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知识摘要

nit 0 重启

exit 退出

ls 显示当前目录内容    ls -a 显示列表下包括隐藏文件的所有文件   ls -i 显示文件详情信息,文件的属性,大小,名称

whoami 显示本用户信息    who 显示目前登入用户信息

date 当前日期   cal 查看指定日期 

clear 清除

useradd 创建用户      passwd 修改用户密码

su 切换用户

man 查看Linux指令帮助      help  获取指令帮助

mkdir 创建单个目录     mkdir -p 一次创建多个目录     touch 创建文件 

rm 删除文件   rm -i 删除之前询问   rm -r 删除目录   rm -f 强制删除   rm -rf 强制删除一切

cp 复制文件     cp -r 复制目录      cp -i 询问是否覆盖原有文件   cp -p 连同文件属性一起复制    cp -f 强制复制

bin 系统指令目录   sbin 重要系统目录

pwd 显示当前所处目录

cd 切换目录   cd .. 返回上一级目录     cd -返回上一次所处目录    cd ~ 进入用户主目录

mv 更改路径

cat 查看文件内容    head 查看文件开头10行内容    head -n 查看文件前n行内容

tail 查看文件最后10行内容     tail -n 查看文件最后n行内容    more 浏览文件

用户、群组和权限
1) 新建用户natashauid1000gid555,备注信息为“master”

      useradd nashata     usermod -u1000     usermod -g555      usermod -c master

2) 修改natasha用户的家目录为/Natasha

       usermod -d/Natasha natasha

3) 查看用户信息配置文件的最后一行

       tail -1 /etc/passwd
4) natasha用户设置密码“123”

       passwd natasha          123
5) 查看用户密码配置文件的最后一行

etc目录下tail -1 shadow
6)natasha用户账户锁定

       usermod -L natasha
7) natasha用户账户解锁

    usermod  -U natasha

8) 新建组policegid999

      groupadd -g 999 police
9) 查看组配置文件的最后一行

      tail -1 /etc/group
10)    natasha用户加入police
      usermod -aG police natasha
11)    修改police组的组名为jingcha

       groupmod -n jingcha police
12)    删除natasha用户,连家目录和邮箱一起删除

       userdel -r natasha

13)    删除jingcha
      groupdel jingcha

 

 

.用户、群组及权限的深入讨论
1) 在用户的主目录下创建目录test,进入test创建空文件file1

      mkdir test, cd /tast/  touch file1  
2) 以长格式形式显示文件信息,注意文件的权限和所属用户和组

       ll file1      -rw-r--r--. 1 root root 0 1111 1804 file1
3) 为文件file1设置权限,使其他用户可以对此文件进行写操作

     chmod o+w file1
4) 查看设置结果,

       ll file1     -rw-r--rw-. 1 root root 0 1111 1804 file1
5) 取消同组用户对文件file1的读取权限,并查看设置结果。

       chmod g-r file1  -rw----rw-. 1 root root 0 1111 1804 file1
6) 用数字表示法为文件file设置权限,所有者可读、可写、可执行,所属组用户和其他用户只具有读和执行的权限。设置完成后查看设置结果。

      chmod 755 file1    -rwxr-xr-x. 1 root root 0 1111 1804 file1
7) 用数字形式更改文件file1的权限,使所有者只能读取此文件。其他任何用户都没有权限。查看设置结果。

      chmod 400 file1    -r--------. 1 root root 0 1111 1804 file1
8) 回到上层目录,查看test的权限

      cd ..         ll test  -rwxr-xr-x. 1 root root 0 1111 1804 file1
9) 为其他用户添加对此目录的写权限

    chmod o+w test     
正文处理命令及tar命令 
1) 将用户信息数据库文件和组信息数据库文件纵向合并为一个文件/1.txt(覆盖)

    cat /etc/passwd /etc/group > 1.txt

2) 将用户信息数据库文件和用户密码数据库文件纵向合并为一个文件/2.txt(追加)

     cat /etc/passwd /etc/shadow >> 2.txt
3) /1.txt/2.txt两个文件打包为/1.tar 

      tar -cf 1.tar 1.txt 2.txt
4) 使用gzip命令压缩1.txt文件名为1.txt.gz

      gzip 1.txt
5) 解压缩1.txt.gz

      gunzip 1.txt.gz
6) 使用bzip2压缩1.txt压缩后文件名为1.txt.bz2

      bzip2 1.txt
7) 解压缩1.txt.bz2

      bunzip2 1.txt.bz2
8) 解包1.tar,解包后文件存放到/tmp目录下

     tar -xf 1.tar -C/tmp
9) 使用tar命令打包并且压缩/1.txt/2.txt,得到的文件名为1.tar.gz

      tar -czf 1.tar.gz 1.txt 2.txt 
10)    解包1.tar.gz,解包后文件存放到/tmp目录下

    tar -xf 1.tar.gz -C/tmp

 

