频率最高中药材如下图:甘草,当归,茯苓,人参,白术,川芎,陈皮,防风,半夏,白芍,黄连,附子,黄芩,木香,地黄,大黄,干姜,柴胡,桔梗,白芷。只要我们优先了解这20味中药材,就已经掌握了中药核心。神奇吗!

我用计算机程序对top20高频中药材生成了词云图,如下图,字体越大的中药材出现频率越高,反之亦然。例如甘草,为下图中字体最大中药材,也是方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材。其中人参、白术为健脾补气要药,而当归、川芎则为补血要药。这也体现了中医养“气血”、“扶正祛邪”的重要思想,而“扶正”则为治病首要,正气足则百病消。

使用对象

生物医药企业

医药数据库创建

生物医药从业者,科研人员

论文,作业,专利,项目申报

此项目经过长时间数据收集,复杂数据预处理,计算机编程和数学统计而来,实属于不易!此统计结果为互联网最精准版本,用了模糊正则表达式方法匹配。

如果你对此项目数据集和完整数据挖掘项目感兴趣,可联系作者。

接下来Toby老师带你简要熟悉一下这Top20高频中药材。

甘草

别名:“国老”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72,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归经  归心、肺、脾、胃经。

《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

【來源】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乾燥根及根莖。

【產地】 主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新疆、寧夏等地。

【性狀】 圓柱形,外皮鬆緊不一。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具顯著的縱皺紋、溝紋、皮孔及稀疏的細根痕。質堅實,斷面略顯纖維性,黃白色,粉性。根莖表面有芽痕,斷面中部有髓。氣微,味甜而特殊。飲片為斜切片。

【品質】 以皮細緊、色紅棕、質堅實、斷面色黃白、粉性足者為佳。

【性味】 甘,平。

【功效】 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

【炙品】 炙甘草:類圓形或橢圓形切片,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澤,切面黃色至深黃色,質稍黏,具焦香氣,味甜。性味甘、平。補脾和胃,益氣複脈。

历史追溯

《本经》∶“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名医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气血,解百药毒。”

《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

《图经本草》:“甘草能解百药毒,为众药之要。”

《珍珠囊》:“补血,养胃。”

《本草纲目·卷十二》∶“解小儿胎毒、惊痫,降火止痛。”

现代研究

本品有抗消化性溃疡、保肝、解痉、抗心律失常、镇咳祛痰、解毒、抗炎、抗菌、抗病毒、抗变态反应、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以及抗肿瘤、抗突变等多种药理作用。

当归

别名:补血圣药

【來源】 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乾燥根。

【產地】 主產甘肅、雲南、青海等地。

【品質】 以主根粗長、油潤、外皮黃棕色、肉質飽滿、香氣濃者為佳。

【性味】 甘、辛,溫。

【归经】归肝、心、脾经。

【功效】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

茯苓

【來源】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乾燥菌核。

【產地】 主產於安徽、江西、江蘇、浙江等地。

【品質】 以體重堅實、外皮棕褐色、皮紋細、無裂隙、斷面白色細膩、粘牙力強者為佳。

【性味】 甘、淡,平。

【归经】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 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

【炙品】 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長條形,大小不等,質較鬆軟,略具彈性,功能利水腫。

赤茯苓:削去外皮後的淡紅色部分,功能滲利濕熱。

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後的白色部分,亦稱茯苓塊,切成小方塊,功能滲濕健脾。

茯神木:白茯苓中心抱有細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寧心安神。

人参

【來源】 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 A. Mey.的乾燥根 (栽培品) 。

【產地】 主產于吉林、遼寧、黑龍江等地。

【品質】 以條粗、質硬、皮細、無破痕者為佳。

【性味】 平、味甘、微苦,微溫。

【归经】归脾、肺、心、肾经

【功效】 大補元氣,複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贏,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炙品】 白參 (糖參) :多選用身短、質較次的高麗參,用沸水燙煮片刻,浸糖汁中,然後曬乾。性最平和,效力相對較小,適用於健脾益肺。

紅參:用高溫蒸汽蒸2小時直至全熟為止,乾燥後除去參須,再壓成不規則方柱狀。紅參有溫補功效。補氣中帶有剛健溫燥之性,長於振奮陽氣,適用于急救回陽。

有機人參:無農殘、無化肥、無轉基因。最大程度保留了人參的成份與功效。

白术

【來源】 菊科植物白朮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乾燥根莖。

【產地】 主產浙江、湖南、湖北、安徽等地。

【品質】 以個大、堅實、斷面黃白色、香氣濃郁者為佳。

【性味】 苦、甘,溫。

【归经】   归脾,胃经

【功效】吸水除湿效果较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於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川芎

