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藏品会是割“韭菜”么?

自今年以来,数字藏品交易也在不断增长,尽管在近期由于国外市场的下行,国内的热度也略有减少,但依然是许多人热衷的新型数字产业,相应的,数字藏品交易平台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区块链技术是一个新兴信息技术,对有很多想要“分一杯羹”的人存在一定门槛,因此,也有人做起了数字藏品交易平台App研发的生意。

这些“流水线”的平台,最低3万元就可买一个基础的框架,并且最快一周也就能够提供交易。另外,除了平台打造外,数字藏品发行也有“打包”计价,2D作品每份1000元,3D作品每份2000元,甚至还能帮忙对接支付机构和上链。整个过程“一条龙”服务,让即使不了解区块链的投资者也可以参与进来。

那么,这种形成了一条产业链的情况是在割“韭菜”么?

“NFT数字资产一站式解决方案服务商”的出现无疑是让整个流程的打造变得更加快捷方便,同时也很容易诞生大量劣质的项目和产品。

流水线的项目,从过程来看就是套模板,因此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资金等成本,但同时也让平台缺乏个性化和特色,大规模的出现就会导致人们对数字藏品的审美疲劳。

尽管也有支持在原有基础上二次开发和定制功能开发,但实际上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因为购买的是并没有真正掌控平台的源代码,从而无法对进行修改和维护。

这种批量的快销式生产方式,也让数字藏品领域中的乱象开始产生。数字藏品沦为赚钱、炒作工具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和数字藏品的发展本末倒置了。

数字藏品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从它的特性中,我们不难发现它在版权认证、证书认证、票据业务、数字资产管理等多种方面能发挥强大的作用,随着进一步的开发,在未来或许还将存在更多的应用场景。 但是,如果市场中存在大量像“跑路”“诈骗”等负面消息,就会不断刺激人们的神经,这样即使拥有大的潜力,整个行业都会陷入到“赚快钱”“炒作”等节奏之中,从而功亏一篑。

我们再发展数字藏品时,只有让它脱离金融化的转变,“安心”进军文化产业,这样才或许能避免我们被割“韭菜”,从而更好地打造一个数字化的世界。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xfilesystem/article/details/126972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