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与交换技术-22-OSPF动态路由协议

目录

一、OSPF动态路由协议

1.1 基本概述

1.2 OSPF的基本原理

1.3 工作过程

1.4 OSPF区域

1.4.1 目的

1.4.2 区域ID

1.4.3 区域划分

1.5 单区域内DR和BDR的选举

1.5.1 选举目的

1.5.2 选举方式

1.6 OSPF度量值


一、OSPF动态路由协议

OSPF主要应用于大型网络,不受跳数的限制。

1.1 基本概述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最短路径优先是因为使用了迪杰特斯拉(Dijkstra)提出的最短路径算法 SPF。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内决策路由,是对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一种实现,OSPF支持负载均衡和基于服务类型的选路,也支持多种。

OSPF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使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而不是像RIP那样的距离向量协议

1.2 OSPF的基本原理

由于各个路由器之前进行频繁的交换链路信息,因此所有的路由器都能建立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实际就是全网的拓扑结构图,因此,每个路由器都知道全网有多少个路由器,以及哪些路由是相连的,其代价是多少等。每个路由器使用链路状态数据库中的数据,构造出自己的路由表,使用的是,迪杰特斯拉(Dijkstra)提出的最短路径算法 SPF。

1.3 工作过程

两个相邻的路由器通过发报文的形式形成邻居关系,邻居再相互发送链路状态信息形式,形成对应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之后各自根据最短路径算法算出路由,放在OSPF路由表,OSPF路由与其他路由比较后,优的将加入到全局路由表。

建立邻居关系—>形成链路状态数据库—>进行最短路径算法—>形成路由表

1.4 OSPF区域

1.4.1 目的

为了适应大型的网络,OSPF在AS内划多个区域

每个OSPF区域内,路由器只维护所在区域的完整链路状态信息

1.4.2 区域ID

每个区域都需要有一个区域ID进行标识

区域ID可以表示成一个十进制的数字

也可以表示成一个IP地址

1.4.3 区域划分

骨干区域

主要负责区域之间的路由信息传播

默认情况下,所有非骨干区域都需要跟骨干区域直连

如果没有办法直连,需要创建虚链路,虚拟出一条直连链路

骨干区域ID固定为0 或0.0.0.0

非骨干区域

除去骨干区域的其他所有区域

每个非骨干区域至少有一个区域边界路由器,用于与骨干区域相连

在骨干区域内的路由器叫做骨干路由器,在骨干区域内至少有一个路由器专门用于本自治系统和其他自治系统交换路由信息,叫做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

划分区域的优势

把利用组播交换链路状态信息的范围局限于每一个区域内,每个区域可以同时收敛,而不是整个自治系统,减少了整个网络的通信量。主要目的就是加快网络收敛的速度。

1.5 单区域内DR和BDR的选举

1.5.1 选举目的

在一个区域内,路由器通过组播的方式向相邻路由器发送链路状态信息,这样会造成整个网络流量过大,通过选举DR和BDR的方式。从而区域内其他路由器只向DR或BDR发送链路状态信息,只会和DR以及BDR建立邻接关系,减少不必要的网络流量,节省带宽,使网络更稳定。

1.5.2 选举方式

通过Router ID进行选举

Router ID :OSPF区域内唯一标识路由器的IP地址

Router ID选取规则

选择路由器LoopBack 接口上数值最高的IP地址(LoopBack是路由器虚接口,可以进行收发路由协议报文,可以配置IP地址)

如果没有配置LooBack(本地回环接口)地址,选举在物理端口选择IP地址最高的作为DR

也可以通过Router-id命令直接指定 Router ID 设置IP地址

RouterID 最大的作为DR、第二大的作为BDR(备份路由器)

1.6 OSPF度量值

Cost值(代价):主要基于链路带宽来决定

百兆带宽 Fast Ethernet  1

十兆带宽 Ethernet      10

56K                   1785

带宽越高 cost值越低,代价越小,成本越低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6232917/article/details/12702041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