【來源】 傘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乾燥根莖。

【產地】 主產四川、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性狀】 為不規則結節狀拳形團塊,直徑2~7cm。表面黃褐色,粗糙皺縮,有多數平行隆起的輪節,頂端有凹陷的類圓形莖痕,下側及輪節上有多數小瘤狀根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或灰黃色,散有黃棕色的油室,形成層呈波狀環紋。氣濃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飲片邊緣不整齊,呈不規則的類蝴蝶形薄片。

【品質】 以個大飽滿、質堅實、油性大、香氣濃、斷面黃白者為佳。

【性味】 辛,溫。

【归经】   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 活血祛瘀;行氣開鬱;祛風止痛 。用於胸痹心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癮瘕腹痛,頭痛,風濕痹痛。

【炙品】 酒川芎:取川芎片用黃酒噴灑均勻,稍悶,置鍋內炒至微焦為度,取出放涼 (每川芎片100斤,用黃酒12斤8兩) 。

陈皮

陈皮就是橘子皮。

【來源】 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成熟果皮。

【產地】 主產川渝地區、廣東、福建、江西等地。

【性狀】 常剝成數瓣,基部相連,有的呈不規則的片狀,厚1~4mm。外表面橙紅色或紅棕色,有細皺紋及凹下的點狀油室;內表面淺黃白色,粗糙,附黃白色或黃棕色筋絡狀維管束。質稍硬而脆。氣香,味辛、苦。廣陳皮:常3瓣相連,形狀整齊,厚度均勻,約1mm。點狀油室較大,對光照視,透明清晰。質較柔軟。

【品質】 以皮張大、完整、色鮮豔油潤、香氣濃者佳。

【性味】 苦、辛,溫。

【归经】   归肺、脾经。

【功效】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於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防风


【來源】 傘形科植物防風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的乾燥根。

【產地】 主產內蒙古東部地區。

【性狀】 乾燥的根呈圓錐形或紡錘形,稍彎曲,長20~30cm,根頭部直徑約1cm,中部直徑1~1.5cm。表面灰黃色或灰棕色。根頭部有密集的細環節,節上有棕色粗毛,頂端有莖的殘痕;根部外皮皺縮而粗糙,有不整齊的縱皺及細橫紋,除散生汙黃色的橫長皮孔外,點狀突起的鬚根痕也隨處可見。質松而軟,易折斷,斷而不平坦,木部淡黃色,皮部黃棕色有裂隙,射線呈放射狀。氣微香,味微甘。

【品質】 以條粗壯、皮細而緊、無毛頭、斷面有棕色環、中心色淡黃者為佳。

【性味】 辛、甘,微溫。

【归经】  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 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頭痛,目眩,項強、風寒濕痹,骨節酸痛,四肢攣急,破傷

半夏

【產地】 主產甘肅、湖北、四川、安徽、江蘇、河南,浙江等地。

【性狀】 本品呈類球形,有的稍偏斜,表面白色或淺黃色,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佈麻點狀根痕;下面鈍圓,較光滑。質堅實、斷面潔白,富粉性。氣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品質】 以個大、皮淨、色白、質堅實、粉性足者為佳。

【性味】 辛、溫,有毒。

【归经】   归脾、胃、肺经。

【功效】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於濕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飲 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院痞悶,梅核氣;外治痛腫痰核。

【炙品】 法半夏:本品呈類球形或破碎成不規則顆粒狀。表面淡黃白色、黃色或棕黃色。質較鬆脆或硬脆,斷面黃色或淡黃色,顆粒者質稍硬脆。氣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辛,溫,歸脾、胃、肺經。燥濕化痰。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

薑半夏:本品呈片狀、不規則顆粉狀或類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質 硬脆,斷面淡黃棕色,常具角質樣光澤。氣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辛,溫。歸脾、胃、肺經。溫中化痰,降逆止嘔。用於痰飲嘔吐,胃脘痞滿。

清半夏:本品橢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的片。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見灰白色點狀或短線狀維管束跡。有的殘留栓皮處下方顯淡紫紅色斑紋。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呈角質樣。氣微,味微澀,微有麻舌感。辛,溫。歸脾、胃、肺經。燥濕化痰。用於濕痰咳嗽,胃膚痞滿,痰涎凝聚。咯吐不出。

