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见证自动化研发中心开幕

作者:CSDN伍杏玲

如今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帮助更多中国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近日,笔者走进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试图从这家百年企业寻找答案。

笔者先参观施耐德电气的智能柔性仓储解决方案,庞大的5层仓库分为无人区和工作区,在无人区自动化机器运输货物,有效节约传统仓库人工作业的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在工厂内部,各种机器井然有序地做着检测、生产的工作,工人数量不多,无锡工厂是一座现代化智能工厂。

据介绍,在无锡工厂,数字化技术覆盖了从采购、生产到交付的每个环节。工厂内5G柔性生产线、人工智能视觉检测、智能柔性仓储解决方案、数字孪生技术等领先应用,以及连接客户和供应商的供应链决策自主支持系统和数字化供应商系统生态圈,助力实现全供应链的可视化以及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增效。在2021年,获得世界经济论坛端到端“灯塔工厂”称号。

随后在无锡工厂,笔者见证重要的时刻:施耐德电气在华第五大研发中心在无锡正式开幕。

一、无锡研发中心,在中国惠及世界 

施耐德电气一直以来秉持的战略是“多中心”,在华 36 年来不断强化“中国中心”建设,在深耕中国的同时也服务全球市场,以实现“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惠世界”的发展愿景。

无锡研发中心是继上海、深圳、西安、北京之后,施耐德电气在华设立的第五大研发中心。无锡研发中心将聚焦下一代核心工业自动化产品的开发,建立软硬件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并在未来注入包括能源管理自动化在内的更多业务。

为什么本次会选择无锡设立研发中心?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4649169 查看本文章

这是有迹可循的:早在2002年,施耐德电气无锡基地成立,是施耐德电气在华工厂中第一家也是最重要的一家电子能力制造中心,拥有施耐德电气无锡普洛菲斯电子有限公司、施耐德(无锡)变频器有限公司两家生产制造主体,主要生产制造能效管理及工业自动化产品。无锡基地员工总数约1300人,生产线由创立之初的1条扩增至上百条,生产面积也随之扩大了3倍,已成为无锡本地精益生产、绿色智能制造与绿色能源管理解决方案与服务的重要提供商。

无锡研发中心+无锡工厂的结合,想必将大大加快产品研发效率,加快技术创新。

施耐德电气中国研究院院长,能源管理低压业务中国研发副总裁高深的回答也证实这一点,从研发的角度看,除了无锡本地产业的基础外,将研发中心和无锡工厂放在一起,有助于快速反应和快速开发产品。

根据承接生产基地、产业配套、本土需求的不同,不同的研发中心会负责不同产品及业务市场的研发工作。目前五大研发中心聚焦的创新方向分别为:上海研发中心是施耐德电气在华最早设立的研发中心,涵盖较全的业务范畴;深圳研发中心主研智能家居产品方案;北京软件研发中心,强化施耐德电气软硬件结合的产品和技术能力;西安研发中心是施耐德电气全球最大的节能设计中心,覆盖低压成套及绿色产品设计;无锡研发中心则主研自动化产品方案。

此外,无锡自动化研发中心成立以后,将与上海研发中心在项目管理、采购、技术支持等层面一同驱动、服务长三角地区,实现“双擎协同”。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胡晓总结说:“秉承‘本土需求、本土创新、本地研发、全球赋能’的原则,施耐德电气中国自动化研发中心将与全球研发中心共享平台与资源,以中国速度打造具备国际品质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持续打造研、产、供、销、服一体化的产业生态。集聚产业人才,以更敏捷的创新组织和更强大的本土协同创新力,将中国智慧源源不断输向世界,让中国创新赋能本土用户的同时走向更大的世界舞台。”

二、揭秘无锡研发中心的四大优势

据介绍,无锡研发研发中心占地900平米,并于今年6月份正式投入使用,为创新提供坚实的专业设施、全面能力以及人才支撑,拥有四大优势:

专业可靠:借助无锡基地电力供应的双倍扩容,研发中心内实验室将为大功率(90千瓦以上)变频器样机的开发与测试工作提供更大的施展空间,以更为专业的基础设备确保产品的稳定可靠,践行对客户的承诺;

绿色可持续:借助在自动化与能源管理领域软硬件的全面能力,对研发中心整体用能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控与优化,并通过将电能回馈至电网,实现超过80%的能源节约;

数智赋能:基于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TM架构与平台以及AVEVA软件解决方案,实现资产管理、远程运维、能效监控与预测性维护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以人为本:科技要义在于创新,创新之争关键在人,研发中心首批将有40名研发工程师进驻,到年底达到100人,随着能源管理自动化业务的注入,未来还将部署更多人才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由工业自动化中国中心本土化设计与研发、即将面市的新一代Lexium 18系列伺服也将在无锡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

 三、企业如何更好地转型升级?

在行程最后,我们与施耐德电气高管一起探讨如何帮助更多中国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胡晓根据多年来的经验,给了几点建议“先医后药,先软后硬,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首先,先医后药。自动化的工具和数字化的技术是“药”,而不是“医”。人生病后,医生需要先诊断病因才能用药,解决解决疑难杂症,同理对于企业而言,最了解自己的还是企业自己,先将问题和需求梳理出来后,再使用自动化、数字化等手段来提升效率和透明度来解决问题。

其次是先软后硬。企业要有全局性、前瞻性的整体规划,再开始做路线图。如果顶层规划没有结束,没有全局系统性考量,就部署的新的单点的解决方案,很可能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成为上升的瓶颈。

最后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技术发展迅速,企业可以先尝试一些技术后再进行快速迭代,而不是一次性投入巨额成本,经过两年时间完成部署后却发现这个技术又落后了。

因此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先医后药,先软后硬,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这四点,找对“病因”,做好整体规划,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的方案十分关键。

从本次走访施耐德无锡工厂和见证无锡自动化研发中心开幕的行程中,笔者观察到这家成立187年的老企业,对创新的不断坚持与追求。通过对全球市场的深刻理解,对本土化产业的深刻认识,在“多中心”战略下,汇聚当地产业优势、创新动能和人才优势,推动研发成果服务全球市场,不断赋能更多产业升级。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FL63Zv9Zou86950w/article/details/12993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