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NA】4.OSI Layer3 网络层

Mac编址存在的问题

在之前的博客中提到,2层数据链路层中,我们是通过mac地址来进行编址的。而这种方式会有如下三个问题:
1. 所有的设备处在同一个广域网中(这样信息就不安全)
2. 设备定位查找麻烦
3. 难以对设备进行区分

IP协议

为了实现结构化,在网络的3层中,提出了IP协议地址,该地址是32位长的(IPV4),现在的IPV6是128位,下面讨论的是IPV4,IP地址分为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网络部分就像家庭住址,主机部分就像名字。

IP协议是面向非连接的尽力而为的传输协议

面向连接(TCP(在四层)):源和目标在传输数据之前要保证一定的链接状态(开销高)
面向非连接(IP(在三层)):连接之前不需要监测状态,不管对方是否准备好,直接发送
IP协议将传输的数据分成一个个数据包进行传输
IP协议是一个尽力而为的转发,不管对方能不能收到,都会把数据发出去,虽然传输效率高,但不保证可靠性,且不负责数据恢复。

利用了IP地址就像实现了对网络的划分。若是同一网段的主机是可以直接通信的(用mac地址),但在不同网段之间,不同的网络相互访问需要通过路由器来实现(用IP地址)。

路由器(在不同网段转发)

路由器是三层的主要设备,是互联网络的基础。路由器可以用来隔离广播(它永远不转发广播)。路由器一般拥有多个接口,(一个接LAN,一个接猫)每个接口连接到一个网段,并拥有该网段的一个IP地址,这个地址就是这个网段的网关IP地址。如下图所示,路由器通过路由表来进行转发,每个接口对应一个IP地址。还可以在不同的网络之间选择最优路径。
这里写图片描述

IP 地址格式

1.实现3层地址 32bit
2.实现connectionless
Byte1:版本
Byte2:服务类型,打上标记可以使得某些服务快速处理,分类标识应用不同的策略
Byte3:
Byte4:数据包长度最大16,就是65535(IPV4)

不同类别的地址中网络地址位和主机地址为分配位数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A类地址:通常用来给大型的网络,因为有很多主机(因为大网络不多,所以网络地址位少)
C类地址:通常用来给小型的网络,因为有少的主机(因为小网络多,所以网络地址位多)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主机部分全为0的是网络地址。用来标识一个网络。
主机部分全为1的是广播地址。

私有& 公有IP地址

ABC每一类中都有一部分是私有地址(内网使用,所以不是唯一)。所以要访问外网会有一个NAT转化。
这里写图片描述
对应 就是共有地址(全球唯一)
这里写图片描述

DNS

域名系统,通过DNS和IP进行对应,因为IP太难记了。所以借用DNS服务器,核心还是用IP地址。

ARP(地址解析协议)

用来实现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ICMP协议

ping命令应用的就是这个协议,两台主机连通这通过ping就会收到一个echo-reply.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iu931110/article/details/80383158
今日推荐