白芍

【來源】 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乾燥根。

【產地】 主產安徽、四川、浙江等地。

【性狀】 乾燥根呈圓柱形,粗細均勻而平直,長10~20cm,直徑1~1.8cm。表面淡紅棕色或粉白色,平坦,或有明顯的縱皺及鬚根痕,栓皮未除盡處有棕褐色斑痕,偶見橫向皮孔。質堅實而重,不易折斷。斷面灰白色或微帶棕色,木部放射線呈菊花心狀,形成層環明顯。氣微,味微苦而酸。

【品質】 以根粗長、勻直、質堅實、粉性足、表面潔淨者為佳。

【性味】 苦、酸,微寒。

【归经】   归肝、脾经

【功效】 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

黄连

【產地】 主產重慶、湖北、陝西、甘肅等地。

【性狀】 味連:藥材多數聚集成簇,常常彎曲,形如雞爪,其單枝根莖長3~6cm,直徑0.3~0.8cm。表面粗糙,有不規則結節狀隆起,有鬚根及鬚根殘基。節間表面平滑如莖杆。其上部多殘留褐色鱗葉,頂端常留有殘餘的莖或葉柄。表面灰黃色或黃褐色。質硬,斷面不整齊,皮部橙紅色或暗棕色,木部鮮黃色或橙黃色,呈放射狀排列,髓部有時中空。氣微,味極其苦。

雅連:藥材多為單枝、略呈圓柱形,形如“蠶狀”,微彎曲,長4~8cm,直徑0.5~1cm,“過橋”較長。頂端有少數殘基。以身乾,粗壯,無鬚根,形如蠶者為佳品。

雲連:藥材彎曲呈鉤狀,形如“蠍尾”,多為單枝,較細小。以乾燥、條細、節多、鬚根少,色黃者為佳品。

【品質】 均以條粗壯、質堅實、無殘莖毛須者為佳。

【性味】 苦,寒。

【归经】  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炙品】 酒黃連:取淨黃連,用酒拌勻,燜透,置鍋內用文火炒乾,取出,放涼。每黃連100kg,用黃酒12.5kg。引藥上行,緩其寒性。善清上焦火熱。用於目赤,口瘡。

薑黃連:取淨黃連,加薑汁拌勻,置鍋內用文火炒乾,取出,放涼。每黃連100kg,用生薑12.5kg。緩和苦寒之性,增強止嘔作用。善清胃和胃止嘔。用於寒熱互結,濕熱中阻,痞滿嘔吐。

吳萸連:取吳茱萸加適量水煎煮,煎液與淨黃連拌勻,待液吸盡,炒乾,取出,放涼。每黃連100kg,用吳茱萸10kg。使黃連寒而不滯,清氣分濕熱。善舒肝和胃止嘔。用於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附子

别名:回阳第一药

【來源】 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產地】 主產陝西、四川等地。

【性狀】 鹽附子:呈圓錐形,長4~7cm,直徑3~5cm。表面灰黑色,被鹽霜,頂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體重,橫切面灰褐色,可見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層環紋,環紋內側導管束排列不整齊。氣微,味咸而麻,剌舌。

黑順片:為縱切片,上寬下窄,長1.7~5cm,寬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具光澤,半透明狀,並有縱向導管束。質硬而脆,斷面角質樣。氣微,味淡。

白附片:為縱切片,無外皮,黃白色,半透明,厚約0.3cm 。

炮附片:形如白附片,色澤加深,質酥脆,略鼓起。

淡附片:為縱切薄片,表面灰白色,質硬脆。氣微、味淡,無麻舌感。

【品質】 鹽附子以個大、堅實、灰黑色、表面起鹽霜者為佳。

黑順片以偏大、薄厚均勻、質硬而脆、表面油潤光澤者為佳。

白附片以片大、色白、半透明者為佳。

【性味】 甘、辛,大熱,有毒。

【归经】   归心、肾、脾经。

【功效】 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用於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吐瀉厥逆,肢冷脈微,心腹冷痛,冷痢,腳氣水腫,風寒濕痹,陽痿,宮冷,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陰疽瘡瘍以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黄芩

【來源】 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乾燥根。

【產地】 主產內蒙古、山西、河北、遼寧等地。

【性狀】 該品呈圓錐形,扭曲,長8~25cm,直徑1~3cm。表面棕黃色或深黃色,有稀疏的疣狀細根痕,上部較粗糙,有扭曲的縱皺或不規則的網紋,下部有順紋和細皺。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黃色,中間紅棕色,通稱子芩,以清火養陰為主;老根中間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狀或已成空洞,稱枯芩,以清火敗毒為主。氣微,味苦。

