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数之间存在维度吗


今天是开工第一天,武汉下雪了,有感觉的下雪。上班第一天拿开门红包,收拾心情,准备正式开工。第一天浑浑噩噩的,刷到一个推荐的短片《隐匿的数字》,说3与4之间还存在一个未知的整数,无聊的就GG了下,还真是有点意思。更是有穿越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数字的意义

数字在我看来就是一些信息的标注符号,有人说搞清楚3到4,可能可以实现穿越。
有人说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
莫比乌斯环和时空闭环的因果性,就像我们所谓的因果轮回。穿越和时间先后、因果关系是基础,还提出了“穿越”的科学可能。

二、生活现象

  1. 有没有觉得3楼到4楼比其他楼层之间的时间长?
  2. 为什么人再3点的时候最犯困?
  3. 为啥讲究九九归一?

三、科学研究

闵可夫斯基时空
熟悉的空间理论:空间三维+时间一维。
在爱因斯坦研究广义相对论之前,这个空间理论没有那么引人注目。
广义相对论的发现和闵可夫斯基时空有着紧密联系。闵可夫斯基时空是广义相对论理论架构的基础。他甚至早于爱因斯坦,将时间作为一维来考虑。
广义相对论说:“时空可以被弯曲”,而闵可夫斯基时空提出了一种“平坦时空”。
这种时空,是虚构的“四维”。因为时间那一维是被人为添加上去的。而非真正的空间四维。
下面借用几张《时间的形状》中的图来表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图只有x和y两个空间维度,把z轴省略了。
x和y分别可以向两端延伸。就像你可以往东,也可以往西跑,你可以朝四面八方跑。
时间那一轴为ict。
其中,i是虚数,c是光速,t是时间。itc就是在物体在这一轴的运动轨迹。
是时间转化为空间维度的一种表示。
如果一个人(爱因斯坦)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他在x和y的任何方向都是不变的。
而在ict方向,他却在不断变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时间的形状》中一段话:
我想特别请各位读者注意,世界线是真实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宇宙中的,你不能仅仅把它当作是闵可夫斯基的“头脑风暴”练习,或者是一种假想图。
它是一个客观存在,就如同民航管理局绝不能忽视一架飞机在空间中的飞行轨迹一样(如果轨迹计算不精确,可是要撞机的);
未来如果有一天成立了时空管理局,那么世界线就会如同现在的飞机飞行轨迹一样重要。
那么,在上图的基础上,这个地面上的火车,朝一个方向(比如x轴)运动。
又会怎样表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一个物体同时朝四面八方运动,比如阳光。。。

画在这个只有x和y两维的坐标内,它就如同涟漪一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任何一个事件都可以被看做是时空坐标原点,不管它发不发光。那么就能画出这个事件的光锥图。闵可夫斯基称之为“事件的将来光锥”。
闵可夫斯基在1908年的一次名为“时间与空间”的演讲中,向世人大声宣布:
“宇宙中的任何事件都只能影响它的将来光锥内的物体,凡是在事件的将来光锥外的物体不会受该事件的任何影响。”(只要物体是有质量的)
举个例子: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8分钟。如果此时太阳熄灭了,8分钟之后,地球才发现它熄灭了。因为那时,地球才进入太阳熄灭事件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过去事件的光锥,就是把它颠倒过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谓的3和4之间的数字bleem,应该就是——空间三维通向第四维(时间之维)的通道。

时间闭环
《想见你》里的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时空黑洞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骄傲、孤独、毒舌、纯真的俄国作家。
180天中,他每天详细地记录下自己的每一个梦,再深度思考自己的这些梦,和这180天的真实经历后,他认为时间不是像我们认为的那样是单向的,而是回流循环。
当我们醒来时,时间是往前流淌,进入梦境时,它往回流动。
那么失眠的状态,就是一种“时间黑洞”:
“失眠一旦存在,你就对它无能为力。它吞噬此时此刻和你过去的时间。
它不断地把你的回忆撕成碎片吸进去。
可恶的是,你却能清晰地看到这些碎片就在那个黑洞视界面上。你根本分不清视界这个二维平面内外到底哪个是真实,往哪边凝视你都恐惧,因为都是深渊。”
这个关于“失眠是咀嚼记忆碎片的漩涡”的论断。
虽然文学意味浓烈,但如果你习惯感性思维,可以以此来体验一下时空的两端。

四、精度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大家知道,有时候float、double跟一个整数相乘就会丢失精度。那为什么会丢失精度呢?可能大家都会说是二进制与十进制转换,数据类型长度导致的。
看了前面讲到的这些理论没有觉得是记录数据的维度不够导致的吗?整数之间存在维度,用基础数据类型记录,如果长度(维度)不够就记录不精确。。。。。。
今天上班第一天,其实也是无聊。瞎看瞎想,年前公司经历2轮优化,年后说还有一轮优化,去年没有发年终奖,留与不留都惘然,前途未卜。。。。。。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wrlj527/article/details/12281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