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APP诈骗黑幕:有组织手把手传授引诱充值套路

“哥哥也是进来相亲的吗?能听听我的故事吗”、“天冷了记得保暖,我的未知爱人”…

网上流传的聊天指南中,教着这样的话术。

这是用于各大交友平台的“斩男”秘诀,也是试图在交友APP上谋生的聊天员生财指南。


黑猫投诉上看到超3000条关于交友平台上充值聊天、不断送礼却落得一场空的投诉。

这些试图在交友APP上寻找爱情的消费者误入骗局的背后,竟是有组织的话术培训和引诱充值的套路教学。在加入聊天公会后,记者获取了多份文字、视频版本的聊天搭讪教材。

除了基本的聊天员招募与培训,一家公会还设置了六个级别的代理,每一级别的代理都可从团队成员处获得不同比例的抽成。

律师建议用户发现受骗后尽快走法律途径维权,也可“以涉嫌诈骗”为由报警求助。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已有警方介入类似骗局。

2022年7月,山西警方查处了一个名为“博今传媒”的婚恋交友电信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冻结涉案资金2000余万元。

充值聊天投诉超3000条

“刚注册账号和女生聊天,结果没聊两句就提示要充钱”、“用假人聊天骗玩家充值”、“全是机器人,一人控制多号操控聊天”…

黑猫投诉平台上看到,以“充值聊天”为关键词的投诉多达3590条。

这些投诉情况大同小异,有的投诉交友APP诱导消费者充值聊天,但充值后对方并不回复信息,甚至直接消失。

有的APP只有开通会员才能看到消息,但开通后仍需额外充值。还有消费者则指出要求充值、刷礼物才能得到对方的微信或者电话号码。


为此,多名消费者认为对面的聊天员是平台的“托”,又或者就是机器人。虽然遭遇相似,但这些消费者投诉的交友APP却各不相同。“他趣”、“闲聊”、“思慕”、“觅识”…涉及到上十个不同的APP。

交友APP投诉量逐日增加的同时,各社交平台上的聊天员招聘帖也屡见不鲜。

聊天员有组织可培训

“一台手机聊天也可以兼职赚钱”、“打字0.2-0.4元/条,语音通话2元-4元/分,视频4-10元/分”…极目新闻记者在多个网络平台搜索到聊天员招聘帖。

在这些招聘帖中,女性聊天被明码标价,并告知应聘人只要对方回复了,聊天员就能赚到钱。

有一家聊天公会海报显示,聊天员可在三个交友APP上工作。根据公会规则,男性只能做聊天员代理,而女性则可以选择成为代理也可以直接入职成为聊天员。

一个名为“锦鲤传媒”的公会,群里发了项目介绍、新人必看资料、如何聊天的教程、平台禁止和违规的条款、拒绝加微信话术等上10个文档、文件,并介绍只有先学习才能赚钱,3至7天的培训即日开始。


在培训中,涛哥将聊天赚钱的本质归纳为“和直播让别人给你刷礼物差不多”,随后涛哥还对锦鲤公会入驻的交友APP进行了介绍,“这个交友APP是上市公司全资控股的,如果有人跟你说这个项目不正规,你就怼他一句‘上市公司运营的平台为啥会不正规’”。

最后涛哥还提醒聊天员不能加微信、不能见面以及不能诈骗。

涛哥对诈骗行为的定义为以亲人生病为由找对方索要手术费、自称祖传老中医可为人治病让对方打医药费。“如果在平台上有诈骗行为,平台有权把你们移交给司法机关。”涛哥提醒。

打开文件可以看到“哥哥,可以跟你约会吗”、“我们距离很近,可以见见吗”等话术教学,其中不乏一些暗示性话语。

名称为“锦鲤姐妹2群”的微信群,人数有50多人,但禁止互加。群中多是女性询问APP操作方法,或者请教如何聊天。

群中的管理员也会不断提醒新人学习培训资料。其中有多名女性贴出自己的当日收益图,图片显示日收益已达到200多元

如果想做聊天员代理,知道收益如何。一张截图显示,该公会的代理可分为6个级别。其中一级代理的团队业绩需要在0元到5000元之间,提成比例为15%,六级代理的团队业绩则需要高于50万元,提成比例也相应提高至25%。

一个名为“博弘传媒”的聊天公会,只和“心遇”APP一个平台合作,该公会管理员还表示,他们并不从聊天员处抽成,相反还会向聊天员发放奖励,因为他们和APP合作,平台方会向公会付费。该公会指南写道:“这个项目,比进厂打螺丝,比出去打工强,要点在于我们自身是否付出时间跟精力。“

半小时收益4.5元

聊天员获得收益的前提是交友APP的付费聊天设计

在某交友APP上,女性用户和对方文字聊天、语音通话和视频通话都可获得收益,收益还会逐级提升。比如0级女性用户一次通话可获得49金币(相当于4.9元),而魅力等级40的女性用户则可设置视频一次收费159金币(相当于15.9元)。

