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公开课-Justice-笔记

讲师举了几个著名的例子,如电车难题、医生难题,这几个例子所要探讨的是通过杀死少数人,以此拯救多数人是否符合道德。

当然大部分人认为不符合道德,明显说明了绝对主义的道德理念比结果主义的道德理念更加受人认可。

其实这几个例子之所以被大多数人认为不合符道德的原因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谋杀了无辜的人。也就是说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你谋杀了无辜的人,就是不道德的(大多数人普遍这么认为)。

为什么结果主义的道德理念不被大多数人赞同呢?尽管这种理念是这么的符合逻辑,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我们可以从道德的起源来看,道德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不像法律,有条文规定什么是合符道德,什么是不合符道德。它是一种行为规范,大部分人心中认可的行为规范最后就成了道德。要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那么想必这种行为规范肯定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因此我认为一种行为最终是否能够符合道德,要看他是不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并且这种情况是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最后这种行为规范才能成为道德。

下面来分析以上提到的几个例子,那几个例子都涉及谋杀无辜的人。谋杀无辜的人之所以被认为不道德,是因为它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试想一下,如果我在不严重触犯别人利益的情况下就有可能被杀死,这样的社会恐怕没人愿意呆。基于这样的事实,久而久之,不杀害无辜的人就成了一种道德准绳。

从道德的本意来看,结果主义的道德理念是站得住脚的,甚至,它揭露了道德产生的本质,就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根据这个理念,电车难题中牺牲少数人、救了多数人是合符道德的。但之所以没得到多数人的认可是因为它触犯了“不杀害无辜人员”这条道德准则。并且电车难题毕竟是极端的场景,没有足够久的时间来形成“通过杀害少数人,来救多数人”这样的被大家认可的行为规范。倘若,每天每个人都要面临电车难题的话,最后久而久之,杀害少数人,拯救多数人的行为准则也许就会被大家认可。因为从杀害少数人,拯救多数人,从概率上来讲,意味着自己被杀的可能性降低了。最后“杀害少数人,拯救多数人”在大家的观念里也许就能绕过“不杀害无辜人员”这条准则被大家认可。

猜你喜欢

转载自hill007299.iteye.com/blog/1434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