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十二)—— Sentinel限流

目录

1)簇点链路

2)快速入门

1、设置流控规则:

2、jemeter测试:

3)流控模式

 1、流控模式-直接

2、流控模式-关联

3、流控模式-链路

4)流控效果 

 1、流控效果-warm up

 2、流控效果-排队等待

5)热点参数限流 


1)簇点链路

簇点链路:就是项目内的调用链路,链路中被监控的每个接口就是一个资源。默认情况下sentinel会监控SpringMVC的每一个端点(Endpoint),因此SpringMVC的每一个端点(Endpoint)就是调用链路中的一个资源。 流控、熔断等都是针对簇点链路中的资源来设置的,因此我们可以点击对应资源后面的按钮来设置规则:

2)快速入门

点击资源/order/{orderId}后面的流控按钮,就可以弹出表单。表单中可以添加流控规则,如下图所示:

其含义是限制 /order/{orderId}这个资源的单机QPS为1,即每秒只允许1次请求,超出的请求会被拦截并报错。 

流控规则入门案例

1、设置流控规则:

2、jemeter测试:

3)流控模式

在添加限流规则时,点击高级选项,可以选择三种流控模式:

  • 直接:统计当前资源的请求,触发阈值时对当前资源直接限流,也是默认的模式
  • 关联:统计与当前资源相关的另一个资源,触发阈值时,对当前资源限流
  • 链路:统计从指定链路访问到本资源的请求,触发阈值时,对指定链路限流 

Blocked by Sentinel (flow limiting)

 

1、流控模式-直接

         直接限流

2、流控模式-关联

  • 关联模式:统计与当前资源相关的另一个资源,触发阈值时,对当前资源限流
  • 使用场景:比如用户支付时需要修改订单状态,同时用户要查询订单。查询和修改操作会争抢数据库锁,产生竞争。业务需求是有限支付和更新订单的业务,因此当修改订单业务触发阈值时,需要对查询订单业务限流。

当/update资源访问量触发阈值时,就会对/query资源限流,避免影响/update资源。 

满足下面条件可以使用关联模式:

  • 两个有竞争关系的资源
  • 一个优先级较高,一个优先级较低
 
  

3、流控模式-链路

链路模式:

只针对从指定链路访问到本资源的请求做统计,判断是否超过阈值。

例如有两条请求链路:

  • /test1 --> /common
  • /test2  --> /common

如果只希望统计从/test2进入到/common的请求,则可以这样配置:

4)流控效果 

流控效果是指请求达到流控阈值时应该采取的措施,包括三种:

  • 快速失败:达到阈值后,新的请求会被立即拒绝并抛出FlowException异常。是默认的处理方式。
  • warm up:预热模式,对超出阈值的请求同样是拒绝并抛出异常。但这种模式阈值会动态变化,从一个较小值逐渐增加到最大阈值。
  • 排队等待:让所有的请求按照先后次序排队执行,两个请求的间隔不能小于指定时长

 1、流控效果-warm up

        warm up也叫预热模式,是应对服务冷启动的一种方案。请求阈值初始值是 threshold / coldFactor,持续指定时长后,逐渐提高到threshold值。而coldFactor的默认值是3. 例如,我设置QPS的threshold为10,预热时间为5秒,那么初始阈值就是 10 / 3 ,也就是3,然后在5秒后逐渐增长到10.

 2、流控效果-排队等待

        当请求超过QPS阈值时,快速失败和warm up 会拒绝新的请求并抛出异常。而排队等待则是让所有请求进入一个队列中,然后按照阈值允许的时间间隔依次执行。后来的请求必须等待前面执行完成,如果请求预期的等待时间超出最大时长,则会被拒绝。

        例如:QPS = 5,意味着每200ms处理一个队列中的请求;timeout = 2000,意味着预期等待超过2000ms的请求会被拒绝并抛出异常

5)热点参数限流 

之前的限流是统计访问某个资源的所有请求,判断是否超过QPS阈值。而热点参数限流是分别统计参数值相同的请求,判断是否超过QPS阈值。

配置示例:

         代表的含义是:对hot这个资源的0号参数(第一个参数)做统计,每1秒相同参数值的请求数不能超过5

在热点参数限流的高级选项中,可以对部分参数设置例外配置:

        结合上一个配置,这里的含义是对0号的long类型参数限流,每1秒相同参数的QPS不能超过5,有两个例外:

  • 如果参数值是100,则每1秒允许的QPS为10
  • 如果参数值是101,则每1秒允许的QPS为15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a6470831/article/details/12439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