 

.利用vi编辑器创建和编辑正文文件
 

1) 使用vi编辑器编辑文件/1.txt进入编辑模式写入内容“hello world”

     vi /1.txt 进入文件后按a进入编辑模式,输入“hello world”  
2) 进入命令行模式复制该行内容,在下方粘贴80
esc进入命令行模式,yy复制改行,80p在下方粘贴80行。 
3) 快速移动光标到文件的最后一行

     G移动到最后一行
4) 快速移动光标到当前屏幕的中间一行

     M移动到中间一行
5) 快速移动光标到文件的第五行

     5G移动到第五行
6) 在下方插入新的一行内容“welcome to beijing”

     a进入编辑模式在下方输入“welcome to beijing”
7) 删除刚插入的一行

     将光标移动到该行,dd删除该行
8) 撤销上一步的操作

     u撤销上一步操作
9) 进入扩展模式,执行文件的保存退出

     :进入扩展模式,输入wq保存退出

 

 

.系统的初始化和服务
 

1) root用户登录系统

    输入root用户名及密码登陆
2) 修改grub配置文件,默认以第1个操作系统启动,将默认的读秒修改为10
    vim /etc/grub.conf     default=0   timeout=10
3) 设置grub菜单密文密码“123”

    通过grub-md5-crypt得到123的密文密码,vim /etc/grub.conf title上一行插入password --md5 +得到的密文密码
4) 修改系统的默认运行级别为3

    vim /etc/inittab     将最下面的id:后的数字改成3
5) 使用与运行级别有关的命令重启系统

     init 6
6) 使用单用户模式修改用户的密码为“123”

     读秒界面按任意键进入,p输入grub密码,e进入下一项,选第二个kernele进入下一项按空格在<hgb quiet后输入1回车后按b运行进入单用户模式,passwd 修改用户密码
7) 使用救援模式删除grub菜单密码

      

 

 

.系统监控 
 

1) 实时动态监控系统状态

    top
2) 退出上一步的操作

    q
3) 开启top进程

    在另一终端开启top
4) 使用ps命令查看top命令的pid并杀死

    ps aux |grep 'top'|grep -v ‘grep'    pid=4121    kill 4121
5) 查看pid2的进程的进程树

     pstree 2

6) 打开火狐浏览器

    firefox
7) 查找名为firefox的进程

    ps aux |grep 'firefox'|grep -v 'grep'      pid=4009
8) 杀死名为firefox的进程

    kill 4009
硬盘分区、格式化及文件系统的管理一
 

1) 开启Linux系统前添加一块大小为20GSCSI硬盘

      编辑虚拟机设置--->添加硬盘--->选择SCSI,设定大小为20G
2) 开启系统,右击桌面,打开终端

      开启系统,右击桌面,打开终端
3) 为新加的硬盘分区,一个主分区大小为10G,剩余空间给扩展分区,在扩展分区上划分两个逻辑分区,大小各5G

      fdisk /dev/sdb-->n-->p(主分区)-->1(分区编号)-->回车-->+10G(分区大小)

    n-->e(扩展分区)-->2-->回车-->回车(默认选择硬盘剩下的全部空间)

    n-->l(在扩展分区上划分逻辑分区)-->回车-->+5G(分区大小)

      n-->l(在扩展分区上划分逻辑分区)-->回车-->回车(默认选择扩展分区剩下的全部空间)
4) 格式化主分区为ext3系统

      mkfs.ext3 /dev/sdb1
5) 格式化两个逻辑分区为ext4系统

       mkfs.ext4 /dev/sdb5  mkfs.ext4 /dev/sdb6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bi_xia/article/details/8021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