”心遇“APP的设置则为女性聊天无需付费,男性有部分初始金币,发送一条消息需消耗3金币。当初始金币消耗完毕,男性可充值获取金币。

有多条可以获取积分的方式(积分可提现):发布动态+0.1元、邀请视频通话+2元、录制快捷语音消息+0.2元…而男性用户的各项操作则可以赚金币。

上述交友APP对用户注册信息的真实性要求很高。在输入身份信息后,如上传的头像不是本人均不能完成注册。极目新闻记者用女性身份登录”心遇“后,就迅速接到了数条男性发来的打招呼消息,马上回复则可获得0.7积分,若未及时回复该积分也将取消。

纯凭打字聊天,收入并不丰厚。在回复了三四条打招呼的消息后,记者与一名用户攀谈了起来。对方表示确实需要充值才可与女性聊天,不过他只充值了几十元,打算用完后就退出。在完成部分平台任务,以及通过聊天获得部分积分后,半小时后记者的积分总额达45.55分。根据”心遇“规定,当积分达50分时,就可提现5元。

平台回应不会与公会合作

聊天员诱导充值的行为是否违规?

交友App是否默认了聊天公会的存在,甚至与其合作?

如果消费者自觉被诱导欺骗,如何维权?

交友APP付费聊天的设计是否有违商业道德?

平台客服回应称,平台没有下属公会,更无管理一说。请消费者保持高度警惕,如发现该情况,可以登记反馈给平台进行核实。对于付费聊天的规则设置,该客服还表示,用户可自行设置收费金额,也可以选择关闭。关闭后再聊天就不会收费了。

以“充值聊天”为关键词的投诉多达3000多条(图源:黑猫投诉APP)
”心遇“APP官方称,目前平台仅有直播业务有公会入驻机制。平台严格禁止公会招募女性用户虚假陪聊等。一旦发现,将封禁相关账号并对相应机构做违规处理。对于通过聊天套路来欺骗金币礼物或骗取充值的情况,如核实确实存在欺诈情况,平台也会返还给用户。

对于付费聊天模式的设置,”心遇“工作人员回应称与陌生人交友聊天,为平台增值服务,参照行业内同类产品一般规则,会收取相应的互联网技术服务费。“该产品模式目前相对流行,尤其受到年轻人欢迎,付费的新模式一定程度保障双方的真实意愿,因不同平台模式差异付费体系会有一定差异。”该工作人员称。相比其他平台,”心遇“会在初期赠送用户免费金币,后期则有多样化的任务可向用户提供免费金币,并非都需要充值。

已有警方介入婚恋交友骗局

据《大河报》报道,2021年,女子付红玉就因在数款交友APP上做聊天员,日入数百元甚至数千元。付红玉丈夫李长治向媒体反映,付红玉一家姐妹5人在交友APP聊天半年合计挣了数十万元。比如,付红玉大姐一个月挣了4万多元;一中年男用户为了拿到大姐的联系方式,为她刷了很多礼物。不过,最终付红玉被交友APP上认识的男子骗走数万元,并与李长治离婚。

近日,警方也已介入跨区域的“婚恋交友”诈骗事件。公开报道显示,今年7月,山西省长治市公安局潞州分局摧毁了一个跨区域“婚恋交友”电信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冻结涉案资金2000余万元。

资料显示,该团伙自称“博今传媒”,自2021年以来,在数人的组织下,大量招募键盘手、聊天员,伪装年轻漂亮的女孩,以想交友的单身男子作为诈骗对象,通过交友软件与对方套近乎聊感情。得知受害人所在城市后,诈骗分子会发送一个虚假的同城位置,并许诺可以见面,以事先准备好的聊天话术增进感情,逐渐取得受害人的信任和好感。随后引流到某APP,诱骗受害人不断充值。

警方还查明,该团伙以“公司—团队—代理—聊天员”的模式进行管理,分工明确、组织严密,有固定话术培训和诈骗流程,诈骗的钱财按照不同层级对应比例进行抽成,具有作案手段模式化、作案流程程序化等特点。

警方还称,经查此案中的受害人涉及全国多地。目前,15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还在进一步深挖中。

律师:用户可”以涉嫌诈骗“为由报警

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高级工程师周迪说,目前大量交友APP采用“追求者付费”的模式,实际上几乎都是男性付费。而在当前的社交领域,普遍存在互联网黑灰产现象:如机器人、兼职聊手等。

“如果涉及诱导欺诈、杀猪盘、机器人脚本,以及陪聊员侵犯他人的肖像权等等,就已涉嫌违法违规。聊天平台上的女性用户如果能够获得金钱奖励,她们的行为就属于经营者行为的组成部分,这个交易属于不公平交易。涉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诈骗。”周迪说:“用户要理性看待交友软件,提高防范意识。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压实平台责任,加大监管力度,切实保障用户权益。”

上海秦兵(北京)律师事务所主管律师戚谦则表示,交友APP诱导男性用户持续付费,在女性聊天收入达到一定金额后发展下线并对下线抽成,且设置有六级代理,这种与交友APP合作并通过培训话术并为交友APP输送人员的公会,已涉嫌违法。

“男性用户在诱导下持续付费后发现受骗,可选择向法院起诉,但自身存在过错,应承担一定责任。当然,如果交友APP存在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男性用户可以向公安机关以涉嫌诈骗为由报警,以挽回自己的损失。”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xingxincsdn/article/details/1272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