【品質】 以根長、質堅實、色黃者為佳。

【性味】 苦,寒。

【归经】   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壓。用於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炙品】 酒黃芩:取黃芩片,照酒炙法炒乾。該品為類圓形或不規則形薄片,外表皮棕褐色,切面黃棕色,呈放射狀紋理,略帶焦斑,中心部分有的呈棕色。

木香

【來源】 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乾燥根。

【產地】 主產雲南、廣西等地。

【性狀】 根圓柱形、平圓柱形,長5~15cm,直徑0.5~5.5cm。表面黃棕色、灰褐色或棕褐色,栓皮大多已除去,有明縱溝及側根痕,有時可見網狀紋理。質堅硬,難折斷,斷面稍平坦,灰黃色、灰褐色或棕褐色,散有深褐色油室小點,形成層環棕色,有放射狀紋理,老根中央多枯朽。氣芳香濃烈而特異,味先甜後苦,稍刺舌。

【品質】 以條勻、質堅實、沒性足、香氣濃郁者為佳。

【性味】 辛、苦,溫。

【归经】   归脾、胃、大肠、二焦、胆绘

【功效】 行氣止痛;調中導滯,溫中消食。

地黄

【來源】 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鮮或乾燥塊根。

【產地】 主產山東、山西、河南、河北等地。

【性狀】 鮮地黃:呈紡錘形或圓柱形條狀,長8~24cm。外皮薄,表面淺紅黃色,具彎曲的縱皺紋、芽痕、橫長皮孔及不規則疤痕。肉質,易斷,斷面皮部淡黃白色,可見橘紅色油點,木部黃白色。氣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黃呈不規則的圓形或長圓形塊狀,長6~12cm,直徑3~6cm;表面灰棕色或灰黑色,全體皺縮不平,具不規則的橫曲紋;細小的多為長條狀,稍扁而扭曲;質柔軟,乾後則堅實,體重,不易折斷,斷面平坦,紫黑色或烏黑色而光亮,顯油潤,具粘性;氣微香,味微甜。

熟地黃:為不規則的塊片、碎塊,大小、厚薄不一。表面烏黑色,有光澤,粘性大。質柔軟而帶韌性,不易折斷,端面烏黑色,有光澤。味甜。

【品質】 鮮地黃以色紅黃、粗壯者為佳;

生地黃以塊大、體重、斷面烏黑油潤,味甘者為佳;

熟地黃以軟塊大、內外烏黑有光澤者為佳。

【性味】 鮮地黃:甘、苦,寒。

【归经】  归心、肝、肾经。

生地黃:甘,寒。

熟地黃:甘,微溫。

【功效】 鮮地黃清熱生津涼血止血;

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熟地黃滋陰補血,益精填髓。可用于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等症。

【炙品】 熟地黃:取乾地黃加黃酒30%,拌和,入蒸器中,蒸至內外黑潤,取出曬乾即成。或取乾地黃置蒸器中蒸8小時後,燜一夜,次日翻過再蒸4~8小時再燜一夜,取出,曬至八成乾,切片後,再曬乾。熟地為不規則的塊狀,內外均呈漆黑色,外表皺縮不平。質柔軟,斷面滋潤,中心部往往可看到光亮的油脂塊,粘性甚大,昧甜。滋陰,補血。治陰虛血少,腰膝痿弱,勞嗽骨蒸,遺精,崩漏,月經不調,消渴,溲數,耳聾,目昏。

熟地黃炭:取熟地黃放煆鍋內,裝八成滿,上面覆蓋一鍋,兩鍋接台處用黃泥封固,上壓重物,用文武火煆至貼在蓋鍋底上的白紙顯焦黃色為度,擋住火門,待涼後,取出;或將熟地黃置鍋內直接炒炭亦可。有止血收斂功效。

大黄

别名:将军(药性刚烈)

【來源】 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黃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或藥用大黃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乾燥根及根莖。

【產地】 主產于甘肅、青海、西藏、四川等地。

【性狀】 本品呈類圓柱形、圓錐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塊狀,長3~17cm,直徑3~10cm。除盡外皮者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有的可見類白色網狀紋理及星點 (異型維管束) 散在,殘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繩孔及粗皺紋。質堅實,有的中心稍鬆軟,斷面淡紅棕色或黃棕色,顯顆粒性;根莖髓部寬廣,有星點環列或散在;根木部發達,具放射狀紋理,成層環明顯,無星點。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品質】 以堅實、氣清香味苦而微澀者為佳。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 攻積滯;清濕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主治實熱便秘;熱結胸痞;濕熱瀉痢;黃疸;淋病;水腫腹滿;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胃熱嘔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經閉;產後瘀滯腹痛;症瘕積聚;跌打損傷;熱毒癰瘍;丹毒;燙傷。

【炙品】 生大黃 (又名生軍) :原藥揀淨雜質,大小分檔,燜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或切成小塊,曬乾。

酒大黃:取大黃片用黃酒均勻噴淋,微燜,置鍋內用文火微炒,取出晾乾 (大黃片100斤用黃酒14斤) 。

大黃炭:取大黃片置鍋內,用武火炒至外面呈焦褐色 (存性),略噴清水,取出曬乾。

干姜

【來源】 薑科植物薑Zingiber officinale (Willd.) Rosc.的乾燥根莖。

【產地】 主產於四川、貴州等地。

【性狀】 根莖呈不規則塊狀,略扁,具指狀分枝,長3~7cm,厚1~2cm。表面灰棕色或淺黃棕色,粗糙,具縱皺紋及明顯的環節。分枝處常有鱗葉殘存,分枝頂端有莖痕或芽。質堅實,斷面黃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和顆粒性,有一明顯圓環 (內皮層),筋脈點 (維管束) 及黃色油點散在。氣香,特異,味辛辣。

【品質】 以質堅實、斷面色黃白、粉性足、氣味濃者為佳。

【性味】 味辛,性熱。

【归经】   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效】 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溫肺化飲。主治脘腹冷痛;嘔吐;泄瀉,亡陽厥逆;寒飲喘咳;寒濕痹痛。

在国内外经济落后贫困地区,当地居民感冒后会煮姜汤喝,效果甚好。这习俗也被一代代传承。

柴胡

【來源】 傘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的乾燥根。

【產地】 主產河南、河北、陝西等地。

【性狀】 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長6~15cm,直徑0.3~0.8cm。根頭膨大,頂端殘留3~15個莖基或短纖維狀葉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淺棕色,具縱皺紋、支根痕及皮孔。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顯片狀纖維性,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氣微香,味微苦。

【品質】 以條粗,無殘留鬚根者為佳。

【性味】 苦,微寒。

【归经】  归肝、胆、肺经。

【功效】 和解少陽,疏肝解鬱。透表泄熱,升舉陽氣。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鬱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不調。

常见退热药,小柴胡颗粒。

桔梗

【來源】 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 A. DC.的乾燥根。

【產地】 主產華北、東北等地。

【性狀】 根長圓形或長紡錘形,稍扭曲,下部偶有分支,長6~20cm,直徑1~2cm。表面淡黃白色或淡黃棕色 (未去栓皮者),皺縮,有扭轉的縱溝及橫長的皮孔斑痕,上部有橫紋;頂端蘆頭 (根莖) 長0.5~4cm,有半月形凹陷的莖痕,呈盤節狀。質堅實,橫斷面淡黃色,角質樣,形成層環棕色,皮部有稀少放射狀裂隙,木部較緊密。氣微,味微甜後苦。飲片性狀:桔梗為不規則圓形厚片,表面白色或淡黃白色,有一淺棕色環,周邊呈淡黃白色,有皺紋。無臭,味微甜後苦。蜜桔梗,形如桔梗生片,表面淡黃色至淡棕黃色,滋潤,微具蜜糖香氣。味甜而後苦。

【品質】 以條肥大、體堅實、色白者為佳。

【性味】 苦、辛,平。

【归经】   归肺经;胃经

【功效】 宣肺、祛痰、利咽、排膿、利五臟、補氣血、補五勞、養氣。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胸滿脅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小便癃閉。

白芷

【來源】 傘形科植物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 var. formosana (Boiss.) Shan et Yuan的乾燥根。

【產地】 主產浙江、四川、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

【性狀】 根呈圓錐形,長10~20cm,直徑2~2.5cm。表面灰棕色,有橫向突起的皮孔,頂端有凹陷的莖痕。質硬,斷面白色,粉性足,皮部密佈棕色油點。氣芳香,味辛、微苦。

【品質】 以條粗壯,質堅硬、體重、色白、粉性足、香氣濃者為佳。

【性味】 辛,溫。

【归经】   归胃、大肠、肺经

【功效】 祛風濕,活血排膿,生肌止痛。用於頭痛、牙痛、鼻淵、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瘙癢。

大数据挖掘-方剂出现频率top20中药材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如有完整项目需要,可联系作者。

我方提供自主研发课程python机器学习生物信息学 ,扫描二维码可收藏课程。

版权声明:文章来自公众号(python生物信息学),未经许可,不得抄袭。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toby001111/article/details/1285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